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课标I卷第24题)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对运用坐标和图象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试题难度大。
【思路解析】
【参考答案】
由题意画出xOy坐标轴及A、B位置,设B车的速度为,此时A、B的位置分别为H、G,H的纵坐标为分别为yA,G的横坐标为xB,则
①
②
在开始运动时R到A和B距离之比为2:1,即
由于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所以在以后任意时刻R到A和B的距离之比都为2:1。因此,在时刻t有
③
由于,有
④
⑤
所以 ⑥
⑦
联立①②⑥⑦解得 ⑧
(2013年全国课标I卷第25题)
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容器、电流、加速度、感应电流、安培力等,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高。试题难度大。
【思路解析】
本题关键是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求解得出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物理量,导体棒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问题考生不容易分析出来,造成该题不容易得分。具体分析:首先要由感应电动势和电容的定义式求解速度大小为v时电容器极板上储
【参考答案】
(1)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则感应电动势为
E=BLv ①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压为U,
U=E ②
设此时电容器极板上储存的电荷为Q,按定义有
③
联立①②③式解得
④
(2)设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时经历的时间为t,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为i,金属棒受到磁场的安培力为F,方向沿导轨向上,大小为
F=BLi ⑤
设在t~t+时间间隔内流经金属棒的电荷量为,按定义有
⑥
也是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在t~t+时间间隔内增加的电荷量
由④式可得
⑦
式中为金属棒速度的变化量
按加速度的定义有
⑧
分析导体棒的受力:受重力mg,支持力N,滑动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的安培力F。
N=mgcos ⑨
⑩
(11)
联立⑤至(11)式得
(12)
由(12)式及题设可知,金属棒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刻金属棒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
(13)
(2015年全国课标I卷第22题)
【考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正确使用的仪器测质量,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误差。
【思路解析】
【参考答案】
(2)1.40 (4)7.9 1.4
(2015年全国课标I卷第23题)
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 mA ,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拄,电表量程为10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Ω,R2=_______Ω。
(2)现用一量程为3mA,内阻为150Ω的标准电流表A对改装电表的3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I.5、2.0.2.5、3.0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Ω和1000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Ω和3000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_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分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有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等,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思路解析】
(1)定值电阻和毫安表都是并联连接,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变形式U = IR,使用a、b两个接线柱时有:
I满R表=(I表1-I满)(R1+R2)
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时有:
I满(R表+R2)=(I表2-I满) R1
I表1和I表2为改装电表的量程,解以上各式得:
R1 =15 Ω ,R2 = 35Ω
(2)根据R= ,电流表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I.5、2.0.2.5、3.0mA,可知电路中总电阻最大为:
Rmax = = 3000Ω
最小阻值为:
Rmin = = 500Ω
若定值电阻选用1000Ω ,则无法校准3mA的刻度,所以定值电阻选用500Ω,由于最大电阻要达到3000Ω,所以变阻器要选择3000Ω。
(3)因为只有一个电阻损坏,所以d点应与c连接。原因是R1与A表并联,则当R1损坏时电表A仍有示数指针偏转;而R2与A表串联,则当R2损坏时电表A无示数指针不动,据此闭合开关时,若电表指针偏转,则损坏电阻是R1,若电表指针不动,则损坏电阻是R2。
【参考答案】
(1)15 35 (2)300 3000 (3)c 闭合开关时,若电表指针偏转,则损坏电阻是R1,若电表指针不动,则损坏电阻是R2。
课件4张PPT。(2014年全国课标I卷第17题)
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考点分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需要考生具有较高的分析判断能力。试题难度较难。
【思路解析】
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
由平衡条件有kx1=mg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
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
kx2sin θ=mg
小球距离悬点高度
h′=(l0+x2)sin θ=l0sin θ+
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
【参考答案】
D
2015年全国课标I卷第17题)
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如图放置,三点POQ水平。一质量为m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 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B. W > 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
C. W = 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 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考点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质点在P点的动能EKP = mgR
在圆弧运动时,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提供所需的向心力即FN – mgsinθ = m
经过N点时,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轨道对质点的支持力FN与质点对轨道的压力FN大小相等为4mg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 4mg - mg = m ,得VN =
所以N点的动能EKN = mgR
从P到N点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mg?2R – W = mgR - mgR ,得克服摩擦力做功W = mgR
滑动摩擦力Ff=μFN
根据功能关系可知质点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根据对称性再结合前面可知,从N到Q过程中的速度小于P到N过程中对应高度的速度,轨道弹力小于P到N过程中对应高度的弹力,轨道摩擦力小于P到N过程中对应高度的摩擦力,故从N到Q质点克服摩擦力做功WNQ < W = mgR
