专题八 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马克思主义。
三大阶段: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想到现实。
二、重大历史线索
1.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2.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比较
(1)俄国是工人阶级武装首先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势力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中国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①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多集中在大城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决策;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临时政府前线失利,后方空虚,城市成为革命的爆发地。
②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方割据严重,农村成为反动势力统治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但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以城市为目标发动的起义遇到挫折,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3)认识: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需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
三、题型应用体验
因果型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的素材看:多数以历史文物、人物、图片、史料等为素材呈现。
2.从考查的形式看:题干与选项之间是因果关系或果因关系,或考查其内在联系,往往以“根本原因、重要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概念切入考查。
【典型例题】
当年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
A.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
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激化了俄国矛盾
【技法攻略】
析题干―→材料中马克思认为俄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而事实却是革命在俄国成功了。这取决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
挖寓意―→主观因素集中体现在俄国自身国情上,而题干中所问为主要客观原因。选项中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比较落后;B项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而非最强大;C项是主观原因。D项表述符合史实。
构联系―→十月革命的主要客观条件是一战激化了俄国矛盾。
明答案―→故选D。
【针对训练】
1.2016年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68周年。168年前,《共产党宣言》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指出了阶级斗争的社会促进功能
C.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解析:《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A。
答案:A
2.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
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
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D.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解析: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到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D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普选权问题就是饭碗问题”的口号。这表明( )
A.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是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B.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
C.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变革改善自身经济地位
D.暴力夺权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工人阶级提出了获取普选权等政治要求,反映了工人阶级认识到自身经济受剥削是因为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应该排除。
答案:C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是指( )
A.掌握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B.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开始有无阶级政党领导革命斗争
D.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解析:本题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工人运动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因为这一时期无产阶级开始提出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
答案:D
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材料强调的是( )
A.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B.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C.把谋求人类解放作为目标
D.揭露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
解析:根据材料“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可知C项符合。A、B、D三项均与“一切人自由发展”不相符,可排除。
答案:C
4.“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则材料认为,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革命第一步是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而后是发展生产力,“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此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D项。
答案:D
5.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无产者发出号召。从社会演变的物质基础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得益于( )
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前人的理论成果
C.工人阶级的斗争
D.马克思、恩格斯的潜心研究
解析:A、B、C、D四项都是《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条件,但题干要求是“从社会演变的物质基础看”,故只有A项符合。B、C、D三项分别是理论来源、阶级基础和个人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体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变革将世界上那种旧的、不合适的,以及散播无知、贫穷、个人竞争,内讧和民族战争的丑恶制度连根铲除并彻底消灭。将以合乎理性的社会制度来代替它……
——欧文
材料二 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丑恶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恩格斯所说的“思想材料”指的是什么?“经济的事实”又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答案:(1)“丑恶制度”指资本主义制度,“理性的社会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
(2)“思想材料”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思想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经济的事实”指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指工业革命。
(3)主要内容:暴力夺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原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选择题
1.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工人,会强烈地感受到工人阶级已开始显示出伟大的力量却又痛苦于每次工人运动的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政治纲领
B.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
C.敌对力量过于强大
D.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信息“主要原因”。一般来说,“主要原因”都要从内因去找,C项是外因,故排除;A、B两项与主要原因不符。
答案:D
2.马克思在评价1831年和1834年两次里昂工人起义的意义时说:“里昂的工人们以为自己追求的只是政治目的,认为自己只是共和国的战士,可是实际上他们却是社会主义战士。”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里昂工人是巴黎公社的战士
B.里昂工人起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C.里昂工人要求建立社会主义
D.法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解析:巴黎公社成立于1871年,A项不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里昂工人起义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也就不可能要求建立社会主义,故B、C两项也不正确。里昂工人提出“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表明法国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所以马克思说他们是“社会主义战士”。
答案:D
3.1824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解析:当时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公社”瓦解的根源在于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答案:C
4.马克思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之前,曾批判接受的思想包括( )
①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②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③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④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①②③④均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案:C
5.下面两幅图是中国现代画家艾中信的作品,描绘的分别是恩格斯在曼彻斯特走访工人区、恩格斯陪同马克思与曼彻斯特纺织女工交谈的情景,两幅图反映的主题是( )
A.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主要缔造者
B.科学理论的创立离不开社会实践
C.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转变成共产主义者
D.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发展
解析: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主要缔造者之一,排除A项。C、D两项从图片中无法得到验证。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答案:B
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
A.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B.未来社会将消灭阶级对立
C.工人群众的民主和自由诉求
D.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的正义性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材料的意思。根据引文,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旧社会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对立,将被一种新的“联合体”(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在那里”(新的社会制度里)“一切人自由发展”,即人人平等自由,没有阶级压迫。
答案:B
7.“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
D.共产主义者同盟的产生
解析:从“1848年”“两个德国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等信息,可知这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项正确。
答案:B
8.傅立叶、欧文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点是( )
①都探究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症结所在 ②都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抨击 ③他们的理论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由于资本主义弊端暴露,都对此进行了批判,②③为相同点;但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的病根,①为不同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三幅图:
请回答:
(1)试解说图2、图3与图1的关系。
(2)图2与图3又是怎样的关系?
(3)从图2到图3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1)图2中的人物傅立叶为解决图1中工人阶级被压迫被剥削的问题而创立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图3中的人物则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指导工人阶级的斗争。
(2)图2中人物创立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为图3中人物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3)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工人阶级有了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