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
选择题
1.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
(
D
)
A.
丰岛海域
B.
威海卫海域
C.
旅顺海域
D.
大东沟海域
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邓世昌抗击日军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B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4.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D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7.全国人大十届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有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悉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和“割台湾”与哪一条约有关(
C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近代中国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19世纪90年代与19世纪4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D
)
A.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扩大
B.
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
索取中国赔款的数额加大
D.
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9.老王一家人在1890年为了谋求生路到重庆做生意,8年后他们会遇到下列那种情况(
D
)
A.
老大听人议论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事情
B.老王在《申报》上看到太平军痛打华尔的一则消息
C.
老二从西部回来告诉家人俄国侵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D.
老三在一家本工厂打工
10.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C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
11.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利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中的“议和”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C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是工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A
)
①马克思理论传入中国,促使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倾销,导致白银外流
③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开支浩大
④通商口岸日本开设工厂,政府收入锐减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
D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辟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14.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D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15.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B
)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辛丑条约》签订
16.小明同学学习了“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内容后,整理的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
)
A.林则徐——《海国图志》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日本——割占台湾
非选择题
17.(10分)以下是某摄影爱好者游历历史文化遗迹时拍下的照片。读图,回答问题。
(1)李宏同学用这三张照片作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个主题名称。(2分)
(2)任选一位照片中的历史人物,用你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漫画、对联、杂文、诗歌、故事、历史短剧等)简介其主要事迹。(要求:符合选择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详尽、真实;语言清晰,想象合理。)(5分,特别优秀的可得6-7分,但34题总得分不超过10分)
(3)当你某天旅游到这些雕像前的时候,你会有哪些感想?(3分)
答案:(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或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2分)
(2)分三等级评分:①表达形式新颖,符合所选择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全面、准确,语言清晰流畅,想象合理,给5分,特别优秀者可给6—7分。②符合所选择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不够详尽、基本准确,语言较为清晰流畅,想象基本合理,给3—4分。③不符合所选择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不准确,语言不清晰流畅,给0—2分。
(3)中华民族英雄辈出;面对外敌入侵,应坚决反抗;落后就要挨打。(只要积极向上,言之成理即可给分)(3分)
18.观察图片,感知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这是近代史上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场景。请说出这个以签约地点命名的条约名称。(1分)
(2)这个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2分)
(3)请列举出这个条约有关割地的内容。(2分)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2分)
答案:(1)《马关条约》(1分);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以上4点任写一点均给2分)
(3)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2分)
(4)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1分,不超过2分)甲午中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2.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
)
A.左宗棠B.李鸿章C.奕訢D.曾纪泽
3.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
A.平壤B.旅顺C.大连D.威海卫
4.租借地在广州湾的国家是(
)
A.法国B.英国C.日本D.俄国
二、双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发生在1895年的是(
)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海战C.威海卫战役D.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2.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加剧经济侵略的方式有(
)
A.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B.在中国开银行,向中国贷款
C.在中国办工厂、开矿山、投资修筑铁路
D.在中国建教堂、传教
3.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曾被日军占领,在19世纪末的瓜分狂潮中被俄国强行“租借”的地方是(
)
A.旅顺B.大连C.台湾D.平壤
三、填空题:
l._______年,日本海军在朝鲜_______口外半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2.平壤战役后,日军分两路人侵中国,一路渡_____江,攻占九连城,一路袭击大连和_______。3.1897年冬,德国借口传教士在山东被杀,派军舰强占_______。第二年,它又强迫“租借”______,把______变成德国的势力范围。
四、材料解析题:
l.阅读下列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①这副对联中“公”指的是谁?②这副对联指的是什么事?
2.阅读资料:①《马关条约》签定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
②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
参考答案:
一、1.B 2.B 3.B 4.A
二、1.CD 2.BC 3.AB
三、1.1894牙山
2.鸭绿旅顺
3.胶州湾
胶州湾
山东
四、l.①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②指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中,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不幸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
2.以上观点不完全正确。李鸿章大办洋务,开办军事工业,也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个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