由动能定理可得:—mg?R—WNQ= mvQ2 — mvN2 ,得VQ>0 ,仍会向上运动一段距离,选项C正确。
【参考答案】
C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
A. B.
C. D.
B
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可得,则卫星离地球的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的,则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右图。
由几何关系得,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①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代入题中数据,得
②
由①②解得
课件3张PPT。课件31张PPT。 均分3.11,难度系数0.1555 2014年、25题(20分)全国新课标卷物理力学计算题考点分布 24.(11年、13分)
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两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 24.(12年) 拖把是由拖杆和拖把头构成
的擦地工具(如图).设拖把头的质量为
m,拖杆质量可忽略;拖把头与地板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μ,重力加速度
为g.某同学用该拖把在水平地板上拖地
时,沿拖杆方向推拖把,拖杆与竖直方
向的夹角为θ.
(1)若拖把头在地板上匀速移动,求推拖把的力的大小.
(2)设能使该拖把在地板上从静止刚好开始运动的水平推力与此时地板对拖把的正压力的比值为λ.已知存在一临界角θ0,若θ≤θ0,则不管沿拖杆方向的推力多大,都不可能使拖把从静止开始运动.求这一临界角的正切tanθ0. 图9 24. ( 13年、13分 )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始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 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
有45.34%的考生得零分,说明没有读懂题;有20.19%的考生得6分,说明只会写和的公式 。0.260 24.(12分)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均分6.06,难度系数0.505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物理电学计算题题考点分布零分率:36%。11年35%。 25.(19分 13年)如图,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让金属棒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求:
(1)电容器极板上积累
的电荷量与金属棒速度
大小的关系
(2)金属棒的速度大小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42.64%的考生得零分,
12.11%的考生只会第一问。0.1763 25.(20分)如图,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 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动能的3倍;若该小球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另一方向抛出,恰好通过B点,且到达B点时的动能为初动能的6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无电场时,小球到达A点时的
动能与初动能的比值;
(2)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分3.11,难度系数0.1555 2014年16年25题(18分)
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的固定直轨道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点,均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的小物块自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点(未画出)随后沿轨道被弹回,最高到达点,。已知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取,)
(1)求第一次运动到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运动到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的质量,将推至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点。点在点的左下方,与点水平相距、竖直相距,求运动到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的质量。
(1)选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设加速度为,其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
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且,可得:
对段过程,由
代入数据得点速度:
(2)从点出发,最终静止在,分析整段过程;
由到,重力势能变化量: ①
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设点离点的距离为,从到,产热:
②
由,联立①、②解得:;
研究从点运动到点过程
重力做功:
摩擦力做功:
动能变化量:
由动能定理:
代入得:
由,到点时弹性势能为。
(3)其几何关系如下图
可知:,
由几何关系可得,点在左下方,竖直高度差为,水平距离为。
设从点抛出时速度为,到点时间为
其水平位移:
竖直位移:
解得:
研究从点到点过程,设此时质量为,此过程中:
重力做功: ①
摩擦力做功: ②
弹力做功: ③
动能变化量: ④
由动能定理: ⑤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可得:
课件31张PPT。小实验2012年22题(5分)2011年22题(5分)[答案] (1)如图所示2分典型错误1典型错误2典型错误3典型错误4典型错误5典型错误6典型错误7(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按图接线.
②保持开关S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D处于平衡状态;然后用天平称出细沙质量m1.
③闭合开关S,调节R的值使电流大小适当,在托盘内重新加入适量细沙,使D______;然后读出______,并用天平称出________.
