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新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二次备课教学设计:第1单元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新人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7 09:3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亲爱的爸爸妈妈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质疑中,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主题。
2.在合作学习中体会议论和描写等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能说出重点语句的含义。
3.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教育学生要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通过探究沉重与美丽的原因,来感悟文章主题思想。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记叙性散文欣赏能力,对事物有了一定分辨能力,在其他学科中也了解到有关战争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也接受了许多有关战争方面的教育,都为学习本课积累了很好的学习因素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课时
 (设计者:   )
一、导入新课,积蓄情感
在进入课文之前,滚动播放南京大屠杀和奥斯维辛集中营图片,老师介绍背景。
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是30万中国人生命的终点。在70年前的南京,短短的六个星期内,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集体屠杀士兵,杀戮并强暴数十万平民,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2014年国家确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奥斯维辛集中营:它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里最大的一座,曾有600余万人死于其中,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人,被称为“死亡工厂”,集中营设立大规模杀人设施,毒气室,焚尸炉。据记载,在那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更为残忍的是,法西斯用遇难者的人皮做手套,毛发被织成袜子,其累累罪行令人发指。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这些图片的心情或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沉重
恐怖
残忍
教师过渡:是啊,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看到这一场面无一不会感到悲痛、惨烈。这个痛苦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在二战中,被屠杀的人,又何止千万。1941年,在南斯拉夫的美丽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就遭受了一次全城毁灭性的残酷杀戮。一天之间,纳粹就杀死了7000多人,其中有300多个孩子。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在参观这个遗址后用“沉重的记忆,美丽的记忆”表达自己的观感。1988年10月21日,旅美作家聂华苓在南斯拉夫参加悼念活动后,写下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聂华苓去重温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二、自由朗读,把握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明确:沉重的记忆:
(1)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
(2)1941年10月21日300个孩子被纳粹集体残杀。
(3)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4)纳粹要灭种呀!孩子们就从课堂里被抓走,还有十几位老师。
(5)“七千多人呀!”莫马继续告诉我,“一天之内,全杀光了!鲜血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的土地。
(6)“那V形石碑象征被害孩子们的班级——五年级。”莫马说,“孩子们就在那儿被纳粹杀死。”
(7)他们正站在47年前300个孩子发出最后一声呼唤的地方:“亲爱的爸爸妈妈!”
(8)他们临死前几分钟,在小纸片上,或在身份证上,给亲人写下最后几个字。
美丽的记忆:
(1)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杀戮的那一刻,我就想起那里整个民族的英勇。
(2)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3)课文第四部分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对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吐露心声和愿望,没有向刽子手乞怜。
2.萨特为什么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明确: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不论是那位面对枪口的威胁仍然坚持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的老师,还是那些在生命即将被残酷剥夺之际仍不忘表达对亲人的爱的人们,都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3.作者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写了这些沉重且美丽的记忆,意图是什么?
明确:“亲爱的爸爸妈妈”是被纳粹残害的孩子在临死前发出的撕心裂肺的呼喊。用孩子的口吻烘托战争的残酷。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强盗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以此为题有宜于引起人们的联想,在回顾历史事实中看现实的走向,揭示了文章主题“世界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野蛮、最可耻、最卑劣的行径。文章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残酷,却用看似平淡的语言,来表现面对死亡而茫然无知的孩子的心理,请同学们找找文章中在语言上你有哪些疑问。(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学生自问自答)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明确:使阅读速度放慢,读两个字就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从而达到一个词就产生一个画面;让人感到无限悲哀的氛围,渲染气氛。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一句中“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和对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你怎样理解“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
明确: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幸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的荒谬。
4.联系上下文说说“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的含义。
明确:作者强调的是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六十几位作家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却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明确: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消灭战争,保卫和平,前提是正确认识历史,西德作家的态度是那样诚恳,他把自己与整个民族看作一个整体,表达了整个民族的反省,这样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宽容和尊重。那个日本人跟日本右翼势力相比,还算好的,他还承认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他总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安格尔的三个问题尖锐地指出了那个日本人狡辩的要害,作家本就要有良知,作家不称他为作家,而称他为“日本人”,表达了对他的鄙弃。作家写许多人过去与西德作家握手。无形中表明各国作家对那个日本人的反感。
6.课文为什么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
明确:在我们生活中,伴随孩子“亲爱的爸爸妈妈”的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呼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通过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呼喊,写出了屠杀的野蛮残暴,揭露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同时也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四、拓展延伸
你对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字数200字左右。
提示:围绕“消灭战争,保卫和平,正确认识历史”来写,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世界上仍然还有很多的地方硝烟弥漫,母亲们痛苦的眼泪,孩子们惊恐的哭叫,那一双双流露着悲痛和渴望的眼睛似乎在向我们呼喊:不要战争,保卫和平。同学们,希望我们都是和平的维护者,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