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精品备课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季氏将伐颛臾》精品备课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7 14: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季氏将伐颛臾》
知人论世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而》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孔子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 泰伯》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雍也》)
“文与德并”
“志之所致,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礼记 孔子闲居》
认识一个特殊时代
春秋时代,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诸侯竟敢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的局面标志着奴隶制已到末日。
东周开始,周王朝由强盛转弱,王室衰微,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这时周王朝的统治已名存实亡。诸侯争霸,战争纷起,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一些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了解一个特殊国家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到30年内,曾发生两次卿大夫瓜分宗室的重大事件。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于是他们不把鲁国国君放在眼里,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瓜分宗室的事件就是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进行的。第一次将鲁国一分为三,三家各得一份;第二次是一分为四,季孙氏得两份,其他各得一份。这篇文章所说的季氏,即指季孙氏。当时季孙氏力量强大,长期把持着鲁国的朝政。他一方面大肆搜刮老百姓,一方面自己组织军队向外扩张。季孙氏的后裔在费(b1)(距今山东费县城80里,现称颛臾村)那个地方,西北有个小国叫颛臾,是鲁国境内的一个小附属国。季孙氏把持着鲁国朝政,他想借维护鲁国利益之名把颛臾吞掉,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就发生了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因季氏将攻伐颛臾,冉有、季路就是为这件事来见孔子的。
认识一种政治思想
孔子与鲁国的事业、季氏家族的事有着密切的关系。孔子是主张恢复周礼的,他对诸侯争覇、卿大夫争权夺利,一向是坚决反对的。
孔子认为要挽救“礼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首先要求统治阶级成员要确实以身作则按周礼行事,以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
“犯上作乱”的事就不会发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子路》,“上好礼,则民易使也”(《宪问》)。
针对春秋诸侯混战的社会现实,孔子大力宣传“仁”。《论语》曾从不同方面记载了孔子对“仁”的解释,“仁”是他心目中为人、处世、接物、从政的最高准则。孔子对“仁”虽有多种解释,但其核心则是仁者“爱人”(《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认为对被统治的劳动者实行宽惠,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实行德政。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对民宽刑罚重教化。经济上惠民,使民“足食”。主张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过分的剥削会造成“不均”,“不均”是有国有家者的大患。政治上宽民,即反对实行“不教而杀”的纯任刑罚的苛政,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论语·为政)认为德化礼教能禁止犯罪于未萌,比行政命令和法律制度更具有效力。
精彩导课
有破有立
义正词严
——《季氏将伐颛臾》的论辩艺术
态度鲜明
辞色严厉
阅读区间:第一段
1.在文章第一段中,哪句话直接反映出作者的立场态度?它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冉求、子路通报“季氏将有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颛臾”的消息,孔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义正词严的批驳,请分析下面这些句子分别从什么角度进行批驳的?反映其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①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
③是社稷之臣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针见血
层层批驳
阅读区间:第二段
3.面对孔子的责问,冉有采用推卸责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的方法,为自己辩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针对冉有的这种想法一针见血地进行反驳和诱导,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内容材料
论证方法
批驳的观点
效果作用
①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②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③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慷慨陈词
正面论证
阅读区间:第三段
4.
本段开头,冉有面对孔子的步步紧逼追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得不是回答“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这句话反映出冉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哪些句子是孔子从正面阐述自己主张的,阐明了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
③不患贫而患不安
④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⑥既来之,则安之
⑦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⑧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知识自测
【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1.
对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社稷之臣也
是:代词,这
B.
则将焉用彼相矣

: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C.君子疾夫舍曰
疾:痛恨
D.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干:触犯、冒犯
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句是(

A.
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B.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则修文德以来之
D.
不患贫而患不安
3.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词类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
无乃尔是过与
B.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既来之,则安之
D.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4.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是(

A.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C.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D.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重点文言句式】
5.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A.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B.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C.何以伐为
D.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重点语句翻译】
6.①“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拓展阅读·作者相关文本拓展
∥文言文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斗鸡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
( http: / / www.21cnjy.com )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闲待之。
  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而去鲁,斥乎齐
斥:排斥、排挤
B.
弟子稍益进焉
稍:略微
C.欲以通乎景公
通:交往
D.
非所以先细民也
细:地位低微
2.下列句中黑体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祷于尼丘得孔子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
辞去,而老子送之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以季孟之闲待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成人后,先后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和司职的小吏,表现出出色的才能。
B.