④用米尺测量________.答案:
③重新处于平衡状态 1分
说明:
若写成“平衡”、“静止”、“稳定”、“不动”或“原来状态”均可。典型错误:保持水平;匀速上升; 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上升 ;向上移动;摆动;加速上升;上升一定高度;加速运动;在磁场中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电流表的示数I 1分
说明:
写成“电流”、“I”、“A的示数”、“A的读数”均可。典型错误:读出电流表的指针;此刻的值;示数;电阻值;感应电流大小;此时的电压… … 点评:本题在知识目标上的考查功能是无容置疑的,它将力学与电磁学知识巧妙结合在一起,综合了平衡条件、磁感应强度概念、左手定则和电路连接等内容,全题设问准确、答案客观、难度也控制得很好。但是,作为第23题,它在试卷中的定位是实验题,不是计算题,因此应该按实验题的要求进行评价。
作为一个实验题,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时,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而且会 使用仪器,能控制实验条件,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将做过实验的学生和没有做过实验的学生真正区分开来,让“黑板上种田”、“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学失去优势、尝到教训。为此,实验题应该是真实的、可操作的,实验题自身绝不能是“纸上谈兵”的。
然而,本题的可操作性有所欠缺,通常中学物理实验室条件下难以完成本实验:首先是因为中学物理实验室很难获得如题目所示足够强的大范围匀强磁场,加上单股U形金属框中不可能持续通过超量的电流,因而不可能产生很大的安培力;其次是题中的两个定滑轮存在不可忽视的摩擦,加上所连接的导线对U形框有一定的力的牵制,使得微小的安培力难以显示其作用效果,造成题中所陈述的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无法实现。为提高安培力作用的演示效果,中学物理教学中想了很多办法来克服摩擦和牵制作用,本题所考查的实验,实际上是理想化的,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把它变为现实,这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将带来不利影响。大实验2012年23题(10分)2011年23题(10分)图84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23.(8分)某学生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电路,测量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k”档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器材有:
多用电表;
电压表:量程5V,内阻十几千欧;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5kΩ;
导线若干。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多用电表档位调到电阻“×1k”挡,再将红表笔和黑表笔 。答案:短接1分 说明:或直接接触等与此等价的表述均给分(1)给分:
接入电路 对接 连接好 接 连接 相交 短接入电路 接通 互接 接通 短暂接触 触碰 自接触 重按 交叠 相近两端 点触 快速接触 自交
连接回路 相接触 相互接触
不给分:
分开接触 串联 分别接好 并接
与接触点相近 试接 通电 连接准确
与触点相近 闭合 用导线连接 多次接触 短端 分别连接 指针接触 正确连接(2)将图(a)中多用电表的红表笔和 。 (填“1”或“2”)端相连,黑表笔连接另一端。1分 1(3)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适当位置,使多用电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这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c)所示。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度数分别
为 kΩ和 V。2分.每空1分 答案:15.03.6015 5 0.005
1.50 20.0
1.75 3.6015.03.6 3.5
4.40 2.55
3.253.60(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其接入电路的阻值为零。此时多用电表和电压表的度数分别为12.0kΩ和4.00V。从测量数据可知,电压表的内阻为 kΩ。 答案:12.0 1分 12 15 3 7 24.0 48.0 3.0 5.0 16 13.6 3.00典型错误: (5)多用电表电阻挡内部电路可等效为由一个无内阻的电池、一个理想电流表和一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如图(d)所示。根据前面的实验数据计算可得,此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为为 V ,电阻“×1k”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为 kΩ。1分 9.00 (2分。填9.0也给这2分)15.0 第一空:9 5 2 3.0 4.00 0.6 4 15 7 6.0 3.6 3.0 8 4.50 3.60第二空:15 30 100 1.6 3 5 20 36 1.50 24 10 11 6 1.75 12 3.023.(9分)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
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
,电阻R1 (阻值为3.0Ω),电流表
A(量程为200mA,内阻为RA=6.0Ω),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③以 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 图线(用直线拟合);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2014年(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 与R关系式为 。
(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 ,② 。
(3)在图(c)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 A-1Ω-1,截距b= A-1。
(4)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 V,内阻r= Ω。(1)(2分。写成 也给这2分)(2)0.110 9.09(2分。每空1分)
(3)如图。(1分)
1.0(1分。在0.96~1.04之间均给分)
6.0(1分。在5.9~6.1之间均给分)
(4)3.0(1分。在2.7~3.3之间均给分)
1.0(1分。在0.6~1.4之间均给分)均分3.38,难度系数0.3756 课件47张PPT。 18.(12年)如图,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水平地面成一角度,两极板与一直流电源相连.若一带电粒子恰能沿图中所示水平直线通过电容器,则在此过程中,该粒子( )
A.所受重力与电场力平衡
B.电势能逐渐增加
C.动能逐渐增加
