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实验是研究CuSO4的量对生成H2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的影响,所以应控制H2SO4的浓度不变,即硫酸体积、CuSO4溶液体积、H2O的体积之和应等于30
mL,所以甲中V5=10
mL;乙中,V1=20
mL,V6=7.5
mL;丙中,V2=20
mL,V4=2
mL;丁中V3=20
mL,C正确。
答案:C
3.“碘钟”实验中,3I-
( http: / / www.21cnjy.com )+S2+2S的反应速率可以用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
℃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c(S2)/(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t/s
88.0
44.0
22.0
44.0
t1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1=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
℃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 (填字母)。
A.<22.0
s
B.22.0~44.0
s
C.>44.0
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
解析:(2)分析所给数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得出显色时间与c(I-)·c(S2)数值成反比,利用①⑤两组数据,可知两组实验中c(S2)相同,而c(I-)⑤是①的3倍,因此⑤所用显色时间是①的,即=29.3
s。
(3)在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则显色时间越短。
答案:(1)研究反应物I-与S2的浓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29.3
s (3)A (4)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正比(或显色时间与反应物起始浓度乘积成反比)
4.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生产中,主要反应之一为:
CH4(g)+H2O(g)CO(g)+3H2(g) ΔH>0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将0.05
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CH4和0.10
mol
H2O(g)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20
s时有0.01
mol
CO生成,则H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则逆反应速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强,则正反应速率 。
解析:(1)由题意可知20
s时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0.01
mol
CO生成,所以v(CO)==2.5×10-4
mol·(L·s)-1,v(H2)=3v(CO)=7.5×10-4
mol·(L·s)-1。(2)可逆反应由两个反应组成(正反应、逆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对这两个反应都适用。因此,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增大压强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反应中有气体参加)。
答案:(1)7.5×10-4
mol·(L·s)-1 (2)减小 增大
5.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0~30
h内,CH4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均生成速率vⅠ、vⅡ和v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反应开始后的12
h内,在第 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将所得CH4与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该反应的ΔH=+206
kJ·mol-1。请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解析:(1)0~30
h内,由图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30
h内CH4的产量Ⅲ>Ⅱ>Ⅰ,即反应速率关系为Ⅲ>Ⅱ>Ⅰ;前12
h在第Ⅱ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2)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1)vⅢ>vⅡ>vⅠ Ⅱ
(2)见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A组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时间内某物质的浓度变化越大,则该物质反应就越快
C.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D.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有“mol·(L·s)-1”和“mol·(L·min)-1”
答案:C
2.对于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HCl和CaCl2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所表示的意义相同
B.不能用CaCO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可用水来表示
C.用H2O和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同
D.用CaCl2浓度的减小表示其反应速率
解析:固体、纯液体无浓度变化;不是可逆反应,也不能用生成物浓度的减小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A
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2C(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测得10
s内A的平均速率v(A)=0.12
mol·(L·s)-1,则反应进行到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3.2
mol
D.3.6
mol
解析:10
s内v(B)=v(A)=0.04
mol·(L·s)-1,故10
s内,Δn(B)=10
s×0.04
mol·(L·s)-1×2
L=0.8
mol,因此10
s时,容器内n(B)=
4
mol-0.8
mol=3.2
mol。
答案:C
4.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
( http: / / www.21cnjy.com )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A项正确。
答案:A
5.有两位同学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反应:A2+3B2C2的化学反应速率。甲测得:v(A)=0.5
mol·(L·min)-1,乙测得:v(B)=1.5
mol·(L·min)-1,则这两位同学的测定结果( )
A.都正确
B.都不正确
C.甲正确,乙不正确
D.都对或都错
解析:甲、乙测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都正确或都不正确。
答案:D
6.2SO2+O22SO3经一段时间反应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s)-1,则这段时间为( )
A.0.1
s
B.2.5
s
C.5
s
D.10
s
解析:该时间内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
( http: / / www.21cnjy.com )ol·L-1,根据化学方程式,相同时间内O2的浓度减小了0.2
mol·L-1。所以,Δt==5
s。
答案:C
7.在N2+3H22NH3的反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NH3的浓度增加了0.6
mol·L-1,在此段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
mol·(L·s)-1,则此段时间是( )
A.1
s
B.2
s
C.44
s
D.1.33
s
解析:已知用H2表示的平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速率为0.45
mol·(L·s)-1,则用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H3)=v(H2)=×0.45
mol·(L·s)-1=0.3
mol·(L·s)-1,Δt==2
s。
答案:B
8.(双选)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mol·(L·min)-1]表示,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4v(NH3)=5v(O2)
B.5v(O2)=6v(H2O)
C.
3v(NH3)=2v(H2O)
D.4v(O2)=5v(NO)
解析:根据规律,将各选项变形,如A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为(而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同理,B、C、D项也可分别变形为:,A、B均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C、D。
答案:CD
9.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D)=0.4
mol·(L·s)-1
B.v(C)=0.5
mol·(L·s)-1
C.v(B)=0.6
mol·(L·s)-1
D.v(A)=0.15
mol·(L·s)-1
解析:将反应速率都用v(D)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速率分别为:B项,v(D)=0.5
mol·(L·s)-1,C项,v(D)=0.4
mol·(L·s)-1,D项,v(D)=0.3
mol·(L·s)-1,因此B项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
答案:B
10.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 )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
解析:由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A)=,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甲、乙两容器的体积大小未知,仅知道单位时间内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故不能比较两容器内反应速率的大小。
答案:D
11.将化合物A的蒸气1
mol充入0.5
L容器中加热分解:2A(g)B(g)+nC(g)。反应到3
min时,容器内A的浓度为0.8
mol·L-1,测得这段时间内,平均速率v(C)=0.6
mol·(L·min)-1,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值为 ,v(B)= 。
解析:Δc(A)=2
mo
( http: / / www.21cnjy.com )l·L-1-0.8
mol·L-1=1.2
mol·L-1,A的化学反应速率:v(A)==0.4
mol·(L·min)-1,则v(A)∶v(C)=2∶n=0.4
mol·(L·min)-1∶0.6
mol·(L·min)-1=2∶3,故n=3。v(B)=v(A)=×0.4
mol·(L·min)-1=0.2
mol·(L·min)-1。
答案:3 0.2
mol·(L·min)-1
12.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2发生反应:2NO22NO+O2,经2
min后,测得混合气中NO2的浓度为0.06
mol·L-1,O2的浓度为0.12
mol·L-1,且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求:
(1)NO2的起始浓度。
(2)2
min时NO2的转化率。
(3)生成NO的反应速率。
解析:设NO2的起始浓度为a。
2NO22NO+O2
起始/(mol·L-1)
a
0
0
转化/(mol·L-1)
0.24
0.24
0.12
2
min时/(mol·L-1)
a-0.24
0.24
0.12
由题意得:a-0.24
mol·L-1=0.06
mol·L-1
所以(1)NO2的起始浓度为
a=0.06
mol·L-1+2×0.12
mol·L-1=0.3
mol·L-1
(2)α(NO2)=×100%=80%
(3)v(NO)==0.
