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2016届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7 23: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个同学自编历史剧本,出现以下片段:一位商人慕名
①来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
②拜会了文艺复兴先驱莎士比亚
③探讨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
④欣赏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应该修改的片段有(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4世纪早期,与但丁同时代的乔托开始冲破中世纪的艺术模式,赋予他作品中的人物以人性,背景是有实际作用的风景.乔托的绘画几乎全是宗教题材,但他对画面的处理摆脱了中世纪风格,使人文主义精神取得一定的进步.乔托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宪章运动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文艺复兴时期
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4.人们认识世界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以下两图分别是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绘制的世界地图.造成欧洲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5.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  )
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6.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7.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
A.是为了抢占殖民地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C.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8.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下列选项属于两者一致的是(  )
A.革命任务都是反对殖民统治
B.革命都有利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革命最终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革命过程都非常顺利
9.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下列属于马克思的理论或实践的是(  )
A.领导英国宪章运动
B.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C.建立正义者同盟
D.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10.歌声中的历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有关《国际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
B.词作者是欧仁 鲍狄埃
C.谱曲者是狄盖尔
D.攻占巴士底狱也是创作背景之一
11.针对某一事件,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当时的一位官员则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场改革(  )
A.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
B.使农民获得完全解放
C.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改革
D.摆脱了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12.《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即”载明只为心中,最能体现“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是(  )
A.发展近代工业
B.允许土地买卖
C.加强中央集权
D.生活习俗西化
13.“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改变了内陆交通面貌的是(  )
A.汽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14.图为一幅名为《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的漫画.
此情景出现的重要推动因素是(  )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工业革命
D.Z第二次工业革命
1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图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同盟和德意奥三国协约
B.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
C.一战期间德国是英法俄、奥意的共同敌人
D.一战期间英法俄三国为正义的一方,德意奥为非正义的一方
16.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取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流感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战争的非正义性是导致这次流感发生的直接原因
C.战时广泛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导致了流感传播
D.只有战争期间才会有大规模的流感发生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18.1778年5月30
日,伏尔泰与世长辞.朋友们把他的遗体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塞里埃隐修院,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安放在一座大理石墓里,并且在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以下史实能够体现这句话的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独立战争
③法国大革命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生产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和人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执著探索,迎来了近代自然科学灿烂的春天.其中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现代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的是(  )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
D.生物工程技术
20.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俄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斗争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三年国内战争
D.八一九事件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如图最能说明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已经具备.______(判断对错)
22.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______(判断对错)
2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战争,其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______(判断对错)
24.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这个画家与梵高应属于同一流派.______(判断对错)
25.1859年法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的发表,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______(判断对错)
26.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获得独立.______(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______被推上断头台;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将国王______也推上了断头台,推进了法国大革命.
28.18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______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了“______时代”.
29.1848年《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917年俄国______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18分).
30.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途径、政治制度的选择因国情差异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上,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17世纪初,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力图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国王绕开议会征税,经常与议会发生冲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专制王权的不满。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引发了一场革命,诞生了一种崭新的制度。
﹣﹣选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
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作者所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的什么制度?它是通过什么文献开始确立起来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自由而战】
材料一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马丁 路德 金1963年8月的演说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华盛顿的“有所为”含义。材料二中,签署《解放宣言》的美国总统是谁?
【为民主立法】
材料三
摘自《人权宣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2)《人权宣言》是哪个国家的文献?据材料指出哪些规定体现出它在为民主立法?
【为统治而变】
材料四
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
(3)材料四中的“危险”指的是什么?沙俄政府是怎样满足农民阶级利益的?
32.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俄)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摘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材料三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项目
1932年
1937年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2
1
2
1
拖拉机
2
1
2
1
电力
7
4
3
2
石油
2
1
2
1

5
4
3
2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编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和实行该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2)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推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分析该经济政策中的粮食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个同学自编历史剧本,出现以下片段:一位商人慕名
①来到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
②拜会了文艺复兴先驱莎士比亚
③探讨了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
④欣赏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应该修改的片段有(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解答】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代表人物有但丁、达 芬奇和莎士比亚.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达 芬奇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和《罗密欧和朱丽叶》.
故选B.
 
2.14世纪早期,与但丁同时代的乔托开始冲破中世纪的艺术模式,赋予他作品中的人物以人性,背景是有实际作用的风景.乔托的绘画几乎全是宗教题材,但他对画面的处理摆脱了中世纪风格,使人文主义精神取得一定的进步.乔托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B.宪章运动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文艺复兴时期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此题考查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14世纪早期,与但丁同时代的乔托开始冲破中世纪的艺术模式”,“使人文主义精神取得一定的进步”可知,乔托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A项新文化运动时期是1915年开始的.B项宪章运动时期是1836﹣1848年间的事.C项启蒙运动时期主要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
故选D.
 
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此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根据题干所给提示信息:“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到东方掠夺财富,而传播宗教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
故选D.
 
4.人们认识世界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以下两图分别是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绘制的世界地图.造成欧洲人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
【解答】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欧洲人在15世纪和16世纪中期绘制的世界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从整个世界来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世界文明的交流开始由分散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演变.
故选A.
 