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BD 图4 15.(13年)如图,一半径为R的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c三个点,a和b、b和c、c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点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A.D.B.C. 16.(13年)一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距为d,极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上极板中心有一个小孔,(小孔对电场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小孔正上方d/2处的P点有一带电粒子,该粒子从静止开始下落,经过小孔进入电容器,并在下极板处(未与极板接触)返回。若将下极板向上移动d/3,则从P点开始下落的相同粒子将
A.打到下极板上
B.在下极板处返回
C.在距上极板d/2处返回
D.在距上极板2d/5处返回 错因分析:动能定理 设:在距上极板x处返回得出 返回的距离? 极板距离? 动能定理?牛顿定律? 运动学?规律应用片面化 电势差与场强?21.如图,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A.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
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
C.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
D.φP大于Φm答案:CD2014年均分:3.0069
难度:0.5012 全国新课标卷物理电学选择题考点分布【解析】当导线框在磁场中转动时,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
当导线框在磁场中不转动而磁场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对比以上两式
故 ,C正确.
选B的考生占29.12% 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应该是对导体转动切割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有问题。 少1/2 17.(13年)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
可能正确的是 A错因分析:只得到电动势,
就认为是电流。物理关系肤浅化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
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答案:D2014年均分:4.1052
难度:0.6842 全国新课标卷物理电学选择题考点分布错因分析:几何关系?菱形 r = R作图习惯草率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成为原来的一半
答案:B2014年均分:4.7514
难度:0.7919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2 B.
C.1 D. 答案:D2014年均分:3.7698
难度:0.6283 全国新课标卷物理电学选择题考点分布 17.(12年)自耦变压器铁芯上只绕有一个线圈,原、副线圈都只取该线圈的某部分.一升压式自耦调压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其副线圈匝数可调.已知变压器线圈总匝数为1900匝;原线圈为1100匝,接在有效值为220 V的交流电源上.当变压器输出电压调至最大时,负载R上的功率为2.0 kW.设此时原线圈中电流有效值为I1,负载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2,且变压器是理想的,则U2和I1分别约为( )
A.380 V和5.3 A
B.380 V和9.1 A
C.240 V和5.3 A
D.240 V和9.1 A
【答案】B
图32011年17题2012年17题匝数比为1:2灯泡:220V,22W读数:U?I?总1900匝;原1100匝220 V的交流电源R上的功率为2.0 kWU2和I1分别?均分:4.53均分:3.34变 压 器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答案:C2014年均分:2.7966
难度:0.4661 课件141张PPT。研究高考试题(卷) 探索复习策略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增英(1)得分率为总分的42%左右,平均得分45分左右。主观题难度大于客观题难度。
(2)客观题难度基本稳定,主观题难度深浅不一,从而导致全卷难度上下跳跃。13年计算、15年实验.ppt
(3)考不同类型大学的人,复习目标和方法也应不同。大部分考生得舍弃很多题,只要把会做的题做对,不会做的题尽可能多得几分就足够了。从全省高考均分看物理复习(1)17题难度最大。单选17题.ppt
(2)第一个多选题难度较大。难度较大选择题.ppt
(2)多选题丢分不一定大于单选题,16年没有了送分题目。(1)压轴计算题25题均分不足3分,难度最大。压轴计算.ppt
(2)大实验题的难度一般大于小实验题的难度。(1)总体得分不高。
(2)3—3模块得分最低。选考题.ppt 从近两年的高考扩招情况看高考复习(1)近两年全省所有中学达线率均有提高——自然增长17%、10%。
(2)2年扩招了29.8%,要求对边缘生的定位要准确,少做无用功。
(3)理科考生169484人,达线73824人,二本B类达线率为43.56%。
(4)高考能达全省物理平均分,你就基本可以达线——复习难度定位。从并列名次看高考复习
(1)每多考1分,全省名次就可以前进约750名。
只要每科少失误2分(或多考2分),全省就可以前进9000名。
(2)高三复习的目标不用高,每科多考5分就足够了。而每科多考5分,就要求高中三年或者高三一年,你必须让学生懂得:
如何选择答题顺序;
如何用心审题;
如何规范答题;
如何在求解计算题时通过多列方程尽可能多得分……
从各科均衡发展角度看高考复习
各科均衡才能得高分,不能有拉腿科目(不能有短板)。
高三的每次考试,不仅要关注各科成绩,更要关注各科名次。
补弱科远比抓优势科目更有实效。从考查内容及考查方式看高考复习 必考内容为必修1、必修2、选修3-1和3-2四个模块,要求所有考生必答。主要是基于理工科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中学物理核心主干的力学、电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考查。
选考内容为选修3-3、3-4、3-5三个模块,要求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如果多做,则只以第一道试题计分。 全国新课标卷物理力学选择题考点分布 15. (11年)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ABD)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
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
再逐渐增大 14.(12年)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
质是惯性
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
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答案】AD 惯性概念的教学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个结论叫做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物体有一种性质,保持速度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速度改变时,惯性如何体现?
