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他”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启
2.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朝代众多.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4.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5.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以“德”教化人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相符?(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8.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反抗,以下哪点是符合他的观点的?( )
A.主张民贵君轻
B.反对掠夺战争
C.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D.主张政治改革
9.“半部《论语》治天下”(如图),这表明哪家思想被我国封建统治者大力推崇?(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我们可爱的家乡兴化原为黄海滩涂,春秋之前无人文记载.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的昭阳大将军被封来到此地开发,从而成了兴化的“人文始祖”.兴化历代人才辈出起始于这位英雄.战国时期的兴化地区是下列哪个诸侯国的属地?( )
A.越
B.鲁
C.齐
D.楚
11.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诸侯争霸的局面
B.“钟鼓之乐”盛行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各国相继变法的局面
12.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初年分裂成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
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13.商鞅变法法令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
( )
①奖励生产
②奖励军功
③推行县制
④承认土地私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建立县制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16.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17.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18.《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谋反”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大夫参加.这是因为秦朝的御史大夫( )
A.掌管军队
B.负责监察政府官员
C.为百官之首
D.分管行政
19.秦统一后,官府发布文告使用的文字会是哪一种?(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金文
20.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
C.①②③⑥
D.②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30分)
21.(10分)(2015秋 兴化市校级期中)图说历史
(1)图一和图二呈现的分别是哪两位历史人物?他们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2)图三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它反映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图四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它叫什么名字?
22.历史成语折射时代故事,彰显古人智慧。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春秋战国故事与成语配对,并将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①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见秦王时,假称要向秦王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②秦楚两大国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厉害所重,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条件下,各集团的态度动摇多次,反复无常的成语。
③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派遣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④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⑤秦赵对战,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效果卓著。秦军散布廉颇要投降秦国的谣言,赵王上当,撤换廉颇,改用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赵国大败。
⑥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回救,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
⑦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楚国恩典,承诺日后若晋楚交战将退让90里报恩。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相遇于城濮。晋军避退,楚军紧追不放。晋军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
⑧公元前356年,秦国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张贴告示:“将此木扛至北门,赏十金。”无人响应。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后来,一名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木杆至北门,果然得到了赏赐。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1)卧薪尝胆______
(2)纸上谈兵______
(3)图穷匕现______
(4)朝秦暮楚______
(5)退避三舍______
(6)城门立信______
(7)问鼎中原______
(8)围魏救赵______。
23.(12分)(2015秋 兴化市校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2010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2561年诞辰日。上午,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己丑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庙内隆重举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获奖者代表,国际友人代表,社会各界以及济宁市、曲阜市代表敬献花篮。
全场嘉宾向先师孔子行鞠躬礼,随后又举行了《天下大同》乐舞告祭。乐舞气势恢宏,典雅隆重,生动再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历史盛况。
请回答:
(1)祭孔大典以“和衷共济,讲信修睦”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请问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哪两部分?
(2)战国时期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是哪位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活动二:在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七年级(1)班的志愿者们在宣传中国文化时遇到了些小问题,他们希望同学们能帮忙解决问题。如志愿者刘芳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助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入围人员:孔子
庄子
孙武
韩非子
(3)人与自然﹣﹣______
(4)法制在线﹣﹣______
(5)教育论坛﹣﹣______。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顾庄学区三校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部分共20题,每题1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他”指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禹
D.启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解答】“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的是禹.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学生要掌握夏朝的建立者,时间及影响.
2.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朝代众多.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建立及疆域;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建立商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夏、商、西周和东周的更替.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考点】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掌握秦朝在中国的历史地位.
4.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相关内容.
【解答】宗法制的特点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郡县制是秦朝的政治制度,郡的长官是郡守不是诸侯,C排除;王位世袭制是王位继承的一种制度,于诸侯勤王不相符,D排除;西周的分封制战时诸侯要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5.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齐桓公称霸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尊王攘夷”,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齐桓公称霸知识的把握.
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三人行必有吾师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以“德”教化人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教育贡献.
【解答】题干给出的“孔子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表明孔子注意“因材施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相符?( )
A.道家
B.墨家
C.法家
D.儒家
【考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
【解答】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老子的学说记载在《道德经》里.