鲁人南宫敬叔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见到了老子,受到老子教诲,后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C.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听到《韶》的乐曲,便学习《韶》乐,陶醉其中,乐此不疲,从而受到齐国人的称赞。
D.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出了自己的政见,景公很高兴。后来齐景公受晏婴进言的影响,对孔子有了一定的冷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文:
 众所周知《论语》记载的是儒学创始人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及其门人弟子的言语和行动,从文学角度来看,言语和行动必然表现人物的性格,只要有了言语和行动,人物性格必在其中;《论语》有意无意地在人物刻划上花了大量的笔墨,许多人物的性格使读者读后呼之欲出,几千年前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
  《论语》中,孔子性格有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肉,丰满生动。几千年来,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圣人”,是“先知先觉”,是“神”,“五四”以后曾几度成为“鬼”。其实,根据《论语》对孔子的刻划,孔子是“人”,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是一个有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教书匠。更准确一点,他是一个地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有入仕思想,教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番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他主张“忠”“恕”——“己所不欲,勿与施人”,这不但体现了他的仁爱思想,同时表现出他的仁爱性格。他将人民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一天,他的马棚烧了,他从朝廷回来问的第一句话是“伤了人吗”?他不搞假谦虚,一是一,二是二地评价自己。他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的学问罢了。”他也很要面子,生怕人瞧不起:一天,街上人说,孔子真伟大,可没什么专长。他听了,急得跳脚:“我还要什么专长,还要什么专长,未必要我赶马车?”他宽待佣人,多付工资。孔子给佣人小米九佰,佣人不要,他说:“别辞!有多的,给你邻居中的穷人吧。”他也主张有偿服务,收受一定的礼物,他说:“只要主动地给我十条干肉,我就会教诲他。”从以上例中,可见孔子不光是一位圣贤先师,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除对孔子性格的重点刻划外,《论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刻画了一大批人物的性格,往往用滴水见太阳,小事见性格的方法来进行刻画。如刻画子羽的循规蹈矩,刚正不阿——子游做武城县长。孔子说:“你在这儿得到什么人才没有?”子游说:“有个叫子羽的人,走路不插小道,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刻画宁武子的世故圆滑: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时节,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时节,便装傻。他的聪明,别人赶得上;那个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论语》用聪明和傻一对通俗词语刻画一个官场老手形象,实在匠心独运,对后世类似文学性格刻画有无限的启迪。刻画微生高的热心助人,写的是极小的一件事。“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居那讨点给人。”
  在对众多门人的刻画中,子路的性格尤为鲜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子路真诚、坦率,但鲁莽。当他对孔子满意时,会公开批评。他对孔子的话不服时,也敢顶撞。当孔子称赞别人时,他有时会不服气。当孔子称赞他时,他是什么表现呢?有一天孔子称赞子路说:“穿着破衣和穿着裘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惭愧的人,恐怕只有子路罢!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怎么就不好?’”子路听了,逢人便念这两句诗。孔子说:“你这个样子,怎么能好起来。”面对老师的赞扬,人家是喜在心里,他是乐在嘴上,而且乐不可支,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把老师用来赞扬他的两句话挂在嘴上,最后自找没趣,挨了一顿尅。
  《论语》中这种细腻微妙、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灵活现的性格刻画是很多的,因而一部《论语》为后世刻画了年久弥醇的人物形象,留下了一条永不褪色的人物画廊。只是因为《论语》深厚的思想蕴涵,博大的文化蕴含,深邃的哲学思辨掩藏了这一形象画廊。正如诺贝尔的化学天才掩盖了他的美术才华,邱吉尔的政治才干掩藏了其文学才华一样。
(选自《论<论语>的文学色彩》)
1.下列对于《论语》中的人物性格的有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学角度来看,言语和行动必然表现人物的性格,作为记载孔子及其门人弟子的言语和行动《论语》,人物性格就必在其中。
B.
《论语》有意无意地在人物刻划上花了大量的笔墨,从而使许多人物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C.
《论语》中孔子性格有血有肉,丰满生动,《论语》除重点刻画了孔子性格外,还刻画了一大批人物的性格。
D.
《论语》为后世刻画了年久弥醇的人物形象,但因为《论语》深厚的思想蕴涵,博大的文化蕴含,从而使其人物形象大为逊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把孔子的刻划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有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的教书匠,并而不是先前人们心目中的“圣人”。
B.孔子教导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己所不欲,勿与施人”,由此看来,
他是一个地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
从孔子的要面子,怕被人瞧不起,宽待佣人,多付工资,主张有偿服务等方面,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D.
《论语》用聪明和傻一对通俗词语刻画了宁武子的世故圆滑、官场老手形象,从中我们可领略到《论语》小事见性格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能使几千年前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反映出《论语》在刻画人物上花了大量的笔墨并取得了成功。
B.
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我这样又忠心又信实的人,只是赶不上我的学问罢了。”说明孔子是十分谦虚而又诚实的人。
C.子路对孔子的话不服时,也敢顶撞;当孔子称赞别人时,他有时会不服气。说明子路性格过于耿直,是个不合时宜的人物。
D.