受力(或力改变)时,惯性又如何体现?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 15.(12年)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内,y轴沿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沿x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的运动轨迹,其中b和c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
A.a的飞行时间比b的长
B.b和c的飞行时间相同
C.a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
D.b的初速度比c的大
【答案】BD 图1 14.(13年)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
比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
A.保持不变
B.一定降低
C.一定升高
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答案:C2014年均分:1.3302 。难度:0.2217 20.如图,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与转轴OO’的距离为l,b与转轴的距离为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ω表示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一定比a先开始滑动
B.a、b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当 时,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kmg
D. 是b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答案:AD2014年均分: 3.3798
难度: 0.5633 (2016年18题)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 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 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 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答案:BC 难度0.33全国新课标卷物理力学选择题考点分布 【评析】本题要求学生根据地球同步卫星周期的知识,运用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计算地球同步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从而估算从地面发出的无线电波往返于同步卫星的最短时间。
? 然而,命题者忽略了学生在高考备考复习中进行习题训练的现实,由于近年来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高考试题频繁出现,计算地球同步卫星高度的问题已成为热门试题,学生对同步卫星的高度数据有的已很熟悉,四川省陈东老师和内蒙古自治区高广老师不约而同地指出,本题记住同步卫星离地高度3.6万千米就可轻易算出答案,完全不必按题目进行复杂运算。本题让那些死记硬背的学生尝到甜头,对教学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解析】在地球表面,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其中 ,
在矿井底部,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其中 , ,
联立解得 ,A正确.M02011年19题2012年21题均分:2.73均分:0.67万有引力同步卫星: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半径约为3.8×105Km,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无线电信号的速度为3× m/s×108 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地球半径为R、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20.(13年)2012年6月18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的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 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答案:BD
均分:2.0556
难度:0.34262014年关于万有引力与卫星:
1.三个主要考点:
发射、运行(单个、两个)、双星。
2.三个关键量:
卫星的距离、重力加速度、同步卫星。
3.记住特殊参量。
4.会用排除法解题。全国新课标卷物理力学选择题考点分布 19.(13年)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小车a和b的位置—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和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
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错因分析: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
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将位置—时间(x-t)图线
认为是速度图线,不同图像定势化全国新课标卷物理力学选择题考点分布 16.(11年)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
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
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
零点的选取有关 21.(13年)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用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力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从着舰到停止,
飞机在甲板上滑行
的距离约为无阻索
时的1/10
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超过2.5g
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错因分析:B.在0.4s~2.5s时间
内,阻拦索的张力几
乎不随时间变化数理结合单一化全国新课标卷物理力学选择题考点分布 16.(12年)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
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
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
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
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