故选A.
【点评】掌握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各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8.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反抗,以下哪点是符合他的观点的?( )
A.主张民贵君轻
B.反对掠夺战争
C.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D.主张政治改革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故选B.
【点评】百家争鸣各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著作要牢记.
9.“半部《论语》治天下”(如图),这表明哪家思想被我国封建统治者大力推崇?(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
【解答】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孔子的言论记载在《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录的.
故选A.
【点评】掌握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各主要派别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10.我们可爱的家乡兴化原为黄海滩涂,春秋之前无人文记载.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期的昭阳大将军被封来到此地开发,从而成了兴化的“人文始祖”.兴化历代人才辈出起始于这位英雄.战国时期的兴化地区是下列哪个诸侯国的属地?( )
A.越
B.鲁
C.齐
D.楚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兴化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昭阳大将军这个历史人物可知是战国时期的兴化地区是楚国的属地.昭阳名云,字阳,谥号“山子”.战国时楚国令尹.楚昭王后裔,原为大司马,主管楚国军事;兼领柱国,卫戍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封上爵执珪.兴化古称昭阳,又名楚水.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掌握兴化的相关史实.
11.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诸侯争霸的局面
B.“钟鼓之乐”盛行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各国相继变法的局面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解答】诸侯争霸、各国相继变法属政治领域,“钟鼓之乐”属艺术领域,排除ABD.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在学术思想上的黄金时代.
故选C.
【点评】题干中的“学术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初年分裂成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
A.燕、赵、魏
B.韩、赵、魏
C.楚、赵、魏
D.韩、赵、卫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家分晋.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家分晋.
13.商鞅变法法令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
( )
①奖励生产
②奖励军功
③推行县制
④承认土地私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解答】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①奖励生产和④承认土地私有,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
1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当兵立军功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理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商鞅变法规定,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劳役.
故选D.
【点评】知道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15.《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建立县制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理解.
【解答】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就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A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管理,B和C措施有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故选D.
【点评】本小题需要理解商鞅变法的措施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需要理解.
16.战国后期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中选项与题干之间不是正误关系,而是程度关系.选项都可认为是原因,但符合题干定量定性限制的只有一项.
【解答】从定量定性的角度分析,A、C、D项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性质的变化.B项推动性质的变化,也推动量的变化.同时,战国七雄所处环境相似,而秦国发展为最强的国家,说明秦国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有利于社会发展.
故选B.
【点评】注意:程度性选择题,要着眼于定量定性分析过程中的质的变化.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相似的环境而发展不同,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有关.统治者调整政策,很大一部分是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7.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点.
【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18.《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谋反”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大夫参加.这是因为秦朝的御史大夫( )
A.掌管军队
B.负责监察政府官员
C.为百官之首
D.分管行政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属基础题.
19.秦统一后,官府发布文告使用的文字会是哪一种?(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金文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见了我国统一的国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秦朝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所以秦使用的统一的文字小篆.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0.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采用科举制选官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
A.②③⑤⑥
B.①②③
C.①②③⑥
D.②④⑤⑥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功绩.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见了我国统一的国家.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秦朝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同学们要注意是秦始皇的“功绩”.不要与秦始皇的措施弄混,故⑤应排除,因而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二.非选择题(30分)
21.(10分)(2015秋 兴化市校级期中)图说历史
(1)图一和图二呈现的分别是哪两位历史人物?他们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2)图三中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备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它反映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3)图四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它叫什么名字?
【考点】材料解析题;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文字的演变.
【分析】(1)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
(2)本题考查甲骨文.
(3)本题考查都江堰.
【解答】(1)据图片可知,图一是炎帝,图二是黄帝,相传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服,还叫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从图三的形状,可判断出是甲骨文,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据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千百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
故答案为:
(1)炎帝和黄帝;人文初祖.
(2)甲骨文;
商朝.
(3)都江堰.