12
mol·(L·min)-1
答案:(1)0.3
mol·L-1
(2)80%
(3)0.12
mol·(L·min)-1
B组
1.一定条件下反应mA(g)+nB(g)pC(g)+qD(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平均反应速率v(C)=2v(B)。若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物质的量一直保持不变,则m、n、p、q的数值可以是( )
A.2、6、3、5
B.3、1、2、2
C.3、1、2、1
D.1、3、2、2
解析:v(C)=2v(B),则物质C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B的2倍,可排除A、D。又因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因此答案只能选B项。
答案:B
2.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预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压强是起始时的。在此时间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1,则经过时间为( )
A.2
min
B.3
min
C.4
min
D.5
min
解析:设转化的N2为x
N2+3H22NH3
起始/mol
1
3
0
转化/mol
x
3x
2x
剩余/mol
1-x
3-3x
2x
由题意得:=0.9
x=0.2
mol
v(H2)==0.1
mol·(L·min)-1
t=3
min
答案:B
3.化学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反应H2+Cl22HCl的化学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k·cm(H2)·cn(Cl2),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
c(H2)/(mol·L-1)
c(Cl2)/(mol·L-1)
v/[mol·(L·s)-1]
1.0
1.0
1.0k
2.0
1.0
2.0k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
A.m=1、n=1
B.m=、n=
C.m=、n=1
D.m=1、n=
解析:由表中第一、二行数据知,c(Cl
( http: / / www.21cnjy.com )2)相同时,v与c(H2)成正比,故m=1;由表中第二、三行数据知,c(H2)相同时,v与(Cl2)成正比,故n=。
答案:D
4.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人们先把煤转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CO和H2,再将它们转化为甲醇,某实验人员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发生反应:
2H2(g)+CO(g)CH3OH(g),测定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t/s
0
500
1
000
c(H2)/(mol·L-1)
5.00
3.52
2.48
c(CO)/(mol·L-1)
2.50
(1)在500
s内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
(2)在1
000
s内用CO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1
000
s时CO的转化率是 。
(3)在500
s时生成的甲醇的浓度是 。
解析:(1)在500
s内,v(H2)==2.96×10-3
mol·(L·s)-1。
(2)在1
000
s时反应的H2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浓度是Δc(H2)=5.00
mol·L-1-2.48
mol·L-1=2.52
mol·L-1,则反应了的CO的浓度是:Δc(CO)=Δc(H2)=1.26
mol·L-1,
用CO表示此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为:
v(CO)==1.26×10-3
mol·(L·s)-1。
CO的转化率为×100%=50.4%。
(3)在500
s时反应了的H2的浓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Δc(H2)=1.48
mol·L-1,则生成的CH3OH的浓度为Δc(CH3OH)=Δc(H2)=0.74
mol·L-1。
答案:(1)2.96×10-3
mol·(L·s)-1
(2)1.26×10-3
mol·(L·s)-1 50.4%
(3)0.74
mol·L-1 第4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A组
1.化学平衡常数可以用K来表示,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小
B.K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C.K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D.K与温度有关
解析:K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只与反应体系的温度有关。
答案:D
2.某温度时,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1应为( )
A.2
500
B.100
C.4×10-4
D.2×10-2
解析:K=,K1=,K1==4×10-4。
答案:C
3.将一定体积的SO3(g)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并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相同体积的SO3(g),达到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下列值减小的是( )
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B.SO3(g)的转化率
C.
D.
解析:本题可采取等效平衡法分析,假设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容器上增加一个相同的容器(两容器有隔板),保持温度不变,向增加的容器中充入相同体积的SO3(g),则可建立与原平衡一样的平衡,此时A、B、C、D各项的值均不变,然后抽掉隔板,将容器压缩至原容器大小,则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但总质量不变,因此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SO3(g)的转化率减小;c(SO2)、c(SO3)均增大,但c(SO3)增大的程度比c(SO2)增大的程度大,则增大;可看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而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不发生变化。
答案:B
4.在淀粉-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aq)。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如表所示:
t/℃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9
533
40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aq)的ΔH>0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减小
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D.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平衡常数K大于689
解析: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知温度升高,平衡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选项错;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减小,B选项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选项错;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固体,虽然平衡向正方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D选项错。
答案:B
5.某温度下,向容积为1
L的密闭反应器中充入0.10
mol
SO3,当反应器中的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测得SO3的转化率为20%,则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为( )
A.8.0×102
B.1.6×103
C.3.2×103
D.4.0×102
解析: 2SO3(g)2SO2(g)+O2(g)
起始(mol)
0.10
0
0
平衡(mol)
0.10-2x
2x
x
×100%=20% x=0.01
mol
K=
所以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
600,B正确。
答案:B
6.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发生改变的是(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
mol
Ar(g)
解析:A项,恒温恒容时充入1
( http: / / www.21cnjy.com )mol
SO3(g),瞬间c(SO3)增大,此时平衡就向着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但新平衡时c(SO3)仍比旧平衡时c(SO3)大,故A错。B项,恒温恒压时充入1
mol
SO3(g),达到平衡后刚好形成在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所以c(SO3)不变,故B正确。C项,恒温恒压时充入1
mol
O2(g),则c(O2)一定增大,平衡右移,使c(SO2)减小,平衡发生移动,故C错。D项,恒温恒压充入1
mol
Ar(g),容器体积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SO3)减小,故D错。
答案:B
7.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N2(g)+CO2(g)
ΔH=-373.4
kJ·mol-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该反应为化学计量数减小的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选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B选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C选项正确;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减小,D选项错误。
答案:C
8.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发生反应A(g)2B(g)和2A(g)C(g),平衡时A的转化率分别为α1和α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α1、α2均减小
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
D.α1增大,α2减小
解析:假设将加入的A放在一个大小合适的容器中,让其建立的平衡与原来的平衡等效。然后将两个容器压缩,平衡发生移动,建立新平衡。对于A(g)2B(g),加压,平衡左移,A的转化率减小;对于2A(g)C(g),加压,平衡右移,A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答案:C
9.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
mol
N2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
A.5%
B.10%
C.15%
D.20%
解析: N2+3H22NH3
起始物质的量/mol
2
8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2
平衡物质的量/mol
6
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为×100%≈15%。
答案:C
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 )
A.33%
B.40%
C.50%
D.66%
解析: X(g) + 2Y(g) 2Z(g)
起始物质的量:
n
mol
n
mol
0
转化物质的量:
x
mol
2x
mol
2x
mol
平衡物质的量:
(n-x)
mol
(n-2x)
mol
2x
mol
,x=n。
所以Y的转化率为×100%=66.7%。
答案:D
11.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
2SO2(g)+O2(g)2SO3(g)
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2.0
mol
SO2和1
( http: / / www.21cnjy.com ).0
mol
O2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
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 。
(2)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 (填“>”“<”或“=”)K(B)。
解析:(1) 2SO2+O22SO3
起始浓度(mol·L-1)
0
平衡浓度(mol·L-1)
0.04
0.02
0.16
K==800
(2)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条件的改变是增大压强,温度没有变化,所以平衡常数不变,K(A)=K(B)。
答案:(1)800 (2)=
12.(Ⅰ)已知在448
℃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1为49,则该温度下反应2HI(g)H2(g)+I2(g)的平衡常数K2为 ;反应H2(g)+I2(g)HI(g)的平衡常数K3为 。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5)在800
℃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
mol·L-1,c(H2)为1.5
mol·L-1,c(CO)为1
mol·L-1,c(H2O)为3
mol·L-1,则下一时刻,反应将 (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解析:(Ⅰ)第2个反应与第1个反应互为逆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第3个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与第1个相比,缩小为一半,平衡常数也会发生变化,得K3=。