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A.N1始终减小, 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 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图2【答案】BmgN1N2?1、力的分解法
2、力的合成法
3、正交分解法(列方程)
4、极限法
5、几何法(画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 16.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
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
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以木
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
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
位置.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A.N1始终减小, 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 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先增大后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B 图2全国新课标卷物理力学实验题考点分布力学实验常见测量物理量x、v、a、F、t、m、μ常用测量仪器及方法:x:位移传感器、刻度尺v:纸带、光电门a:纸带(逐差法、V-t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v=v0+atv2-v02=2axF:拉力传感器、mg替代、弹簧秤t:秒表、打点计时器m:天平μ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当M>>m时 F≈mg研究对象:M平衡摩擦力研究对象:M+m平衡摩擦力mg=(m+M)a系统所受合外力为mg系统质量为M+m系统质量一定时,改变合外力应从M上向m上移动砝码。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的扩展:
探究动能定理
测动摩擦因素案例: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函数表达式1、U——I关系U=E-Ir2、 关系E=I(R+r)3、 关系[答案] 0.010 6.870 6.860
2分 2分 1分
[解析] 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读数=固定刻度+可动刻度×0.01 mm,图(a)所示读数为0.010 mm,图(b)所示读数为6.870 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6.870 mm -0.010 mm =6.860 mm.典型错误(零分:37%)1. 数字书写模糊。2. 写成3位数字的考生多。3 . 一、二空颠倒。 回答下列为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mm)的示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tA和△tB表示为a=_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
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14年22 题)(6分)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
(填“线性”或“非线性”) 关系。
(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
。
(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 ”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 。 22.(6分) 均分:3.76 难度系数:0.6276
(1)非线性 (1分)
(2)存在摩擦力 (2分)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分)
说明:
<1>第(2)问写成:有阻力也可;写成有空气阻力不给分。
<2>第(3)问的第一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3>第(3)问的第二空,写成 或
均可;写成 或 不给分。全国新课标卷物理电学选择题考点分布电学选择.ppt全国新课标卷物理电学实验题考点分布电学实验.ppt在谈有效复习时,我们要关注两个层面:学生的学:学情的分析教师的教:教情的研究谈高考:要加强对“考情”的分析与研究一、研究高考考情 构建知识网络考查内容/呈现方式/试题的风格与特点/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内容比例例:全国新课标Ⅰ(部分知识点的考查情况)显然每年一道选择题
不同的年份,在这个知识块的考查是不同的先把每年必考的内容和分值挑选出来,再来看轮考的内容和分值就基本一目了然了“力与运动”知识结构牛顿运动定律力运动恒力F变力FF=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与v0共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典型自由落体竖直上抛F与v0不共线匀变速曲线运动典型平抛运动F的大小不变,方向总与速度垂直典型匀速圆周运动F的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相反简谐运动F的方向始终与v在同一直线上变加速直线运动构建知识网络F大小变且方向与v不在同一直线上变加速曲线运动以《运动的描述》这一章为例(1)让学生罗列本章的概念。(2)罗列出本章的公式、图像等。(3)找出概念之间、公式之间的关系(4)画出结构图。(5)要求学生在每个知识点旁边,用简单的文字或图像表示该知识点的典型应用或者是相关的模型等。(6)每次选取整理得比较好的一些,复印张贴在教室“物理园地”,请同学们都去看,相互学习,相互激励。有的学生画出如下关系图:有的学生画出如下关系图:重视核心内容
突出主干知识
以能力立意(五种能力)
有利于甄别学生
有利于高校招生
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哪些是核心内容?哪些是主干知识?怎样来体现?该怎样教?二、重视主干知识 变式重复训练质点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力的图示
受力分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与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核心内容主干知识例一:力质点
位移
时间、时刻
速度
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
s—t、v—t图象核心内容主干知识例二:运动目标1:
知道质点是理想模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
知道位移是表示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
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目标2:
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能识别匀变速度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图象 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起,在1m处接住,则小球的位移是
