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绘画、雕塑等都复活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如图为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此次航海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美洲被发现
B.到达了印度
C.发现了好望角
D.实现了环球航行
3.“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以上条款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文献,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拿破仑、华盛顿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进程
5.小明收集了下列图片,其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的是( )
A.
B.
C.
D.
6.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拥有汽车.汽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和汽车在同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 )
A.蒸汽机
B.火车机车
C.飞机
D.珍妮纺纱机
7.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是指( )
A.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制定美国宪法,创建民主政体
C.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8.阅读下表:19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成果
年代
成果
1869年
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年
连接横滨和东京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年
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上述各成果的取得与下列哪一项措施的实施有直接相关(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D.允许土地买卖
9.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推翻了旧的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
10.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了( )
A.协约国
B.同盟国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11.在历史上,突发事件往往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将人类引向战争灾难.其中,将人类引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发事件是( )
A.莱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监狱
C.国会纵火案
D.萨拉热窝事件
12.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
A.地圆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13.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度集权
B.广泛民主
C.法制健全
D.高度自治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15.“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这一内容出自下列哪个条约( )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巴黎和约》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
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17.阅读下表:1929~1933
年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6%
16.5%
8.4%
从表中最能反映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A.首先爆发于美国
B.范围特别广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激化了阶级矛盾
18.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了完成上述“最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19.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兽”指的是( )
A..德、意、英
B..德、意、日
C..德、意、英
D..英、日、意
20.如图是二战中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中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D.苏联在击败德国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二、材料解析
22.14世纪以来,世界在诸多方面开始了转型,也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大幕。结合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冲破思想的牢笼]
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1)图片一绘画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题?图片二材料与达尔文提出哪一观点有关?
【确立制度的典范】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2)图片三是哪一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形象写照?结合图片四中材料分析,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感受科技的力量】
它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帮助资产阶级最终战胜了封建势力,拉大了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距离,把整个世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系,也标志着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形成。
(3)图片五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图片六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世界向近代的转型离不开经济因素,请你举一例说明。
23.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与实际相符合,合理的调整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1)材料一中的“法令”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图1中1921年后苏俄(苏联)的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2中哪一条曲线代表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填写序号)
材料三: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有人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看,成绩是辉煌的,但是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3)材料三中的“模式”指什么?为什么说“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4)综上所述,你对政府制定与调整政策有怎样的认识?
24.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为双方务实合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作为世界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崛起令人深思。
材料一: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它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
(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哪一文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文件的颁布对战局的影响。
材料三: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摘自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材
(3)材料三中的“该法”指哪部法律文件?依据材料判断“该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4)综上所述,美国的崛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25.世界大战的销烟早已逝去,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
【探究战争根源】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长皮洛夫
材料一:
(1)图1中以德国为主导的是哪一军事集团?结合材料,概括图2中德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国土、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2)有人认为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是材料二中条约的制裁,这一“条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德国发动二战与哪一事件有关?
【重温战争历程】
(2)图3被称为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它是哪一次战役?图4所示的战役在二战中有怎样的地位?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二战
60多个
6年
20亿
1亿
0.7亿
4万亿美元
材料四: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宣称: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结合材料四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请将所选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绘画、雕塑等都复活了.”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相关知识的认识.题文“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诗歌、绘画、雕塑等都复活了”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解答】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其核心.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长诗《神曲》,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据此分析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为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此次航海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美洲被发现
B.到达了印度
C.发现了好望角
D.实现了环球航行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通过地图的形式主要考查了哥伦布远航的路线.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中,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故选A.
3.“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以上条款出自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重要文献,该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
【考点】《人权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解答】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提出: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依据题干“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这是《人权宣言》的内容.
故选C.
4.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拿破仑、华盛顿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赢得了民族独立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打击了封建势力
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进程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和拿破仑的相同的修改知识内容.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规范,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两人都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进程.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5.小明收集了下列图片,其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的是( )
A.
B.
C.
D.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将人类带入了蒸汽的时代.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选B.
6.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拥有汽车.汽车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和汽车在同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是( )
A.蒸汽机
B.火车机车
C.飞机
D.珍妮纺纱机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解答】A.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也使人类跨入到“蒸汽时代”.
B.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人史蒂芬孙在1825年发明的陆路交通工具.
C.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试飞成功,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属于空中交通工具.
D.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妮纺纱机”,这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故选C.