(Ⅱ)通过表中K和t的关系可知,温度越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K值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说明正向反应为吸热反应。当c(CO2)·c(H2)=c(CO)·c(H2O)时,K=1,此时温度由表中数据可知为830
℃。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时,可根据Q与K的大小关系判断,此时刻下,Q==1>0.9,所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Ⅰ) 7
(Ⅱ)(1) (2)吸热 (3)BC (4)830 (5)逆向
B组
1.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30
mL
CO和20
mL水蒸气,使其反应,当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与H2的体积分数相等,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
B.平衡后CO的转化率为25%
C.平衡后水的转化率为50%
D.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
解析:设达到平衡时,反应掉CO的体积为x。
CO(g) + H2O(g)CO2(g)+H2(g)
起始:
30
mL
20
mL
0
0
变化:
x
x
x
x
平衡:
30
mL-x
20
mL-x
x
x
由题意知:20
mL-x=x,故x=10
mL
故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100%=40%,CO的转化率为×100%≈33.3%,H2O的转化率为×100%=50%,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仍为=24。
答案:B
2.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起始浓度
甲
乙
丙
c(H2)/(mol·L-1)
0.010
0.020
0.020
c(CO2)/(mol·L-1)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
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
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1
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
解析:由三段式:
H2 + CO2 H2O+CO
甲始态/(mol·L-1):
0.010
0.010
0
0
甲反应/(mol·L-1):
x
x
x
x
甲终态/(mol·L-1):
0.010-x
0.010-x
x
x
,所以x=0.006,甲中H2的转化率为6
( http: / / www.21cnjy.com )0%,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又充入了H2,CO2的转化率增大,A项正确;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加压,平衡不移动,丙中CO2的浓度是甲中CO2浓度的2倍,甲平衡时CO2浓度为0.004
mol·L-1,B项正确、C项错误;B、C项也可以用三段式来求解。由浓度可知D项正确。
答案:C
3.某温度下,在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 )+2D( )。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且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解析: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4
mol+2
mol)×=4.8
mol,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1.6
mol,则:
3A(g)+2B(g)4C( )+2D( )
初始量
4
mol
2
mol
0
0
转化量
1.2
mol
0.8
mol
1.6
mol
0.8
mol
平衡量
2.8
mol
1.2
mol
1.6
mol
0.8
mol
分析可知D为气体,C为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液体,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A项错;平衡时B的转化率是×100%=40%,B项错;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由于温度不变,故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项错;由于C为固体或液体,增加C对平衡没有影响,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项正确。
答案:D
4.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CO(g)Fe(s)+CO2(g)。
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ΔH 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
℃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
mol,反应经过10
min
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CO的平衡转化率= ;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O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1)注意物质的状态,随着温度升高K逐渐减小,所以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2)由三段式:
Fe2O3(s)+CO(g)Fe(s)+CO2(g)
始态/(mol·L-1):
0.1
0.1
终态/(mol·L-1):
0.1-x
0.1+x
反应/(mol·L-1):
x
x
温度为1
000
℃,所以K==4.0,所以x=0.06,v(CO2)==0.006
mol·(L·min)-1。
(3)Fe2O3、Fe均是固体,改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Fe、Fe2O3的量不影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故A、B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均不改变;C项移出部分CO2,平衡右移,正确;D项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错误;E项减小容器容积,相当于加压,平衡不移动,错误;F项催化剂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无影响,错误。
答案:(1) <
(2)0.006
mol·(L·min)-1 60%
(3)C
5.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N2和8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已知:N2(g)+3H2(g)2NH3(g) ΔH=-92.2
kJ·mol-1,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80%。
(1)计算平衡时容器内NH3的体积分数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2)加入2
mol
N2和8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 (填序号)。
A.大于92.2
kJ
B.等于92.2
kJ
C.小于92.2
kJ
D.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92.2
kJ
(3)在相同容器中,降低温度,通入2
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
NH3和1
mol
H2及固体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是否为2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等于25%
B.一定大于25%
C.一定小于25%
D.可能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
解析:(1)平衡时容器内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2
mol+8
mol)×80%=8
mol,则:
N2(g) + 3H2(g)2NH3(g)
初始量
2
mol
8
mol
0
转化量
x
3x
2x
平衡量
2
mol-x
8
mol-3x
2x
(2
mol-x)+(8
mol-3x)+2
( http: / / www.21cnjy.com )x=8
mol,x=1
mol。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5
mol、2
mol,浓度分别为0.2
mol·L-1、1
mol·L-1、0.4
mol·L-1。氨气的体积分数即物质的量分数为×100%=25%;K==0.8。
(2)因反应生成的NH3为2
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放出的热量为92.2
kJ。
(3)通入2
mol
NH3和1
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H2与相同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4
mol
H2建立的平衡等效。在相同温度下,若在2.5
L容器中,通入2
mol
NH3和1
mol
H2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25%,然后将体积扩大到5
L,平衡左移,NH3的体积分数小于25%,又因降低温度,平衡右移,则NH3的体积分数增大,因降温幅度大小不同,NH3的体积分数不能确定。
答案:(1)25% 0.8 (2)B (3)D 第3课时 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A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在t1时刻升高温度或者增大压强,速率的变化都符合图示的反应的是( )
A.2SO2(g)+O2(g)2SO3(g) ΔH<0
B.C(s)+H2O(g)CO(g)+H2(g) ΔH>0
C.H2(g)+I2(g)2HI(g) ΔH>0
D.4NH3(g)+5O2(g)4NO(g)+6H2O(g) ΔH<0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2.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解析:2NO2N2O4,NO2为红棕色气体,N2O4为无色气体。(1)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左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而CaO和水反应放热,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A选项对,C选项错;(3)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右移,而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证明NH4Cl溶于水要吸收热量,平衡右移时,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B、D选项均错。
答案:A
3.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s) Δ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缩小体积
D.增大体积
解析:由于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缩小体积,平衡不移动,但能缩短达到平衡所用时间。
答案:C
4.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CO2(g)+H2(g) ΔH<0
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增加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解析:一般来说,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反应物的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逆反应中,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其中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升高,但本身的转化率降低,故C项错误。A项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故增加压强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并不能使该平衡发生移动,因而无法提高CO的转化率。B项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能使平衡向右移动,从而提高CO的转化率。D项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不能提高CO的转化率。
答案:B
5.在一个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中,只发生两个反应:
a(g)+b(g)2c(g) ΔH1<0
x(g)+3y(g)2z(g) ΔH2>0
进行相关操作且达到平衡后(忽略体积改变所做的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c的物质的量不变
B.等压时,通入z气体,反应器中温度升高
C.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速率不变
D.等容时,通入z气体,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解析:本题要特别注意题干中的信息“不导热的密闭反应器”。A项,等压时,通入“惰性”气体,气体的体积增大,平衡x(g)+3y(g)2z(g)(ΔH2>0)向左移动,反应放热,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由于该反应容器是一个不导热的容器,所以平衡a(g)+b(g)2c(g)也向左(吸热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小,故A不正确;B项,等压时,通入z气体,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平衡x(g)+3y(g)2z(g)向左移动,由于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器的温度升高,B项正确;等容时,通入“惰性”气体,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没有变化,即各组分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各组分的反应速率不发生变化,C项正确;等容时,通入z气体,增大了生成物z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y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D项正确。
