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冰心:巴金这个人》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劣根性(liè) 譬如(bì)
滞留(zhì)
屡见不鲜(xiān)
B.笃厚(dǔ)
木讷(nà)
隽永(jùn)
不徇私情(xùn)
C.缔结(dì)
城垣(huán)
鞭辟入里(pì)
针砭时弊(biǎn)
D.剽窃(piāo)
惦念(diàn)
破绽百出(zhàn)
良莠不齐(yǒu)
解析:A项,譬pì;B项,讷nè,隽juàn;C项,垣yuá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我打这个电话是因为我们决心连名给巴老拍一个有趣的能逗他发笑的电报。
B.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对市民生活现状摸底调查显示:住房与房价最牵动市民心。
C.联合国武器核察人员在一个月内对伊拉克总统官邸进行了多次突击性检查。
D.经权威机构鉴定,拍卖商得知,这副题为《农妇》的油画竟然是凡 高的作品。
解析:A项,连名—联名;C项,核察—核查;D项,副—幅。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A.拿龙骨坡石器和东非能人制造的石器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前者主要是用石灰岩,后者主要是用火山熔岩;多用砾石或石块简单打制;都有捣碎器。
B.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中,既有进行的、具有人民性、革命性的文化,又有落后的,带有腐朽性、反动性的文化。
C.“当、当、当……!”时钟敲了六下。“唉,妈妈怎么还不起来?”小明有点着急了。
D.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谁都不知道,他乘哪次车来?要不要去接?
解析: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C项,拟声句不是感叹号,感叹号应去掉;D项,第一个问号句不是疑问句,应将其改为逗号。
4.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大熊猫那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的样子,总是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忍俊不禁,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给人们以如坐春风之感。作为国宝,大熊猫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对于熊猫来台,不少台湾同胞早就翘首以盼。两岸有识之士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排除各种阻挠,终于不孚众望,使大熊猫“团团”“圆圆”顺利赴台。
A.惟妙惟肖
B.忍俊不禁
C.如坐春风
D.不孚众望
解析:A项,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和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样。
B项,忍俊不禁:忍不住要笑出声。C项,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里,比喻同有学识且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D项,不孚众望:指不能让人满意。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抚育、保护、营造和管理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B.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C.目前,我市已做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支出”后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费用”。B项,搭配不当,“完成”与“进步”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应在“不折不挠”后加上“的态度”。
6.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B)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
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
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解析:如果“打断语”放到前面来说,就显得过于唐突或口气生硬不友好,因此应将“礼貌语”放在前面。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7~9题。
1985年,冰心爱人吴文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授去世,巴金深为悲痛。冰心说,我暂不给巴金写信,你将一些情况告诉他,叫他放心,我好好的。过了不久,吴青写信给巴金,巴老在给吴青的回信中说:
吴青:
听泰昌说文藻先生逝世,非常难过。想写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给你,但手抖得厉害,而且这个时候讲什么话好呢?我只能说:“望务节哀!好好地照顾你母亲!”我知道冰心大姊是想得开的。请她多多保重。
……
1986年5月18日上午10时,冰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应北方月季花公司邀请去花房赏花,邓颖超得知这个消息,10时40分赶去看望冰心。关于两位老人在月季花丛中相会的情景,冰心当天下午叫我去,说给我听,我随即写了一篇散记发表在《文艺报》上。文章见报后,冰心又叫我去,详细对我说,叫我告诉巴金。我说巴老看《文艺报》的,他肯定会知道,但冰心说,你没有参加这个活动,你写的内容是听我说的,我上次说给你的是打算公开的,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再给你讲,告诉一下巴金,也让他高兴,文藻去世后,他一定担心我情绪不好。
……
……1986年,作家出版社约我主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本新时期《十年散文选》,在选冰心散文作品时,小林建议我选那篇写玫瑰花的。小林还提醒我,去看老太太时“别忘了给姑姑送玫瑰花!”从此,我去冰心家都不忘送一束玫瑰花。冰心给人的永远是一副精神的面容,她生活在玫瑰花丛中。冰心为什么那么钟爱玫瑰花?她回答说:“因为她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
7.“而且这个时候讲什么话好呢”,巴金不知道讲什么好,原因是什么?
