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生物入侵者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本单元所选课文与现代科技和现代生活关系密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留意观察身边生活,搜集与课文相关的科学知识,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参与课堂讨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科学思维的能力。
1课时
(设计者: )
一、看一看,进入情境
(以播放太湖美景图片伴随音乐导入,教师激情解说,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随后播放太湖遭一种生物——水葫芦入侵后的脏乱不堪场景,形成对比。)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你能说出你知道的环境问题吗?你知道“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吗?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今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了解一下,去寻找答案。
二、听一听,提取信息
1.猜题:看课题,同学们想从文中了解到关于生物入侵者的哪些知识呢?
2.听读: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认真听老师朗读课文,边听边圈点批注出你所找到的这些问题的答案。
3.交流信息。听读完后,请学生快速整理勾画的信息。选择四名学生,以环保小卫士的身份介绍筛选出的信息,从而明白“非自然途径迁移的生物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理。环保小卫士介绍以下四个问题:生物入侵的概念、造成的危害、入侵的途径以及防范的措施。
4.运用信息。出示“堵塞管道的贝壳”和“随风飘荡的蒲公英”的图片,让学生指出哪一种属于生物入侵现象,并分析原因。
三、说一说,理清顺序
1.明确事理。
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文章阐述的“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事理。
2.梳理顺序。
根据以上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作出小结,形成整体印象。
四、品一品,提炼方法
1.寻疑排难法,学习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①教师背诵文段,故意背错文段中的“偷渡者”“天堂”等词语。
②学生找出错误,在读中品析词语,比较哪些词语用的更好,好在哪里,体会比喻词的表达效果,由记叙文中的比喻引出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③教师归结呈现学习方法,归纳出找例句、读例句、悟例句三步法。
2.合作探究法,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①多媒体展示一句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例句,回顾学习打比方说明方法时运用的“找例句、读例句、悟例句”三步方法。
②按照以上三步方法,教师指定学生做小老师,由例句一引导其他学生共同学习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③分小组合作交流,明确其他两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展示朗读。
3.删除比较法,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①按照找例句、读例句、悟例句三步法,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例子。
②把文中举出的事例删去后进行朗读,比较这些事例能否删去。
③在读中自主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五、写一写,学以致用
为央视“人与自然”栏目组写一封稿件,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任一种说明方法,简单介绍一种你所知道的生物入侵现象。
六、查一查,开阔视野
介绍相关网站及书目,课后查阅资料,搜集整理更多的生物入侵信息。
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的生态现象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