答案:A
6.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解析:若a+b=c,则t0时增大容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强或使用催化剂,A、B项错误;若a+b≠c,则t0时增大容器的压强,平衡必定会移动,而图像明显没有移动,只能是加入催化剂,故D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D
7.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 Δ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体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不变,t1时扩大反应体系体积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解析:A选项,温度、体积不变,只是加入三氧化硫,逆反应速率加大,但正反应速率起点应该不变。故错误。
B选项,升高体系温度,正逆速率都变大,而且最后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错误。
C选项,温度不变,扩大反应体系体积,两者反应速率都应该降低,而且平衡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错误。
D选项,温度、压强不变,只是充入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化硫,充入后,体积变大,正逆速率都应该降低,但由于压强不变三氧化硫浓度变大,所以三氧化硫的总速率还是增大的。即逆反应速率增大。而且最后压强不变,所以平衡没有移动。故正确。
答案:D
8.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2NH3 ΔH<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若将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2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解析:容积固定,各物质浓度增大2倍,相当于将容器容积缩小为原容器的一半,对该反应而言,平衡应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B
9.随着人类对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视,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1·min-1。
(2)H2的转化率为 。
(3)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使用催化剂
E.缩小容器体积
解析:(1)v(H2)=3v(CO2)=3×=0.225
mol·L-1·min-1。
(2)α(H2)=×100%=75%。
(3)A项,升温,平衡左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减小。B项充入He,平衡不移动,不变。C项,分离出H2O(g),平衡右移,增大。D项,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变。E项,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右移,增大。
答案:(1)0.225 (2)75% (3)C、E
10.在容积不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等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发生反应N2(g)+3H2(g)2NH3(g),并分别在t
s时测定其中NH3的体积分数,绘图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平衡角度说明理由: 。
解析:由图判断可知,C点是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平衡点,则A、B两点尚未达到平衡状态。C点以后,随温度升高,NH3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A、B
(2)放热
(3)AC:反应开始v(正)>v(逆),反应向右进行生成NH3;CE:已达平衡,升温使平衡左移,NH3的体积分数减小
B组
1.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Ⅰ表示的是t1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
解析:A项,图Ⅰ改变的条
( http: / / www.21cnjy.com )件应是缩小容器体积。B项,由于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加入的应是催化剂。C项,由于平衡发生了移动,所以加入的不是催化剂。改变的应是温度,且乙的温度大于甲的。
答案:B
2.在A+B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反应中,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反应速率(纵坐标)与温度(横坐标)关系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因为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v(逆)>v(正)。
答案:B
3.可逆反应:A2( )+B2( )2AB( ),当温度和压强改变时,n(AB)的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A2、B2及AB均为气体,ΔH<0
B.AB为气体,A2、B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ΔH<0
C.AB为气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ΔH>0
D.AB为固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ΔH>0
解析:由图可知压强相等时,升高温度,AB的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的量减少,可知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t3开始温度不变,压强增大,AB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方向,说明AB必为气体,A2、B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不能同时为气体。
答案:B
4.体积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A和B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知A装有SO2和O2各1
g,B装有SO2和O2各2
g,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A中SO2的转化率为a%,B中SO2的转化率为b%,则A、B两容器中SO2转化率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C.a%D.2a%=b%
解析:本题考查了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容器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要比较A、B两容器中SO2转化率,可以对B容器的反应过程进行如下虚拟设计:
即先将B容器中的体积扩大一倍,使状态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A容器达到等效平衡(状态Ⅱ相当于两个独立的容器A),两者SO2的转化率相等。再将状态Ⅱ体积压缩为原体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状态Ⅲ平衡时SO2转化率大于状态Ⅱ(也就是容器A)的转化率。而B容器先扩大体积再压缩回原状,转化率是相同的,所以a%答案:C
5.在一个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其中CO2、CO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反应在1
min时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质量增加了3.2
g。用C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CO2)= 。
(2)反应进行至2
min时,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改变温度,曲线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3
min时再次达到平衡,则ΔH 0(填“>”“<”或“=”)。
(3)5
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g),平衡发生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编号)。
A.v(正)先增大后减小
B.v(正)先减小后增大
C.v(逆)先增大后减小
D.v(逆)先减小后增大
表示n(CO2)变化的曲线是 (填写图中曲线的字母编号)。
(4)请用固态物质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解析:(1)由Fe生成FeO,固体质量增加3.2
g,说明生成FeO
0.2
mol,v(CO2)==0.1
mol·L-1·min-1。
答案:(1)0.1
mol·L-1·min-1
(2)> (3)C b
(4)Fe(或FeO)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或固体总质量保持不变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A组
1.下列各组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的是( )
①2H2+O22H2O与2H2O2H2↑+O2↑
②H2SO4(浓)+2HBr2H2O+Br2+SO2↑与Br2+SO2+2H2O2HBr+H2SO4
③2NO2N2O4与N2O42NO2
④2SO2+O22SO3与2SO32SO2+O2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可逆反应必须是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
答案:C
2.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2(g)+2CO2(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NO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解析: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温度降低,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A项错。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提高正、逆反应速率。
答案:A
3.一定温度下,对可逆反应A(g)+2B(g)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A,同时生成3a
mol
C
C.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解析:单位时间内消耗a
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同时生成3a
mol
C,同为正反应方向,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容器内的压强和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
答案:A
4.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NO(g)+O2(g)2NO2(g) ΔH<0,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
B.反应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C.混合气体颜色深浅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解析:A项中正反应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2的速率相等时,不符合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不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5.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解析: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项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6.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
(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无论反应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A为固态,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若反应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反之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7.在一定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A(g)+2B(g)3C(g)+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同时生成n
mol
D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解析: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 http: / / www.21cnjy.com )A,同时生成n
mol
D,则v(正)=v(逆),反应达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1.5n
mol
