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台 阶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学习父辈要强、有志气、坚韧不拔的精神。
1.理解父亲的形象,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理解作品对父亲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彩。
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朴实、细腻,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小说。收录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文章以台阶为线索,以一位农民儿子的视角,刻画了一位朴实厚道、追求尊严、有坚强毅力,同时又有谦卑一面的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父亲形象。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小说的三要素已了解,阅读小说的兴趣较浓,但学生只限于了解小说情节,却忽视了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认识,而“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学生也不注重领会阅读小说的方法。因此,应在概述小说情节内容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分析人物形象上。最后顺理成章地总结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1课时
(设计者: )
一、新课导入
都说风/能把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铁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唯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千磨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
这是一首赞美父亲的诗,诠释了父亲任劳任怨的一生。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许多人希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今天,让我们踏上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父亲,看父亲是怎样去建构自己的人生高度的。
二、走近台阶,认识父亲
(一)改换人称讲故事
1.快速浏览课文,试用第三人称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2.为了造台阶,父亲做了哪些工作?
为了造台阶,父亲捡砖、捡瓦、捡石头、存角票、种田、砍柴、编草鞋、踏黄泥。
(二)走进课文理故事
1.课文的题目是“台阶”,文中写了几个台阶?
旧台阶和新台阶。
2.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要盖有高台阶的新屋?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
3.从父亲决心盖有高台阶的新屋这件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
三、踏上台阶,了解父亲
(一)细读课文,圈点勾画
1.通过阅读课文,我们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有志气,不甘落后的人。“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父亲成功盖起了有高台阶的新屋,让人羡慕,可父亲也付出了辛劳。
2.第10段开头有一句“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第16段开头有一句“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句子间的联系。
(二)分析细节,了解作用
1.为了能够早一天实现愿望,父亲的准备工作做得很认真,文中用一个细节证明了父亲的辛劳,你能找出来吗?试着品析一下。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2.新屋的台阶造好了,父亲很高兴,文中有一个细节将父亲的兴奋和激动写得惟妙惟肖,你能找出来吗?
父亲按、敲、踏台阶的句子。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学会通过分析细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文艺作品中对人、物、环境等细微处所作的描写叫细节描写。
它的特点是所写内容虽然细小,却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或深刻的主题。
(三)了解父亲,练习说话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以“父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为话题,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
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父亲是一个勇敢的人;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父亲是一个朴实的人……
总之: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四、比较台阶,理解父亲
新台阶造好了,父亲的愿望实现了,他可以坐在新台阶上美美地抽烟,享受别人对他的尊重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怎么回事?
旧台阶
新台阶
材料
粗糙的青石板
很光的水泥面
父亲的身体
一口气背青石板回到家没花大力气
挑水闪了腰
父亲坐台阶
坐最高的一级很舒服
坐哪一级都不自在
我
蹦台阶玩
能挑水
从以上表格可见:父亲造好了新台阶的新屋,辛苦了大半辈子,人老了,愿望达到了,可处处不习惯,连别人的问话都答错了。为什么呢?
是因为父亲以前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地位低,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
这种谦卑的思想是中国农民所特有的,父亲是中国农民的代表。他身上不仅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也有中国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五、离开台阶,感叹父亲
(一)七嘴八舌比差距
学习了课文,掩卷沉思:我们周围也有人盖新房子,可他们盖的房子与文中的父亲盖的房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同样是盖房,有什么不同?大家说说看。
(老师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父亲的艰辛、毅力……)
(二)分组讨论探究竟
现在盖的房子显得高大宽敞。房主人也显得年轻,盖房子的过程也简单。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议一议。
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交流后教师明确:新时代的父亲要盖房子就简单多了,只因为现在的生产力水平高;文中的父亲辛苦劳累了大半辈子,只盖了一座普通的新屋,人也老了。只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为此,对于文中的父亲,我们既有崇敬,也有怜悯。
(三)重温经典知温馨
播放音乐《父亲》,感受父爱……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四)心灵对话表真情
以“父亲,我想对您说……”向父亲直抒胸臆。
台阶在生活中再普通不过了,可是,它在父亲心目中却占据着极重的分量。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为人子女都一定要体会父辈们为我们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好好学习,理解父亲,孝顺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