A.1m B.2m C.3m D.4m 下列有关加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总是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B.总是跟末速度方向相同
C.总是跟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 D.总是跟平均速度的方向相同 类似的题目,没有在高考题中出现,估计以后也不会这样考。因为这不是主干知识。例三:力与运动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牛顿第三定律
超重、失重核心内容主干知识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目标1:
知道“牛一”的内容并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知道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质量是它大小的量度,并能用它解释一些现象。
知道“牛三”的内容;受力分析时能找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能与平衡力进行区别。
知道超重、失重现象目标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能综合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解答有关的问题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关于运动和力的下说法正确是……关于惯性的下说法正确是……复习案的编写
制定55个小专题,再逐个编写复习案:(不同选修模块略有不同)
专题1. 直线运动
专题2.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
专题3. 受力分析
专题4. 形变与弹力
专题5. 物体的平衡
专题6. 力与运动
专题7. 变化率
专题8. 各类图象
专题9. 纸带及频闪照片的数据处理专题10. 曲线运动
专题1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专题12. 受约束的各种平抛运动
专题13. 圆周运动
专题14. 万有引力
专题15. 功和功率
专题16. 各种功能关系
专题17. 机械能
专题18. 传送带问题
专题19. 形变问题中的动态分析
专题20. 电场、电场线
专题21.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专题22.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轨迹分析专题23. 欧姆定律
专题24. 含容电路分析
专题25. 电路动态分析
专题26. 伏安法测电阻
专题27. 欧姆表
专题28.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专题29. 仪表读数
专题30. 电学仪器的选择
专题31.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专题32. 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
专题33.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专题34.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专题35.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专题36. 带电粒子的周期性运动
专题37. 电磁感应
专题38. 电磁感应的图象
专题39. 交变电流的四值
专题40. 变压器
专题41. 传感器后续还可以增加的方法类专题有:
专题48. 物理学史
专题49. 等效法处理问题
专题50.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专题51. 临界状态问题
专题52. 隐含条件分析
专题53. 运动过程分析
专题54. 信息题的求解
专题55. 估算问题
专题56. 选择题应试技巧
专题57. 实验题应试技巧复习案的最后是三个附录
专题58. 物理二级结论集
专题59. 高考备忘录
专题60. 常用的数学方法
三、重视反思与展示 提高复习实效1.认真编制和利用好每一套试卷2.关注学生反思教师组题(专题形式 专题不应过细 围绕重点知识组题 然后根据学情易错点组题 可以融合题等等 组出高质量的题)
学生做题(限时)
学生再做 改正 提出问题 反思自己不足 感悟反思按照类型写到反思本上(由题回归课本 回归大纲 考纲 回归思路 模型)
教师通过学生问题进行点评讲解
学生再次反思自己的问题与不足 自己的思路与老师的进行对比,自己这次做题的感悟 以前相同的问题还在出现吗等等 继续反思归类到反思本上(完善知识点 思路 模型)
一份题的课时大约四个课时
反对盲目做题认真编制和利用好每一套试卷四、经历拆题过程 熟悉思考方法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计算题——主要考查三种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和表达。高考的综合题都是组合而成的知识点和物理过程的组合知识点:
电容器及电容、电流强度的定义、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摩擦力以及力的分解……等近十多个知识点组合在一起物理过程:
导体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充电过程知识点:
平抛运动的规律、动能定理、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2014物理过程:平抛运动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所以,在处理计算题时,往往称为“解”题。
即把题目解开来,也就是拆分 (2013年) 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块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然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如何拆题首先将部分文字转成图象关联式:sB±sA=d 语言表达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展示物理问题的前因后果。包括物理量所有字母、符号的说明,隐含条件的说明,研究对象、研究的过程说明,列方程的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物理量负号的含义等,都需要用规范简洁文字或符号清晰表达出来。
解答实验题时,要流程有理、有序、客观、准确。一定要以实验仪器为基础,以可行的实验理论为准绳,强调动手做实验和动脑分析实验的过程,将规范操作的好习惯表现出来。
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作图规范,提高学生借助图像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答案中不能含有未知量和中间量,尽量不要以分数作计算结果,一般在最终结果中保留1到2位有效数字,多余部分采用四舍五入,是矢量要求的一定要指明方向。五、重视规范表达平时要严格表达要准确习惯靠养成 审题看似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是这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更是一种思维品质和习惯。审题是解题的灵魂,审题正确,所向披靡;审题失误,南辕北辙,满盘皆输。对于已经进行了艰苦复习的学生来说,“成也审题,败也审题”。因此,审题是考试成败的关键,所以审题的时间千万不能省。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理解;物理过程的分析;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等等。六、培养审题习惯树立动态圆的思想(审题训练):