C,都是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平衡状态;因为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不论反应开始进行,还是达到平衡,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故压强不能作为判定依据;该反应是一个气态反应,在恒容条件下,无论起始还是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密度也不能作为判定依据。
答案:A
8.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2(g)+3H2(g)2NH3(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
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
C.3个H—H键形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
解析:B项,都指的是正反应速率;C项,都指的是逆反应速率;D项,都指的是正反应速率。
答案:A
9.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解析:由题意知,任意状态时v正(O2)∶
( http: / / www.21cnjy.com )v正(NO)=5∶4,达平衡时v正(NO)=v逆(NO),故A项正确;生成NO和消耗NH3都表示正反应速率,B项错;平衡时增大容器体积,各物质的浓度都减小,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C项错;在反应的任意状态总有v正(NH3)∶v正(H2O)=4∶6,即3v正(NH3)=2v正(H2O),D项错。
答案:A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3Y2(g)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6
mol·L-1、0.4
mo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
A.X2为0.4
mol·L-1,Y2为1.2
mol·L-1
B.Y2为1.0
mol·L-1
C.X2为0.3
mol·L-1,Z为0.2
mol·L-1
D.Z为0.6
mol·L-1
答案:A
11.在2
L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 ΔH<0,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下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
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解析:该反应达到平衡时,n(NO
( http: / / www.21cnjy.com ))=0.007
mol,此时n(NO2)=0.013
mol,其浓度变化量为0.006
5
mol·L-1,所以表示NO2的变化曲线是b;0~2
s内v(NO)==0.003
mol·(L·s)-1,则v(O2)=v(NO)=×0.003
mol·(L·s)-1=1.5×10-3
mol·(L·s)-1。
(2)中A表示的是同一方向的速率,在任何时候都成立,而D中容器的体积及气体的总质量都不变,气体的密度也始终不变。
答案:(1)b 1.5×10-3
mol·(L·s)-1
(2)BC
B组
1.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其中,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若m+n=p+q时,反应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系压强始终不变,①不符合要求;ρ=,m总、V总不变,则体系密度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不变,故②也不符合要求;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始终满足v(A)∶v(B)∶v(C)∶v(D)=m∶n∶p∶q,故⑤不符合要求,只有③④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答案:A
2.如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该反应放热)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解析:此坐标的纵轴表示的是NO的转化率,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轴表示温度,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此温度下达到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转化率,从c点作纵轴的平行线与曲线交于一点,这表示若想达到c点对应温度的平衡状态,需要转化更多的NO,表示c点未达到平衡状态,即v(正)>v(逆)(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C
3.已知N2O4(g)2NO2(g) ΔH>0,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B项,对于一个特定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ΔH固定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C项,在t1时刻,2v正(N2O4)=v逆(NO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B
4.在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和1
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
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
mol·L-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1
B.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1
C.B的转化率为50%
D.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设B转化的物质的量为a
3A(g)+B(g)xC(g)+2D(g)
起始(mol)
3
1
0
0
转化
3a
a
xa
2a
平衡
3-3a
1-a
xa
2a
由题意得:2a=0.8
( http: / / www.21cnjy.com )mol a=0.4
mol =0.2
mol·L-1 x=1,A正确。B项,v(A)==0.3
mol·L-1·min-1。C项,α(B)=×100%=40%。D项,由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只有在平衡时才保持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5.698
K时,向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2HI(g) ΔH=-26.5
kJ·mol-1,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 。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 ,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 。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
解析:(1)由图知初始反应时,c(H2)=c(I2)=1
mol·L-1,而加入的H2和I2的物质的量均为2
mol,所以V=2。
(2)由图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为5
s,v(HI)==0.316
mol·(L·s)-1。
(3)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开始达到化学平衡,所以放出热量。
由反应:H2(g)+I2(g)2HI(g) ΔH=-26.5
kJ·mol-1,达到平衡时共生成n(HI)=1.58
mol·L-1×2
L=3.16
mol,所以放出的热量为×3.16
mol=41.87
kJ。
答案:(1)2 (2)5
s 0.316
mol·(L·s)-1
(3)放出 41.87
kJ
6.(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 ,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N2(g)+3H2(g)2NH3(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2)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一些宏观物理量恒定不变:a.各物质的浓度不变,b.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质量分数不变,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e.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
①能说明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②能说明反应H2(g)+I2(g)2HI(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③能说明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
解析:(2)由于在恒容条件下发生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①②③在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因此不能用气体的密度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反应②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也不能用压强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①中无有色气体,因此不能用气体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C
(2)①abc ②abe ③abce 第2课时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A组
1.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某一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实质。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中速率发生了改变,但可能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地改变,使两者速率再次相等;对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压强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同;D中催化剂同等程度地改变了正、逆反应速率。
答案:C
2.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由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改变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移动
解析:化学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速率发生改变后v'(正)≠v'(逆)。
答案:B
3.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
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
解析: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答案:A
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
D.a>b
解析:温度不变,体积扩大一倍,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强减小,若平衡不移动,则B的浓度应为原来的50%,而实际为60%,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则A的转化率增大、B的质量分数增大、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即a答案:C
5.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容积的一半,当达到新平衡时,物质Y和Z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a>b+c
B.压缩容器的容积时,v(正)增大,v(逆)减小
C.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增大
解析:温度不变,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若平衡不移动,则物质Y和Z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而实际为1.8倍,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由此可判断C项正确。
答案:C
6.某温度下,将2
mol
A和3
mol
B充入一密闭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g)C(g)+D(g),5
min后达到平衡。已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关系为ca(A)·c(B)=c(C)·c(D),若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倍,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则B的转化率为( )
A.40%
B.60%
C.24%
D.4%
解析:达到平衡后扩大容器体积,A的转化率不发生变化,证明平衡不移动,可推知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即a=1,设反应容器的体积为1
L。
A(g)+B(g)C(g)+D(g)
起始浓度(mol·L-1)
2
3
0
0
转化浓度(mol·L-1)
x
x
x
x
平衡浓度(mol·L-1)
2-x
3-x
x
x
则有(2-x)(3-x)=x2,解得:x=1.2,B的转化率为×100%=40%。
答案:A