【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甲骨文、都江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2.历史成语折射时代故事,彰显古人智慧。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春秋战国故事与成语配对,并将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①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见秦王时,假称要向秦王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②秦楚两大国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厉害所重,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条件下,各集团的态度动摇多次,反复无常的成语。
③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派遣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④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⑤秦赵对战,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效果卓著。秦军散布廉颇要投降秦国的谣言,赵王上当,撤换廉颇,改用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赵国大败。
⑥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回救,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
⑦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楚国恩典,承诺日后若晋楚交战将退让90里报恩。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相遇于城濮。晋军避退,楚军紧追不放。晋军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
⑧公元前356年,秦国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张贴告示:“将此木扛至北门,赏十金。”无人响应。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后来,一名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木杆至北门,果然得到了赏赐。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
(1)卧薪尝胆 ④
(2)纸上谈兵 ⑤
(3)图穷匕现 ①
(4)朝秦暮楚 ②
(5)退避三舍 ⑦
(6)城门立信 ⑧
(7)问鼎中原 ③
(8)围魏救赵 ⑥ 。
【考点】材料解析题;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中的春秋战国的史实.
【解答】(1)据“春秋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发奋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以激励自己.勾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一时.”可知,这是与越王勾践有关的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2)据“秦赵对战,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效果卓著.秦军散布廉颇要投降秦国的谣言,赵王上当,撤换廉颇,改用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带兵,赵国大败.”可知,这是与战国时期的赵括有关的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据“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见秦王时,假称要向秦王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嬴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可知,这是与荆轲刺秦王有关的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4)据“秦楚两大国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厉害所重,时而追随秦国,时而追随楚国.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条件下,各集团的态度动摇多次,反复无常的成语.”可知,这是与秦楚两大国相争时期有关的朝秦暮楚.比喻人反复无常.
(5)据“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曾受楚国恩典,承诺日后若晋楚交战将退让90里报恩.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相遇于城濮.晋军避退,楚军紧追不放.晋军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大败楚军.”可知,这是与晋楚争霸有关的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6)据“公元前356年,秦国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并张贴告示:“将此木扛至北门,赏十金.”无人响应.商鞅把赏金提高到“五十金”.后来,一名壮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扛木杆至北门,果然得到了赏赐.商鞅因此很快提高了威信.”可知,这是与商鞅有关的城门立信.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7)据“禹把全国划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派遣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可知,这是与楚庄王有关的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8)据“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大军包围赵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乘魏国内部空虚,直捣魏都大梁.魏军回救,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这是与孙膑有关的围魏救赵.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故答案为:
(1)④.
(2)⑤.
(3)①.
(4)②.
(5)⑦.
(6)⑧.
(7)③.
(8)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成语中的春秋战国的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3.(12分)(2015秋 兴化市校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一:2010年9月28日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2561年诞辰日。上午,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主要活动己丑年祭孔大典在曲阜孔庙内隆重举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孔子教育奖、孔子文化奖获奖者代表,国际友人代表,社会各界以及济宁市、曲阜市代表敬献花篮。
全场嘉宾向先师孔子行鞠躬礼,随后又举行了《天下大同》乐舞告祭。乐舞气势恢宏,典雅隆重,生动再现了“千古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历史盛况。
请回答:
(1)祭孔大典以“和衷共济,讲信修睦”为主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主干。请问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哪两部分?
(2)战国时期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是哪位思想家?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活动二:在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七年级(1)班的志愿者们在宣传中国文化时遇到了些小问题,他们希望同学们能帮忙解决问题。如志愿者刘芳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助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主持节目。
入围人员:孔子
庄子
孙武
韩非子
(3)人与自然﹣﹣ 庄子
(4)法制在线﹣﹣ 韩非子
(5)教育论坛﹣﹣ 孔子 。
【考点】材料解析题;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主要的两部分.
(2)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思想家孟子及他的主要思想.
(3)本题主要考查庄子.
(4)本题主要考查韩非子.
(5)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解答】(1)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和“礼”,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因而孔子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两部分.
(2)战国时期继承了孔子思想的是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3)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因而《人与自然》栏目的主持人庄子可以入围.
(4)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而《法制在线》栏目的主持人韩非子可以入围.
(5)孔子是中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被尊奉为“圣人”;在教育方面,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而《教育论坛》栏目的主持人孔子可以入围.
故答案为:
(1)“仁”和“礼”.
(2)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3)庄子.
(4)韩非子.
(5)孔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