7.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是指( )
A.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制定美国宪法,创建民主政体
C.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考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A.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B.制定美国宪法,创建民主政体是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后1787年美国宪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是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产生的影响,符合题意;
D.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是华盛顿领导的得独立战争中的事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阅读下表:19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成果
年代
成果
1869年
第一次使用电报连通了横滨和东京
1872年
连接横滨和东京的第一条铁路竣工
1870年
有了第一台纺纱机
上述各成果的取得与下列哪一项措施的实施有直接相关( )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D.允许土地买卖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
【解答】日本明治维新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从材料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反映了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发展.A项是政治改革,C项是文化教育改革,D项是土地制度的变革.只有B项与材料相符.
故选B.
9.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二者的共同点是( )
A.推翻了旧的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废除了农奴制度
D.改变了社会性质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应重点掌握两者的共同点.
【解答】A.推翻了旧的政权,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没有推翻旧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C.废除了农奴制度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D.改变了社会性质是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共同影响,因为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俄国和日本都通过改革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故选D.
10.英国政治家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了( )
A.协约国
B.同盟国
C.北约组织
D.华约组织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应把握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20世纪初,英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加入了.”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前,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了三国协约.
故选A.
11.在历史上,突发事件往往对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将人类引向战争灾难.其中,将人类引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发事件是( )
A.莱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监狱
C.国会纵火案
D.萨拉热窝事件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将人类引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突发事件﹣﹣萨拉热窝事件的认识.突发事件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事件、社会冲突等.
【解答】A.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B.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C.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实行的恐怖独裁和对德国共产党的打击、迫害;
D.长期以来由于列强之间的争夺和其他复杂因素,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点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故选D.
12.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
A.地圆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相对论
D.生物进化论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家牛顿的相关内容.
【解答】牛顿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故选B.
13.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度集权
B.广泛民主
C.法制健全
D.高度自治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选项中A符合题意.
故选A.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从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看,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和会的知识点,应把握《凡尔赛和约》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凡尔赛和约》”,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进行了分割,规定德国战前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都被英、法、日等国瓜分,
该条款体现了巴黎和会分赃会议的性质;选项A、选项B和选项C都和题意不符.
故选D.
15.“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这一内容出自下列哪个条约( )
A.《九国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四国条约》
D.《巴黎和约》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华盛顿会议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
【解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宣称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
故选A.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主要条约《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 )
A.宰割中国
B.削弱英国
C.限制日本
D.瓜分德国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答】《凡尔赛和约》与《九国公约》的相同之处是宰割中国,因为《凡尔赛和约》将一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地位.而两个条约并没有削弱英国,也没有瓜分德国,但是《凡尔赛和约》有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九国公约》有限制日本在中国的扩张.
故选A.
17.阅读下表:1929~1933
年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6%
16.5%
8.4%
从表中最能反映出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A.首先爆发于美国
B.范围特别广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激化了阶级矛盾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从表中数据来看,这场经济危机的范围特别广,波及美、德、英、法、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ACD在表格中不能体现.
故选B.
18.1933年,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首要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就业机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任务就可以部分地完成.”为了完成上述“最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产品价格
C.发放蓝鹰标识,干预工业生产
D.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为了完成上述“最首要的任务”,他采取的直接措施的选项.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罗斯福新政四项内容中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使人民有了就业机会.选项中D符合题意.
故选D.
19.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兽”指的是( )
A..德、意、英
B..德、意、日
C..德、意、英
D..英、日、意
【考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三头怪兽》”,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意大利的法西斯专政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加强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故选B.
20.如图是二战中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中决定的内容不包括( )
A.战后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
B.结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决定在战后建立联合国
D.苏联在击败德国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考点】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分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
【解答】依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可知是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故选B.
二、材料解析
22.14世纪以来,世界在诸多方面开始了转型,也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大幕。结合下列图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冲破思想的牢笼]
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1)图片一绘画体现了怎样的思想主题?图片二材料与达尔文提出哪一观点有关?
【确立制度的典范】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2)图片三是哪一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形象写照?结合图片四中材料分析,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感受科技的力量】
它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帮助资产阶级最终战胜了封建势力,拉大了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距离,把整个世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系,也标志着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形成。
(3)图片五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图片六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世界向近代的转型离不开经济因素,请你举一例说明。
【考点】材料解析题;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近代科学家.
【分析】(1)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2)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和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4)本题考查世界向近代的转型的经济因素.
【解答】(1)观察图片一可知,图片一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 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它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由图片二材料“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可知,这与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学说有关.
(2)由图片三可知,立法权归议会,行政权归内阁(首相),君主是国家象征,统而不治,这很显然反映的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由图片四材料“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可知,促进日本“社会的转型”的事件指的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3)由图片五材料“它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帮助资产阶级最终战胜了封建势力,拉大了东西方社会进步的距离,把整个世界纳入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系,也标志着现代大工厂制度的形成”可知,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由图片六可以看出,相比较1870年,1900年时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拓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石油成为了重要的能源,其需求量越来越大.