7.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①已达到平衡的反应C(s)+H2O(g)CO(g)+H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已达到平衡的反应N2(g)+3H2(g)2NH3(g),当增大N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 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增加C(s)的物质的量,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浓度未变,平衡不移动,①错;对于多种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增大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右移,其他物质的转化率增大,而此物质的转化率降低,②错;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③错;在恒压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各物质浓度减小,若是非等体积反应,则平衡会发生移动,④错。
答案:D
8.现有三个体积相等的定容密闭容器,都进行下列反应:CO2(g)+H2(g)H2O(g)+CO(g)。反应所处的温度相同,但起始浓度不同,其中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下表:
CO2
H2
H2O
CO
甲
a
mol
a
mol
0
0
乙
a
mol
2a
mol
0
0
丙
a
mol
a
mol
a
mol
0
达到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乙>甲>丙
解析:将乙、丙都和甲对比,即将甲作为参照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和甲对比,增加了H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乙中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大于甲中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丙和甲对比,增加了生成物H2O(g)的浓度,促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这样丙中CO的物质的量将小于甲中CO的物质的量。
答案:D
9.对于可逆反应:X(s)+2Y(g)2Z(g),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v正(Y)=v逆(Z)
B.平衡后,若再充入Y,X的转化率增大
C.平衡后,若增大压强,Z的体积分数增大
D.平衡后,若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氦气,平衡不移动
解析:选项A,v正(Y)=v逆(Z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Y的反应量等于Z的反应量,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选项B,再充入Y时,Y的浓度增大,有利于X的转化,X的转化率增大。选项C,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Z的体积分数不变。选项D,恒温恒压下,充入He,平衡不移动。
答案:C
10.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减小压强,体积增大,反应物和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浓度均降低,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减小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v(逆)>v(正),即趋势相同,但程度不同。
答案:C
11.反应mA(g)+nB(g)pC(g)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所示:
压强/Pa
2×105
5×105
1×106
c(A)/(mol·L-1)
0.08
0.20
0.4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当压强从2×105
Pa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到5×105
Pa时,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理由是 。
(2)当压强从5×105
Pa增加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1×106
Pa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 移动,判断的依据是 ,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不 当p增大2.5倍时,c(A)增大2.5倍,说明平衡没有移动,即m+n=p
(2)向左 当p增大2倍时,c(A)却增加了2.2倍,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时,B转化为液态或固态
B组
1.温度为T
℃,压强为1.01×106
Pa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g)+aB( )4C(g),达到化学平衡时测得c(A)=0.2
mol·L-1;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2.02×106
Pa,第二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0.36
mol·L-1;若继续压缩容器,使压强增大到5.05×106
Pa,第三次达到平衡时,测得c(A)=1.1
mol·L-1;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二次平衡时B为气态
B.a>3
C.第一次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左移动
D.第三次达到平衡时B可能为非气态
解析:由第一次加压可知c(
( http: / / www.21cnjy.com )A)由0.2
mol·L-1变为0.36
mol·L-1,说明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B为气体,a>3。故C说法错误;压强增大到5.05×106
Pa时,则体积减小到原来的,若平衡不发生移动,则c(A)=1.0
mol·L-1,但事实上,c(A)=1.1
mol·L-1,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若B为气体则a<3,或B不是气体。
答案:C
2.可逆反应mA(s)+nB(g)p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B的体积分数φ(B)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m+nB.n>p
C.X点时v(正)>v(逆)
D.X点比Y点的正反应速率快
解析:加压,平衡逆向移动,说明n
( http: / / www.21cnjy.com )B的质量分数要减小,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Y点压强大于X的压强,所以X点比Y点的正反应速率慢。
答案:C
3.下图为一带可移动隔板的密闭容器,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温度下,左、右两侧反应均达到平衡,此时隔板处于容器中央。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左侧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侧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左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右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两侧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左侧充入一定量的氢气,增大了反应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但新平衡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加了。右侧等效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答案:A
4.如图,关闭活塞K,向A中充入1
mol
X、1
mol
Y,向B中充入2
mol
X、2
mol
Y,此时A的容积是a
L,B的容积是2a
L。在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X(g)+Y(g)2Z(g)+W(g) ΔH<0。A保持恒压,B保持恒容。达平衡时,A的体积为1.4a
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速率:v(B)>v(A)
B.A容器中X的转化率为80%
C.若打开K,则A的体积变为2.6a
L
D.平衡时Y的体积分数:A解析:A项,由于B中反应物浓度大于A,所以v(B)>v(A)。B项,
X(g)+Y(g)2Z(g)+W(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b
b
2b
b
平衡(mol)
1-b
1-b
2b
b
由题意得:=1.4
b=0.8
mol
所以α(X)=×100%=80%
C项,若打开K,整个体系中与A的百分含量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总体积为m,则 m=4.2a
L。所以A的体积应变为4.2a
L-2a
L=2.2a
L。D项,由于B中压强大,平衡左移,所以B中Y的体积分数大。
答案:C
5.对于A( )+2B(g)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
(1)c(A)的增减,平衡不移动,则A为 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 ;当n=3时,A的状态为 。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浓度减小,则 。
解析:(1)增加或减少A的浓度,平衡不移动,则A为固态或液态。
(2)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2时,A的状态为固态或液态,n=3时A的状态为气态。
(3)若A为固体,增大压强,C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n≥3。
答案:(1)固或液 (2)固或液态 气态 (3)n≥3
6.在10
℃和4×105
Pa的条件下,当反应aA(g)dD(g)+eE(g)建立平衡后,维持温度不变,容器容积可变,逐步增大体系的压强,在不同压强下该反应建立平衡后,物质D的浓度见下表(在增大压强的过程中无其他副反应发生):
压强/Pa
4×105
6×105
1×106
2×106
0.085
0.126
0.200
0.440
(1)压强从4×105
Pa增加到6×
( http: / / www.21cnjy.com )105
Pa时平衡应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理由是 。
(2)压强从1×106
( http: / / www.21cnjy.com )Pa
增加到2×106
Pa时,平衡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此时平衡向该方向移动的两个必要条件是① ,② 。
解析:压强从4×105
Pa增加到6×
( http: / / www.21cnjy.com )105
Pa时,由于容器体积缩小,D的浓度应增加到×0.085
mol·L-1=0.127
5
mol·L-1,平衡时D的浓度小于0.127
5
mol·L-1,所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Pa
增加到2×106
Pa时,D的浓度应增加到0.4
mol·L-1,平衡时D的浓度大于0.4
mol·L-1,说明加压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又变成了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这与(1)的结论矛盾,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加大压强使气体E转变为液体或固体了。
答案:(1)逆 加压时生成物D浓度增大的倍数小于压强增大的倍数
(2)正 ①a>d ②生成物E在该条件下的状态为非气态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A组
1.许多反应在特定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下列过程中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自由落体
B.热量由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C.汽油挥发
D.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
解析:自然界中,自由落体、热量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汽油挥发、气体从高密度处向低密度处扩散都是自发过程,其逆过程都是非自发的。
答案:B
2.实验证明,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对此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自发进行的
B.所有的自发反应都是放热的
C.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D.焓变是决定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唯一因素
解析: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热反应,并不是所有自发进行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既然说“多数”,必定存在特例,所以只能说“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答案:C
3.分析下列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的是( )
A.2N2(g)+O2(g)2N2O(g) ΔH=+163
kJ·mol-1
B.Ag(s)+Cl2(g)AgCl(s) ΔH=-127
kJ·mol-1
C.HgO(s)Hg(l)+O2(g) ΔH=+91
kJ·mol-1
D.H2O2(l)O2(g)+H2O(l) ΔH=-98
kJ·mol-1
解析:对于A项,ΔH>0,Δ
( http: / / www.21cnjy.com )S<0,ΔH-TΔS>0,即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对于B项,ΔH<0,ΔS<0,在较低温度下,ΔH-TΔS<0,即反应温度不能过高;对于C项,ΔH>0,ΔS>0,若使反应自发进行,即ΔH-TΔS<0,必须升高温度,即反应只有在较高温度时能自发进行;对于D项,ΔH<0,ΔS>0,在任何温度下,ΔH-TΔS<0,即在任何温度下反应均能自发进行。
答案:D
4.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方向的是( )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以后,扑克牌毫无规律的混乱排列的几率大