答案:内心悲痛,说不出话来;很不愿提及这件伤心事;除了安慰不能再说什么,冰心大姊也是想得开的。
8.冰心为什么要“我”将更多细节告诉巴金?表现出冰心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答案:冰心为了让巴金高兴,不要担心她的情绪不好。表现了冰心感情细腻、充满爱心、无私忘我的品质和大姐的风范。
9.文中引用冰心说玫瑰“有坚硬的刺,浓艳淡香都掩不住她独特的风骨”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案:托物言志,既回答了喜欢玫瑰的原因,也借玫瑰自喻,表达了冰心的性格品质,印证了巴金对她的评价:“她要求真话,她追求真话……”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募 捐
碧 野
一望无尽的长安街安详地躺在朝雾里,冷风从街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旁的屋顶上一阵阵地往下倾扫,稀疏的人影远远地蠕动着。一阵风来,又把黄沙飞腾起来,遮蒙了视线。天空像被寒气凝冻得青紫,街旁矮树的叶落得快完了,有些秃枝在寒风中摇曳着。
慧走在前面,她是自告奋勇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干粮斜挂在身上,我们的捐册和几个充饥的馒头都放在那干粮袋里。她算是我们这个小队里的队长,我和老熊并着肩默默地跟着走。
这是南城的一个市集。我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熊随着慧走到一家小店门前去,慧把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的大红印的捐册从干粮袋里取了出来,我把我衣袋里的募捐宣传单也掏了出来。
“掌柜的,日本兵在打我们的绥远了,我们的中国兵冰天雪地里保护着我们的国土。要晓得我们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
慧把话停了停,望望站在柜台前的店老板,只见一道惊惶的神色掠过了店老板的脸孔。忽地围在店门前的买客中的一个发出沙哑的声音:
“我们的绥远失掉了么?”
“如果我们老百姓不帮助我们的守兵,绥远是要失掉的!绥远一失掉,我们在北京城里的人不但不能做买卖,日本兵还要砍杀我们哩!”
慧又望了望众人的惊怕的脸色:
“我们不要怕,只要我们全国老百姓肯出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帮忙,不单我们绥远不会失掉,就是驻扎在我们北京城周围的日本兵也要给我们赶走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好的帮忙法子,就是捐钱给我们绥远的守兵买皮衣,我们打算买一万件皮衣运到绥远去!”
“一万件!”老熊把一只指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柜台。
我把募捐宣传单一边分发给众人,一边念着:
“多捐一大枚,多打死一个敌人!”
店老板最先拿出两角票来,买客中的一个老太婆也把篮筐里的一张三十枚的铜子票,颤动着手摊在慧手里的捐册上:
“女先生,我的孩子也当兵,只要那些打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兵哥哥不要冻出病来!我虽然老不中用了,不过您女先生要叫人缝皮衣的时候,请到那对直的胡同里叫一声老二姆!”老太婆细小的眼睛里蓄着无限悲悯和温情。
“谢谢您,好太婆!”慧用钢笔在募捐册上划了一阵子后,嘶的一声把收条撕下来给店主人和老太婆。
接着我们又移近一家油盐店去。
突然一种皮靴声向我的身边冲了过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把头一抬,看见一个警官站在我的身旁边,用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接着像觉察出我的什么似的,把眼皮一皱,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色。
“浑蛋!谁叫你们捐钱给人家?”
慧走上警官的身边去,温和地说:
“官长,我们学生是出来捐些钱给绥东的抗敌弟兄的……”
“谁跟你说话!”警官粗暴地叫了一声,接着又冲过两三间店前去:
“谁敢捐钱的,我就要带他上区署里去!”
“汉奸!”一声孩子的尖叫。
我们三个冲出了围看热闹的人群,一直向街的那头走去,当我们走了一百步脚远的时候,慧挡住了一辆洋车:
“先生,请捐些钱给绥东的守土官兵吧!”
“我只剩下还车钱呵。”坐在车上的西装青年红了红脸。向车夫:
“跑吧,尽站着干吗?”
车夫反而把洋车停放在地上,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一边问:
“是不是打日本鬼子?”
“打日本鬼子!我们绥东的守兵在战壕里又寒又饿……”
“呵!”车夫兴奋着,把血红的眼睛睁得大大,回转头去对车上:
“先生,请先把车钱给我吧!”
车夫接过了车钱,又从踏板下拾起四个铜板:
“呵……让我来捐吧……一毛又四个大子……”车夫咧着嘴巴,作着胜利的笑。
慧刚收下钱在动笔写收条,突然先前的那个警官又追了过来,抡动着臂膀:
“走,走!”