(4)据所学知,世界向近代化转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故答案为:
(1)人文主义;生物进化学说.
(2)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
(3)(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拓展.
(4)新航路开辟(答出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等也可以给分).
23.政策的制定和调整需要与实际相符合,合理的调整将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也不能干涉农奴的家庭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但授与农奴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奴只有“永久使用”权。
(1)材料一中的“法令”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对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2)图1中1921年后苏俄(苏联)的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2中哪一条曲线代表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填写序号)
材料三: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有人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看,成绩是辉煌的,但是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3)材料三中的“模式”指什么?为什么说“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4)综上所述,你对政府制定与调整政策有怎样的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和苏联工业发展状况.
(3)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具有人身自由,包括有权离开土地,有权拥有财产,有权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立约等活动;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奴结婚…”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有关,通过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由材料二图1可以看出,1921年之后,苏俄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持续较快发展,这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中用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观察图2“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可知,代表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曲线应是④号,这一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工业生产有了极大地发展,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而美、英、法三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在30年代初期工业生产是呈下降的趋势.图中4
条曲线中,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只有④号,故④号代表的是苏联.
(3)由材料三“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可知,材料三中的“模式”指斯大林模式.据所学知,斯大林模式阻碍了民主与法制建设与经济的持续发展,片面发展重工业,致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所以说“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与调整政策要与从实际出发,注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关注民生等.
故答案为:
(1)俄国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④.
(3)斯大林模式;阻碍了民主与法制建设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或大搞个人崇拜、片面发展重工业、以行政计划管理经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
(4)制定与调整政策要与从实际出发,注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关注民生等.
24.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国事访问,为双方务实合作迈出了关键性一步,作为世界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它的崛起令人深思。
材料一: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它的发表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
(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哪一文件?依据材料指出这一文件的颁布对战局的影响。
材料三: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摘自北师大九年级下教材
(3)材料三中的“该法”指哪部法律文件?依据材料判断“该法”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4)综上所述,美国的崛起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至少写出两点)
【考点】材料解析题;《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罗斯福新政;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独立宣言》.
(2)本题考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材料“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可知,上述材料出自《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2)据材料“宣言声明:南方的奴隶将得到解放,一旦北方联邦军队进入叛乱区,就解除他们的奴隶枷锁.于是,他将这场内战变成了一场解放奴隶的战争,从而得到了许多政治和军事上的优势.北方人的士气更加高涨,南方人的继续顽抗似乎已经是徒劳无益的了”可知,材料二中的“宣言”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迅速扭转了战局,最终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
(3)据材料“该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可知,材料三中的“该法”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先进、改革创新、宏观调控等”作答.
故答案为:
(1)《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局.
(3)《全国工业复兴法》;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
(4)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制度先进、改革创新、宏观调控等.
25.世界大战的销烟早已逝去,但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
【探究战争根源】
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外长皮洛夫
材料一:
(1)图1中以德国为主导的是哪一军事集团?结合材料,概括图2中德国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国土、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
(2)有人认为德国发动二战的原因是材料二中条约的制裁,这一“条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德国发动二战与哪一事件有关?
【重温战争历程】
(2)图3被称为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它是哪一次战役?图4所示的战役在二战中有怎样的地位?
【感悟战争启迪】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战争名称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一战
30多个
4年多
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二战
60多个
6年
20亿
1亿
0.7亿
4万亿美元
材料四: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宣称: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4)根据材料三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结合材料四回答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考点】材料解析题;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与著名战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同盟.
(2)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
(3)本题考查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4)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答】(1)图1中以德国为主导的是三国同盟,据材料“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可知,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目的是争夺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2)据材料“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国土、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废除德国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公里内,德国不能设防”可知,这一“条约”指《凡尔赛和约》,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以处置战败国德国为中心的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德国发动二战与经济危机的打击,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国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发展壮大,掌握了德国政权,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图3被称为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它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德军开始进攻凡尔登,法军殊死抵抗.战争共造成70多万人伤亡,此役被称作“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时德国在西线发动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图4所示的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最后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在此期间,苏军发动了冬季反攻.此后,苏军开始向德军展开进攻,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4)据材料三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的特点,据材料“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国齐聚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宣称: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故答案为:
(1)三国同盟;争夺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2)《凡尔赛和约》;经济危机的打击.
(3)凡尔登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2016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