解析: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有趋向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例如,在25
℃和1.01×105
Pa时,(NH4)2CO3(s)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不难看出,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又是熵增的反应,显然只根据焓变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是不全面的;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有趋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属于熵判据;扑克牌的无序排列也属于熵判据。
答案:A
5.(双选)下列变化中,ΔS<0的是( )
A.-10
℃液态水结冰
B.NH3(g)与HCl(g)反应生成NH4Cl(s)
C.干冰(CO2)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解析:气体液化、液体凝固是体系混乱度减小的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故A项ΔS<0;B项中两种气体反应转化为固体,体系ΔS<0;固体溶解、气体扩散和固体熔化、升华均为体系混乱度增加的过程,故C项ΔS>0;D项中CaCO3固体分解有气体生成为熵增过程,ΔS>0。
答案:AB
6.如下图所示,在图(1)中A、B两容器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收集着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压强不变,若将中间活塞打开[如图(2)],两种气体分子立即都占满了两个容器。这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自发过程。关于此过程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理想气体的自发混合
A.此过程是从混乱度小的向混乱度大的变化过程,即熵增加的过程
B.此过程为自发过程,而且没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
C.此过程从有序到无序,混乱度增大
D.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此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解析:两种互不作用的理想气体的等压混合,是一个不伴随能量变化的过程,但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所以在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的过程。
答案:D
7.25
℃、101
kPa条件下,反应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熵减小的反应
D.熵增加效应大于热效应
解析:反应2N2O5(g)4NO2(g)+O2(g) ΔH=56.7
kJ·mol-1,焓变大于0,但从熵增加看该反应自发进行,原因是熵增加效应大于热效应。D项正确。
答案:D
8.某反应:AB+C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ΔH、ΔS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0、ΔS<0
B.ΔH>0、ΔS<0
C.ΔH<0、ΔS>0
D.ΔH>0、ΔS>0
解析:由题意知,该反应在室温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自发反应,根据复合判据,即ΔH-T低ΔS>0(1),而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即ΔH-T高ΔS<0(2),综合(1)(2)可确定ΔH>0,ΔS>0。
答案:D
9.判断下列反应的熵值的变化,在每小题后面的横线上填上“增加”“减小”或“无明显变化”。
(1)2H2(g)+O2(g)2H2O(l) 。
(2)H2(g)+Cl2(g)2HCl(g) 。
(3)(NH4)2CO3(s)NH4HCO3(s)+NH3(g) 。
(4)Cu(s)+Cl2(g)CuCl2(s) 。
(5)将少量KNO3晶体溶解在水中 。
解析:判断熵值变化的依据是同温同压下,气态熵值>液态熵值>固态熵值,状态都是气态时,看物质的量的多少,物质的量越多,熵值越大。故(1)减小,(2)无明显变化,(3)增加,(4)减小。(5)KNO3溶于水时KNO3K++N,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增多,因此熵值增加。
答案:(1)减小 (2)无明显变化 (3)增加 (4)减小 (5)增加
10.有A、B、C、D
4个反应:
反应
A
B
C
D
ΔH/(kJ·mol-1)
10.5
1.80
-126
-11.7
ΔS/(J·mol-1·K-1)
30.0
-113.0
84.0
-105.0
则在任何温度都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温度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另两个反应中,在温度高于 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在温度低于 时可自发进行的反应是 。
解析:将表中数据代入公式ΔG=ΔH-TΔS;当ΔG<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当ΔG>0时,反应不可自发进行。
答案:C B 77
℃ A -161.6
℃ D
B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某自发反应的ΔS>0,则该反应一定有ΔH<0
B.NH4HCO3(s)NH3
(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析:自发反应必有ΔH-TΔS<0,当ΔS>
( http: / / www.21cnjy.com )0时,ΔH<0或ΔH>0都可能,A选项错;吸热的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B选项正确;应将焓变和熵变综合起来即利用复合判据进行判断,C选项错;使用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方向,D选项错。
答案:B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B.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C.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D.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
解析:ΔH<0,ΔS>0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ΔH>0,ΔS<0的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ΔH>0,ΔS>0的反应,高温下能自发进行,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ΔH<0,ΔS<0的反应,低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答案:A
3.汽车尾气(含烃类、CO、NO与SO2等),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治理的办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化器,它使NO与C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原理:2NO(g)+2CO(g)N2(g)+2CO2(g)。在298
K、101
kPa下,ΔH=-113
kJ·mol-1、ΔS=-145
J·mol-1·K-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该反应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因此需要高温和催化剂
C.该反应常温下能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的速率
D.汽车尾气中的这两种气体会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解析: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总能量,A项正确;常温下,ΔH-TΔS=-113
kJ·mol-1-298
K×(-145
J·mol-1·K-1)×10-3kJ·J-1<0,故常温下该反应可自发进行,高温和催化剂只是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C项正确;CO和NO均会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D项正确。
答案:B
4.已知:若一个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自发过程,则其逆反应为非自发过程,反之亦然。
(1)已知2CO(g)CO2(g)+C(s),T=980
K时ΔH-TΔS=0。当体系温度低于980
K时,估计ΔH-TΔS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当体系温度高于980
K时,估计ΔH-TΔS 0。
(2)电子工业中清洗硅片上的SiO2(s)的反应为SiO2(s)+4HF(g)SiF4(g)+2H2O(g) ΔH(298.15
K)=-94.0
kJ·mol-1,ΔS(298.15
K)=-75.8
J·mol-1·K-1。设ΔH和ΔS不随温度而变化,则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是 。
解析:(1)C(s)+CO2(g)2CO(g)为吸热反应,ΔH>0,则2CO(g)CO2(g)+C(s)为放热反应,ΔH<0。又该反应ΔS<0,则当T<980
K时,ΔH-TΔS<0;T>980
K时,ΔH-TΔS>0。(2)由题给信息,要使反应能自发进行,需有ΔH-TΔS<0,即-94.0
kJ·mol-1-T×(-75.8
J·mol-1·K-1)×10-3
kJ·J-1<0,则T<=1.24×103
K。
答案:(1)小于 大于 (2)小于1
240
K
5.氨的工业合成工艺的成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不少科技工作者为了寻找廉价的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探索性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是一个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如下:N2+3H22NH3。已知,在常温下,1
g
H2完全转化为NH3,放出的热量为15.4
kJ。
(1)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如果一个反应的ΔH-TΔS<
( http: / / www.21cnjy.com )0,则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已知该反应的ΔS=-198.2
J·mol-1·K-1。请判断上述氨气的合成反应在常温下 (填“能”或“不能”)自发进行。
解析:ΔH-TΔS=-92.4
kJ·mol-1-298
K×(-0.198
2
kJ·mol-1·K-1)<0,所以可以自发进行。
答案:(1)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2)能第二章测评B
(高考体验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2014课标全国Ⅰ)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
H2O2+I-H2O+IO- 慢
H2O2+IO-H2O+O2+I- 快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1
D.v(H2O2)=v(H2O)=v(O2)
解析:由信息可知有I-参加的反应速率慢,对整个反应起决定作用,A选项正确;IO-是中间产物,不属于催化剂,B选项错误;活化能与放出的热量无关,C选项错误;依据2H2O22H2O+O2↑,故有v(H2O2)=v(H2O)=2v(O2),可知D选项错误。
答案:A
2.(2014北京理综)在一定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下,10
mL
0.40
mol·L-1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
mol·(L·min)-1
B.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O2)<3.3×10-2
mol·(L·min)-1
C.反应至6
min时,c(H2O2)=0.30
mol·L-1
D.反应至6
min时,H2O2分解了50%
解析:10
mL溶液中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H2O2物质的量为0.01
L×0.4
mol·L-1=0.004
mol,6
min时,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01
mol,
根据三段法解题:
2H2O22H2O+O2↑
初始物质的量(mol)
0.004
0
变化的物质的量(mol)
0.002
0.001
6
min时物质的量(mol)
0.002
0.001
则0~6
min时间内,Δc(H2O
( http: / / www.21cnjy.com )2)==0.2
mol·L-1,所以v(H2O2)=≈3.3×10-2
mol·(L·min)-1,故A正确;6
min时,c(H2O2)==0.2
mol·L-1,故C错误;6
min时,H2O2分解率为×100%=50%,故D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也逐渐减小,所以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前6
min的平均速率,即小于3.3×10-2
mol·(L·min)-1,故B正确。
答案:C
3.(2014重庆理综)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1、T2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T2下,在0~t1时间内,v(Y)=
mol·L-1·min-1
C.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D.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
解析:由图像知T1时达平衡时间短,故T1>T
( http: / / www.21cnjy.com )2,而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M点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逆反应速率v逆,C项正确;从图中可知:到达W点反应消耗的X比M点多,所以反应进行到M点比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少,A错;B项v(Y)=
v(X)=
