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节选)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劝学(节选)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7 18:3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学(节选)
练习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金就砺则利
砺:磨砺。
C.而绝江河
绝:横渡。
D.金石可镂
镂:雕刻。
解析:B项,砺:磨刀石。
答案:B
2.找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A项,“有”同“又”,“暴”同“曝”;B项,“生”同“性”;C项,“知”同“智”。
答案:D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B项,名词用作动词,其余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日:每天。C项,上:向上。D项,箕畚:用箕畚。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D.车柔以为轮
解析:C项,指烂木头或比喻不可造就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今义相同。A项,古义为“广博地学习”,今义为“学问广博精深”。B项,古代专指长江、黄河,今泛指一切江、河。D项,古义为“把……制成”,今义为“认为”。
答案:C
5.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C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B项,介词结构后置。D项,判断句。
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
劝 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 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①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②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③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 ”孔子畏④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 ”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集释》,有改动)
注:①说:说教。②堇(jǐn):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彰:明显,显著。
B.圣人生于疾学
疾:痛恨,厌恶。
C.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益:更加,越来越。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
解析:B项,疾:勤奋。
答案:B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尊师”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解析:C项,把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错,孔子是颜渊尊敬的老师。
答案:C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解析:结合句式和虚词断句。句式如“在于……”“在于……”文言虚词如用于句尾的“矣”“也”,用于句中的“则”“而”等。
参考答案: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2)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解析:第(1)句“疾”,勤奋;“信”,被人信从;“论”,被论述阐明。第(2)句“胜”,依循;“行”,推行。
参考答案:(1)勤奋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言论必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必定被人论述阐明。
(2)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
参考译文:先王的礼教,没有比孝更荣耀的,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忠更显赫的。忠孝,是君主和父母所最希望的。显荣,是子女和人臣所最向往的。然而君主、父母的愿望不能实现,子女和人臣的愿望不能达到,这是由于不懂理义。不懂理义,是由于不学习。
有志于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通达而又有实际的学问,我不相信他不会成为圣人。出现圣人天下就平治,圣人在这个国家出现,这个国家在天下就有重要地位;圣人在那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在天下就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师的。尊重老师,就不能计较老师的贵贱贫富,如果能这样,名号就显赫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教育弟子,不管被教育者的轻重、尊卑、贫富,而要看被教育者是否能接受他的理论。如果被教育者值得教,其他事情都好办,这种学生,老师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老师要他学的,他都能学成功,这种学生将来是可成为圣人的,圣人之成是由于勤奋学习。不勤奋学习而能成为魁士名人的,不曾有过。
勤奋学习的关键在于尊重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言论必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必定被人论述阐明。所以,亲自登门去教人,学生是不会接受他的教育的;招呼老师来教,学生也不会接受他的教诲;自卑的老师,学生不会听他的教导;贬低老师的学生,也不会听老师的话。老师如果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勉强去教育人,想要推行自己的道、使自己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 学习的人,处在不接受教化,不听教诲的地位,自行其是,却期望名声显赫、自身安逸,这好比怀着腐臭,却希望它发出香气,又好比进入水里,却又怕沾湿衣裳。
凡是说教讲学的人,是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不是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今世说教讲学的人,多数不能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反而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不能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反而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这好比抢救落水的人,却反而把一块石头绑在他身上让他沉下去;又好比给人治病却把毒药给他吃,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世道更加混乱,不肖的君主更加糊涂昏庸,也就是由此而产生了。
所以做老师所要从事的,在于以理服人,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推行其信条。理能服人,信条能为人接受,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就不敢轻慢老师了,就是上至天子来拜见老师,老师接受他的朝拜,也不觉得惭愧。凡是师徒相逢,能否互相融洽,那不敢肯定,如果老师违背常理,放弃自己的信条,去追求不一定能实现的融洽关系,而希望人们尊重他,这不也很难吗 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有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可以看出来;有老师的,可以看出来。那些无父而又无师的人,他在道路上行走,怎么能看不出呢 ”这是说侍奉老师就好像侍奉父亲一样啊。曾点派曾参出去办事,曾参过了期限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曾参恐怕是死了吧 ”曾点回答说:“你们虽然担心,但有我在,他怎么敢死呢 ”孔子被拘禁在匡,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有老师在,我怎敢死呢 ”颜回对待孔子,就好像曾参侍奉他的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敬老师到这个地步,所以,老师用尽他的智慧把所有的知识教给那些尊敬自己的学生。
三、语言表达
10.《劝学(节选)》第3段谈到了“积累”“坚持”“专一”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请你再分别写出与其相对应的一句名言。
积累:
坚持:
专一:
解析:有关揭示“积累”“坚持”“专一”的名言名句很多,只要能符合其立意即可,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找相关名句。
答案示例:(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专一:)目不能两视,耳不能两听,手不能两事。
11.将下面的句子填写在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连贯。(只写序号)
政治上,荀子主张礼治法治并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所以他的一些思想又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荀子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     ,     。这本身仍是唯心主义的。但荀子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     ,     。
①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
②同时主张“法后王”,同意武力兼并天下,用法禁、刑赏治理国家
③一方面很重视“王道”,提倡“礼义”
④成为有知识有修养的人
⑤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积善成德”
⑥“其善者伪也”即经过后天改造才变善
解析:③②说明荀子的政治思想,根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面”“同时”可判断③在前,②在后;①⑥说明荀子对人性的看法,由“恶”变“善”,故先排①后排⑥;⑤④说明荀子对学习的看法,只有“努力学习”“积善成德”,方能成为有修养之人,故先排⑤后排④。
答案:③②①⑥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