两类动态圆:
(1)粒子速度大小不变而方向不断变化。
(2)粒子速度方向不变而大小不断变化。 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重力不计),以初速度v垂直于磁场方向,沿与边界成 30°角的方向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⑴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⑵求正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 若此带电粒子的质量m=1.7×10-27kg,电荷量q=1.6×10-19C,以速度v=3.2×106m/s,沿垂直于磁场同时又垂直于磁场边界的方向进入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0.17T,磁场的宽度L=10cm,求:
(1) 偏转角θ。
(2) 出磁场时偏离入射
方向的距离d。O 在半径为R的圆内有的匀强磁场,一个电子从A点沿AO方向垂直射入磁场。离开磁场时电子获得60o的偏角,试求电子的速度和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电子以某一速度进入两个宽度均为d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如图,磁场区域右侧有一个荧光屏。思考:电子打到荧光屏上的位置坐标x和电子的速度的函数关系。若电子能够穿过磁场区域而垂直打到荧光屏上,试在图上定性地画出电子运动的轨迹。 在一个圆形区域内,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分布在半圆形区域Ⅰ、Ⅱ中,A2A4与A1A3的夹角为60°,一电子从A1处沿与A1A3成30°的方向射入磁场,并以垂直于A2A4的方向经过圆心O进入Ⅱ区,最后从A4处射出磁场,求区域Ⅰ、Ⅱ的磁感应强度之比。 一束质量m、带电量q的正离子沿x轴经小孔O射入磁场,最后扎在竖直和水平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亮。入射粒子的速度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已知速度最大的粒子在0<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与在x>a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5,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为7T/12,其中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试求两个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不计重力的影响)。 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tgα七、推导二级结论 一物体从斜面上的A点水平抛出,落在斜面上的B点,在确定的v和斜面倾角θ的情况下,物体在空中的飞行时间、离斜面的最大距离及最大高度、落到斜面的速度等都是确定的。 高考前和高考中,大部分高三的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同学们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会因为过度紧张、焦虑和慌乱,而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高三的同学必须注意高考前和高考时的心理调整。如果高三的同学能采取科学的考试策略,就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高考是一场知识战,也是一场能力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八、调整考前状态谢 谢课件10张PPT。2011年2012年33题(2)对比2013年2011年2012年34题对比(1)定性定量(2)求M点的折射角;
物体的折射率镀膜的面积与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2013年(i)为使光线能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求光线在端面AB上的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
(ii)求光线从玻璃丝的AB端面传播到另一端面所需的最长时间。2011年2012年35题对比(1)光电效应核反应(2)图13求弹簧释放的势能质量之比;能量之比.2013年(2)(9分)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木块A和B,两者相距为d。现给A一初速度,使A与B发生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当两木板都停止运动后,相距仍为d。已知两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B的质量为A的2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A的初速度的大小。课件12张PPT。 17.(13年)如图,在水平面(纸面)内有三根相同的均匀金属棒ab、ac、和MN,其中ab、ac在a点接触,构成“V”字型导轨。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均匀磁场。用力使MN向右匀速运动,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运动中MN始终与∠bac的平分线垂直且和导轨保持良好接触。下列关于回路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图线,
可能正确的是 A错因分析:只得到电动势,
就认为是电流。物理关系肤浅化 21.(13年)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a)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用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力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000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A.从着舰到停止,
飞机在甲板上滑行
的距离约为无阻索
时的1/10
B.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超过2.5g
D.在0.4s~2.5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错因分析:B.在0.4s~2.5s时间
内,阻拦索的张力几
乎不随时间变化数理结合单一化2012年选择题难度统计【解析】在地球表面,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其中 ,
在矿井底部,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其中 , ,
联立解得 ,A正确.M0难度较大选择题的设置:
1.力学的可能性大
2.核心、主干知识
3.难度要素:
情景的、综合的、隐含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