如诺贝尔的化学天才掩盖了他的美术才华,邱吉尔的政治才干掩藏了其文学才华一样,《论语》的思想文化内涵掩藏了它的形象画廊
梳理卡片·高考古诗文核心考点梳理
文言现象
词语
例句
意义和用法
通假字
“与”
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古今异义
“以为”
昔着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义:“让……担任”
今义:“认为”
“有事”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指有军事行动”,
今义:“有事情”
“国”
“家”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国:
古义“诸侯的封地”,今义“国家”家:
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和住所”
“不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古义:“社会不安定”
今义
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词类活用
动词使动用法
则修文德以来之
来:使动,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使……来;安:使……安定下来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来:使动,使……来
名词做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找托辞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疑问句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变式句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介宾短语后置
何以伐为
介宾短语后置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介宾短语后置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介宾短语后置
探究题
《季氏将伐颛臾》记载了孔子和弟子冉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路的一段对话,文章字数不多,主要采用了对话描写,但主张安定、反对征伐的孔子形象跃然纸上,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
《论语》名句解读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解读: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侍奉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孔子教育人们,父母在世时,子女轻易不要出门远行,以便守在父母身边,尽孝子之道。如果非要远出,首先要安顿好父母,也一定要告诉父母确切的行踪。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4.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述而》
  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
  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 卫灵公》
  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季氏》
   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
  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9.温、良、恭、俭、让。
——《论语 学而》
  解读:温和、善良、严肃、节俭、
( http: / / www.21cnjy.com )谦逊。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他就是靠“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态度获得的。这也是我们求知、做人应具备的品格和态度。)
1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论语 公冶长》
  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
11.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 里仁》
  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值得。
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解读: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参考答案
精彩导课
1.
反映出作者的立场态度的句子是“求!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乃尔是过与?”,反映出孔子季氏伐颛臾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是对作为家臣的冉有、季路未加劝阻、严重失职的极大反感。
2.①政治地位
②地理位置
③君臣关系
体现了他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反对强行霸道,诉诸武力的政治主张。
3.
①引证法
批驳冉有“在其位”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谋其政”
引用他人的话使说理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

比喻论证
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批驳冉有、季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
形象、生动,引人深思
③比喻论证
虎兕出柙伤人,龟玉毁于椟批驳冉有的过失
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4.
冉有这句话反映其以下两种真实心理:一是为伐颛臾寻找借口,实际上是替季氏伐颛臾辩护;二是也承认了自己同意季氏攻伐颛臾。
5.
正面表现孔子政治主张的有:②③④⑤⑥
这些句子体现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课后知识自测
1.D(干:盾牌)
2.C(A中个“以为”古义,“让……担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义“认为”;
B中“有事”,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
D“不安”
古义“社会不安定”,
今义“不安定,不安宁
”)
3.
A(A
中“过”名词作动词,责备。其余均为使动用法。)
4.
B(B中“之”代词,指代攻打颛臾这件事,其余为结构组词“的”)
5.C(C为宾语前置,其余为状语后置,与例句相同)
6.
①“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没有能力就停止(辞职)。”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
②我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怕人少而担忧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担忧不安定。
课文拓展阅读
1.
B(逐渐)
2.
D
(D
中“之”同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助词“的”。A中“于”同为介词分别为“向”和“对于”,
B中“而”都为连词,分别表承接和递进关系;C中“以”分别为介词“用”和连词“因为、由于”)
3.
A(“出色的才能”错)
4.(1)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
(2)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
论述文
1.
D(“从而使其人物形象大为逊色”错)
2.
B(前后并不是因果关系)
3.
C(“路性格过于耿直,是个不合时宜的人物。”推断无根据)
探究题
文章开始,当冉有、季路告诉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时,孔子就进行义正言辞地反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急切心情。冉有看到孔子批评自己,便以“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来推卸责任,孔子便由不满到生气,指出他们的失职。最后,冉有强词夺理进行辩驳“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更是怒不可遏,慷慨陈词,点明了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并郑重警告“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主张安定、反对征伐的老人形象,显示了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当仁不让,直面邪恶的人格魅力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叫孔防叔。孔防叔生下伯夏,伯夏生下叔梁纥。叔梁纥和颜氏的女儿不合礼仪生下孔子,他们向尼丘进行祈祷而得到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取字叫仲尼,姓为孔氏。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于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跟随孔子前往周京洛邑。”鲁昭公给他们一辆车、两匹马,还有一名童仆同行,前往周京洛邑询问周礼,据说见到了老子。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送他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抉发别人丑恶的缘故。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孔子从周京洛邑返回鲁国,投到他门下的弟子逐渐增多。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季平子和郈
( http: / / www.21cnjy.com )郦昭伯因为斗鸡的缘故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孙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他逃奔到齐国,齐景公把昭公安置在干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说:“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有一天,齐景公挽留孔子说:“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