mol·L-1·min-1;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相当于将原平衡压缩体积,平衡正向移动,X转化率增大。
答案:C
4.(2014四川理综)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10
0.40
0.080
③
800
0.20
0.30
a
④
900
0.10
0.15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
( http: / / www.21cnjy.com )M)=0.050
mol,则0至5
min
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min)-1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解析:①中5
min时生成M
0.05
( http: / / www.21cnjy.com )mol,则生成N也是0.05
mol,v(N)==1.0×10-3
mol·(L·min)-1,A错误;②中平衡时n(M)=0.080
mol,则生成N
0.080
mol,消耗X、Y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80
mol,因此平衡时容器中有X
0.02
mol、有Y
0.32
mol,其平衡常数K==1,B错误;③中反应温度与②相同,则平衡常数也相同,K=1。则有=1,a=0.12,即参加反应的X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其转化率为×100%=60%,C正确;①的平衡常数为>1,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④的反应在800
℃时进行,则有=1,b=0.060,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在900
℃进行至平衡时b<0.060,D错误。
答案:C
5.(2014安徽理综)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0~3
s内,反应速率为:v(NO2)=0.2
mol·L-1
t1时仅加入催化剂,平衡正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c(O2)
解析:分析A项图中曲线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A项正确;B项中速率的单位应为mol·L-1·s-1,故B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C项错误;增大生成物O2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NO2的转化率降低,故D项错误。
答案:A
6.(2014天津理综)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
解析: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符合ΔH-TΔS<0,ΔH>0,所以ΔS也一定大于0,A选项正确;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B正确;浓硫酸与Fe发生钝化,不能加快反应,D选项错误。
答案:D
7.(2014江苏化学)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CH3OH(g)CH3OCH3(g)+H2O(g)
容器编号
温度(℃)
起始物质的量(mol)
平衡物质的量(mol)
CH3OH(g)
CH3OCH3(g)
H2O(g)
Ⅰ
387
0.20
0.080
0.080
Ⅱ
387
0.40
Ⅲ
207
0.20
0.090
0.09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的CH3OH体积分数比容器Ⅱ中的小
C.容器Ⅰ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比容器Ⅲ中的长
D.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CH3OH
0.15
mol、CH3OCH3
0.15
mol和H2O
0.10
mol,则反应将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解析:容器Ⅰ中的平衡常数K==4,容器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平衡常数K=,所以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是放热反应,A正确;容器Ⅰ、Ⅱ达到平衡时是等效平衡,CH3OH体积分数相等,B错误;容器Ⅰ反应温度高,反应速率快,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短,C错误;容器Ⅰ中Qc=<4,所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D正确。
答案:AD
8.(2014福建理综)在一定条件下,N2O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反应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100
0.090
0.080
0.070
0.060
0.050
0.040
0.030
0.020
0.010
0.000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 )
(注:图中半衰期指任一浓度N2O消耗一半时所需的相应时间,c1、c2均表示N2O初始浓度且c1(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每隔10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钟,N2O浓度减少0.01
mol·L-1,即N2O的分解速率与N2O的浓度无关,则A正确,B错误;C项浓度越大,则半衰期越大,C项错误;D项在相同时间内,浓度越大,转化率越小,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52分)
9.(2014山东理综)(14分)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 ΔH1<0 (Ⅰ)
2NO(g)+Cl2(g)2ClNO(g)
K2 ΔH2<0 (Ⅱ)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 (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Ⅱ)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恒温条件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
NO和0.1
mol
Cl2,10
min时反应(Ⅱ)达到平衡。测得10
min内v(ClNO)=7.5×10-3
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mol,NO的转化率α1= 。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α2 α1(填“>”“<”或“=”),平衡常数K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取的措施是 。
解析:(1)反应可用(Ⅰ)×2-(Ⅱ)得到,所以其平衡常数K=。
(2)10
min内生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ClNO的物质的量为7.5×10-3
mol·L-1·min-1×10
min×2
L=0.15
mol,则需要参加反应的NO为0.15
mol,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075
mol,所以平衡后n(Cl2)=0.1
mol-0.075
mol=0.025
mol,NO的转化率α1=×100%=75%;由于反应是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反应(Ⅱ)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可看作由恒容条件下的平衡通过增大压强来实现,增大压强时反应(Ⅱ)的平衡向右移动,N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α2>α1;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因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放热反应的平衡常数将减小。
答案:(1)
(2)2.5×10-2 75% > 不变 升高温度
10.(2014课标全国Ⅱ)(18分)在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 0
( http: / / www.21cnjy.com )(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
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
(2)100
℃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
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
a:T 100
℃(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
b: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解析:(1)随温度升高气体颜色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正向为吸热反应,ΔH>0;v(N2O4)==0.001
0
mol·L-1·s-1;K1==0.36
mol·L-1。(2)a:改变温度后,N2O4浓度减小,反应正向进行,正向吸热,故温度升高。b: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mol·L-1·s-1×10
s×2=0.16
mol·L-1
c(N2O4)=0.040
mol·L-1-0.002
0
mol·L-1·s-1×10
s=0.020
mol·L-1
K2==1.3
mol·L-1。
(3)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进行,将反应容器的体积减少一半,相当于增大压强,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答案:(1)大于 0.001
0 0.36
mol·L-1
(2)a:大于
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b: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0
mol·L-1·s-1×10
s×2=0.16
mol·L-1
c(N2O4)=0.040
mol·L-1-0.002
0
mol·L-1·s-1×10
s=0.020
mol·L-1
K2==1.3
mol·L-1
(3)逆反应 对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1.(2014天津理综)(20分)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
一种工业合成氨的简易流程图如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天然气中的H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物为NH4HS。一定条件下向NH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Ⅱ中制氢气原理如下:
①CH4(g)+H2O(g)CO(g)+3H2(g) ΔH=+206.4
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41.2
kJ·mol-1
对于反应①,一定可以提高平衡体系中H2百分含量,又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增大水蒸气浓度
c.加入催化剂
d.降低压强
利用反应②,将CO进一步转化,可提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H2产量。若1
mol
CO和H2的混合气体(CO的体积分数为20%)与H2O反应,得到1.18
mol
CO、CO2和H2的混合气体,则CO转化率为 。
(3)图1表示500
℃、6
( http: / / www.21cnjy.com )0.0
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 。
(4)依据温度对合成氨反应的影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图2坐标系中,画出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内,从通入原料气开始,随温度不断升高,NH3物质的量变化的曲线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
(5)上述流程图中,使合成氨放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步骤是(填序号) 。简述本流程中提高合成氨原料总转化率的方法: 。
解析:(1)NH4HS中S被氧气氧化为S单质,N转化为NH3·H2O,化学方程式为2NH4HS+O22NH3·H2O+2S↓。
(2)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向移动,同时加快反应速率;增大H2O(g)浓度,H2的含量不一定增加;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H2含量不变;降低压强,反应速率减小;故选a。
根据“三部曲”法:
CO(g)+H2O(g)CO2(g)+H2(g)
始态/mol
0.2
0.8
转化/mol
x
x
x
平衡态/mol
0.2-x
x
0.8+x
根据0.2-x+x+0.8+x=1.18
x=0.18
mol
α(CO)=×100%=90%。
(3)根据a点:H2、N2的物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之比为3∶1,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42%,则H2、N2的总体积分数为58%,又H2、N2按3∶1反应,平衡时体积分数之比仍为3∶1,φ(N2)=58%×=14.5%。
(4)N2和H2需要在一定温度才能发生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温度升高,φ(NH3)不断升高,又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达平衡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φ(NH3)又降低。
(5)合成氨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交换预热N2和H2进入合成塔合成氨气,故选Ⅳ。
答案:(1)2NH4HS+O22NH3·H2O+2S↓
(2)a 90%
(3)14.5%
(4)
( http: / / www.21cnjy.com )
(5)Ⅳ 对原料气加压;分离液氨后,未反应的N2、H2循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