“走干吗?我愿意捐钱救中国!”车夫跳起来嚷着。
“浑蛋!你敢?”警官把拳头在车夫的面门上摇了摇,突地一手来夺慧手里头的捐册,老熊捉住了警官的胳膊。
“你有良心么?你有良心么?”慧在老熊的掩护下伤心地哭了。
这时在铁桶般围着的观众中,挤出了一个八九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的小女孩,后面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弟弟,移近慧的身边:“姊姊!姊姊!”小女孩摇着慧的身子,把手里的几个铜板塞在慧的手里,后面的小弟弟也争了上来,把小手里的一个铜板高高地举了上来
。
慧很快地从小弟妹的手里接过钱来,低下头去在两人的小手上轻轻地吻了两下,晶莹的泪珠滴落在两只小手心上。
警官茫然地呆望着,观众们的眼睛里炽燃着愤怒和爱怜。
(选自《百家散文名作鉴赏》,有删改)
10.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E)
A.我们上街募捐带着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的大红印的捐册和募捐宣传单,这透露出当时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是有组织的。
B.慧对店老板说“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他露出惊惶的神色,因为他看出来我们要向他募捐。
C.警官来到我身边,用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并且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色,因为他怀疑我们募捐对抗日能起什么作用。
D.我们向坐在洋车上的西装青年募捐,他以只剩下还车钱来推托,我们只好向车夫募捐,车夫欣然捐出了一毛又四个大子。
E.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所写的内容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这样写使文中记述的募捐这件事真实可信。
解析:B项,“他看出来我们要向他募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错误,应该是他害怕我们失掉绥远,日本兵打过来,他再不能在北京城里做买卖。C项,“他怀疑我们募捐对抗日能起什么作用”分析错误,应该是他存心破坏抗日,压制老百姓的抗日热情。D项,“我们只好向车夫募捐”概括错误,应该是车夫主动问是不是打鬼子,然后自愿捐款。
11.作品中慧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分析作品中的形象,要从人物的言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举止入手,结合故事情节进行。慧和同学们自告奋勇地走上街头为士兵募捐,说明她很有爱国热情;遇人总是细细讲解,说明她很有耐心,也很会说理;遇到警官的阻挠她不退缩不放弃,说明她意志坚定;面对不同的人,她有不同的态度,说明她爱憎分明。解答时,要先给出一个结论,然后概述故事情节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①热心救国,耐心坚决: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极走上街头为守土将士募捐冬衣,耐心地给民众讲援助前线的道理,遇到反动警官的阻挠也不放弃募捐。②认准关键,善于说理:既从反面向受众讲明老百姓不帮助守兵将造成国土沦丧、老百姓生活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又从正面说明只要老百姓肯出力帮忙就会有好结果,以此劝说群众捐钱为守土将士买皮衣。③心怀真诚,爱憎分明:她对捐款救国的人充满感激,以感谢的口吻称呼老太婆为“好太婆”,轻吻小姐弟的小手,并流下晶莹的泪珠;对阻挠捐款的警官愤怒地斥责其没有良心。
12.作品是怎样描写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对捐款群众的描写简要分析。
解析: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很多,总的讲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细分则有肖像(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等等。解答时,要结合文本一一比照,然后作具体说明。需要注意的是题干要求“结合对捐款群众的描写”,故而解答时不能仅仅局限在主人公身上,还应分析作品是如何描写捐款者的形象的。
答案:①正面描写。语言描写:描写车夫跳起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嚷道“走干吗?我愿意捐钱救中国!”活画出车夫赤诚爱国、敢于抗争的形象。动作描写:描写小女孩把几个铜板塞在慧的手里,小弟弟把铜板高高地举上来,表现了他们捐款的毫不犹豫。神态描写:描写老太婆细小的眼睛里蓄着无限悲悯和温情,形象地表现了她对前线将士的体恤;描写车夫捐款时咧着嘴巴,作着胜利的笑,真实传神地表现了他对自己捐款救国之举的自豪。②侧面描写:描写观众们的眼睛里炽燃着对警官的愤怒,对捐款小姐弟的爱怜,更加突出了小姐弟纯真的形象。③反面衬托。描写警官凶恶地压制群众的抗日热情,反衬了捐款群众体恤前方将士、抗日爱国的赤诚情怀。(答对三点即可)
13.作品第一段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作品为什么以景物描写为开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第一问,从“冷风”“寒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青紫”等词语不难看出景物是寒冷的,从“黄沙飞腾”、“遮蒙了视线”等可以看出环境又是灰暗的。第二问实际上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而言,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这是考生在复习中要认真识记的。解答时对照这些“作用”,结合文本作分析,难度就不大了。
答案:特点:①灰暗;②寒冷。理由:①渲
( http: / / www.21cnjy.com )染寒冬的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②突显为给前线将士置办御寒衣物的急迫,并使下文青年学生为给前线将士置办皮衣而进行的募捐合情合理。③反衬下文募捐者和捐款者的爱国救国热情。④暗含当时国难当头、国运颓败的情势。(答出三点即可)
四、语言运用
14.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解析:解答此题,应首先确定扩展的中心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是“银杏树”,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银杏树”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或说明性质的文字。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③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答案:示例:曾经在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