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
时间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量(万袋)
1911年
10
约600
4.3
1919年
120
约4500
18.8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想的鼓舞
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④中国民族工业实力雄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近代实业第一人》中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林则徐B.
魏源C.张謇D.严复
3.“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这段话反映了张謇(
)
A.赞成商务立国
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主张学习西方教育思想
D.提倡实业救国
4.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茌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表明(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
5.状元实业家张謇在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的情况下,历经艰辛创办了大生纱厂。该厂的创办体现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6.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7.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8.在百度搜索中输入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你可以得到以下哪个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
)
A.邓世昌
B.张謇
C.李鸿章
D.詹天佑
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未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座大山长期挤压
B.海外华侨缺乏投资热情
C.投资商人不善经营
D.投资过于集中在轻工业
10.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创办学堂
B.编练新军
C.兴办实业
D.自强求富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
.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ACDCD
CDBAC
二、6.说明1913-192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短暂的春天”。
辛亥革命的鼓舞(答“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或“民众与社会的支持”亦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掠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的贷款
②军阀政府的支持
③辛亥革命的刺激
④帝国主义无暇东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D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要阅读题干,理解题意,对于历史事件的原因,一般从内因、外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几方面去思考,着眼于历史事件的背景来考虑,结合课本可知,③④为正确答案。
例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开办的企业集中在(
)
①纺织业
②冶铁业
③轮船制造业
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D点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轮船招商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等重工业企业,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则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从行业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
2.洋务派的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相同点是(
)
A.私人投资创办
B.实行封建管理
C.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而创办
D.受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练习
1.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开采矿山是在()
A.《南京条约》签订以后
B.《北京条约》签订以后
C.《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D.《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2.清朝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了
的口号(
)
A.“师夷长技”
B.“自强”
C.“求富”
D.“实业救国”
3.下列企业由张謇创办的是(
)
A.大久精盐公司
B.福新面粉厂
C.大生纱厂
D.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4.“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这里所说的“今也其时矣”的“时”是指(
)
A.洋务运动以后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以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5.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出现在(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势力不包括(
)
A.帝国主义
B.三民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7.下列不属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是(
)
A.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B.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地区发展不平衡
D.民族工业产品主要出口国外
8.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失败的原因是(
)
A.封建制度的阻碍
B.科学技术的落后
C.经济管理不善
D.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
8.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原因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四个选项都是“实业救国”失败的原因,但考虑到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日益加深,所以“三座大山”才是根本原因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是指辛亥革命后
B.状元办实业体现了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和执著的创业精神
C.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荣氏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软弱和落后的原因是由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9.D点拨: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C项考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正确的;B项则是对“实业救国”的理解和认识,也是正确的;D项是不准确的,根本原因应该是“三座大山”的压迫。
10.下列关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民族工业的萌芽出现在明末清初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高潮出现在抗战期间
C.抗战结束后,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恢复
D.辛亥革命后,国内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10.D点拨: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工业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出现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
11.(探究开放题)2003年6月,南通各界采取各种方式,纪念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诞辰150周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也为大型画册《张謇》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南通大街小巷随处都可见纪念活动的标语、条幅。6月24日,江苏省工商联、南通市委、市政府在100年前由张謇创办的更俗剧院举行纪念集会,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
想一想:
(1)结合教材,说说今天我们纪念张謇的原因有哪些?
(2)今天我们纪念张春应该学习他哪些高尚品质?
11.(1)张謇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了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2)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张謇热爱祖国的精神和敢于冲破世俗观念的创新精神。
点拨:本题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目。张安开创“实业救国”先河,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12.下图是
1902~1927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统计(仅统计创办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企业)。
(1)看图后,讲讲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线索。
(2)想一想,为什么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仅仅是昙花一现?
12.(1)1914~1918年,工厂数和创办资本总额比1902一1910年都有所下降。1919~1922年,工厂数和创办资本总额又有较快的增长,是民族工业发展“黄金时代”。1923~1927年,工厂数和创办资本总额有了较大的下降。(2)1922年以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再次大量输入,国内军阀混战和南方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好环境没有了,“黄金时代”也随之结束了。
点拨:由于辛亥革命的冲击和“一战”时期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又加深了对中国的掠夺,加之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转入低潮。
13.(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材料: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般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绿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据统计,1912年,全国工厂数为20749家,其中使用机器生产的只有363家,其他仍然依靠人力或畜力。
有的企业到香港或外国注册,有的船只悬挂外国旗帜……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由此导致我国民族工业形成了哪些特征?
13.(1)材料说明了外商企业对商办企业的压制与排挤导致民族工业难以正常发展。(2)特征: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第一,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第二,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部门和沿海地区;第三,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14.右图是《民国初年东部沿海及长江下游民族工业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长江南岸以纺织和食品工业为主。
请回答:
(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跟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何关
系?结合史实叙述之。
(2)纵观当时民族工业分布情况,长江下游是民族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纺织业、面粉业发达,请分析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3)当时,苏南、苏北出现了哪些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试评价他们的救国主张。
14.(1)国际形势:“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形
势: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一批有识之士致力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民族工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2)①长江下游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点,致使该地区自然经济解体最快。②长江下游地区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有利于轻工业的发展。③由于上海是经济、政治中心,其影响力也拉动了周边的发展。
(3)苏南:荣氏兄弟;苏北:张容。这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一些抵制作用。但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复兴。中国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独立、振兴。
点拨:本题以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情况的理解、掌握能力。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可正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