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8 12: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50年代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70年代开创外交新局面新时期外交政策进一步完善单元结构新中国外交 (基础) (突破)(调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1.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及其主要内容.
2.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四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内容:1.“另起炉灶”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一边倒”外交
方针1.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4.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尽展大国雄姿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1.结合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其意义何在?
3.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精读细读,合作交流,思考问题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目的: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内容:意义: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求同存异"方针面对①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②与会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③尤其是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疑惧提出原因:
含义:
作用:同:
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异: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不同等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尼赫鲁吴努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
一个很好的答复。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际环境 走 向 国 际 舞 台毛泽东访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研究性课题 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新中国外交成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