5.一位史学家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原本不是一场民主运动,但它在结果上却是一场民主运动.这里的“结果”主要是指(  )
A.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D.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独立战争,旨在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1775年﹣﹣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答】A.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体,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是美国南北战争;
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故选A.
 
6.有人说: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分别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其中“外部障碍和内部障碍”指的是(  )
A.英国殖民统治和农奴制度
B.封建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
C.英国殖民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D.封建专制统治和黑人奴隶制度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察知识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影响,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影响,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分.
【解答】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所以独立战争的外部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和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矛盾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故扫除的内部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故选C.
 
7.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
A.是为了抢占殖民地
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C.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
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考点】《人权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解答】依据题干“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判断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积极影响.1804年,拿破仑废除共和制度,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史称拿破仑帝国),实行军事独裁.拿破仑发动了对外战争,对外战争打击了封建势力,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故选B.
 
8.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下列选项属于两者一致的是(  )
A.革命任务都是反对殖民统治
B.革命都有利于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革命最终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革命过程都非常顺利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二者的相同点.
【解答】A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反对殖民统治;C项英国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项美国革命过程并不非常顺利,而是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论是美国的独立战争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是反对封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革命成功后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B.
 
9.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他将知识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下列属于马克思的理论或实践的是(  )
A.领导英国宪章运动
B.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C.建立正义者同盟
D.领导巴黎公社运动
【考点】《共产党宣言》.
【分析】本题考查了马克思的主要活动.
【解答】据所学知,1848年,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B项属于马克思的活动.ACD三项都不属于马克思的活动,可排除.
故选B.
 
10.歌声中的历史:“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有关《国际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
B.词作者是欧仁 鲍狄埃
C.谱曲者是狄盖尔
D.攻占巴士底狱也是创作背景之一
【考点】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
【解答】《国际歌》1871年之后,攻占巴士底狱在1789年,因而D攻占巴士底狱也是创作背景之一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故选D.
 
11.针对某一事件,列宁说:“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当时的一位官员则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这场改革(  )
A.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资本主义发展
B.使农民获得完全解放
C.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全面改革
D.摆脱了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的知识点.
【解答】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保留的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却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A.
 
12.《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即”载明只为心中,最能体现“增强了民族力量”的是(  )
A.发展近代工业
B.允许土地买卖
C.加强中央集权
D.生活习俗西化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应重点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增强民族力量”判断是发展进度工业.链接课本知识: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故选A.
 
13.“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改变了内陆交通面貌的是(  )
A.汽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解答】根据工业革命的成果可知,飞机是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汽车是德国人卡尔 本茨发明的,汽船是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火车机车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18世纪以前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火车.
故选B.
 
14.图为一幅名为《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的漫画.
此情景出现的重要推动因素是(  )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工业革命
D.Z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由图片《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可知,当时已经出现了垄断组织,而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它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故选D.
 
15.“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图是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形势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同盟和德意奥三国协约
B.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
C.一战期间德国是英法俄、奥意的共同敌人
D.一战期间英法俄三国为正义的一方,德意奥为非正义的一方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结合题干中的示意图及所需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一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即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意奥三国同盟.
故选B.
 
16.杰里本特里在《新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取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  )
A.流感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战争的非正义性是导致这次流感发生的直接原因
C.战时广泛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导致了流感传播
D.只有战争期间才会有大规模的流感发生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应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蔓延”可知,导致流感传播蔓延的原因是一战时期陆路和海上贸易中人员的往来造成的.
故选C.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应把握一战期间意大利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一战期间,意大利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一战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一战期间,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加入了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故选D.
 
18.1778年5月30
日,伏尔泰与世长辞.朋友们把他的遗体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塞里埃隐修院,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安放在一座大理石墓里,并且在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以下史实能够体现这句话的有(  )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独立战争
③法国大革命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解答】题文中的“伏尔泰、他的思想遍布世界”是解题的关键.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都是受启蒙运动的影响,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受到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
故选C.
 
19.生产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和人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执著探索,迎来了近代自然科学灿烂的春天.其中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现代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的是(  )
A.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
D.生物工程技术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由题干中“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爱因斯坦的相关知识.
【解答】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故选C.
 
20.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俄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斗争是(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三年国内战争
D.八一九事件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的认识.
【解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联系所学可知,1918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故选B.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如图最能说明开辟新航路的条件已经具备. 正确 (判断对错)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解答】航海技术的提高、罗盘针的使用、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提高、强大的物质基础和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均为新航路开辟的成为可能,具备了充足的条件.
故答案为:
正确.
 
22.拿破仑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对内颁布《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 √ (判断对错)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
【解答】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国家政权,史称“雾月政变”.对内,拿破仑《法国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完善了世界法律体系,奠定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秩序,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对外,他五破反法联盟的入侵,沉重反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制度,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故答案为:
√.
 
2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的战争,其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 (判断对错)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分割世界而发动的.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市遇刺身亡,这就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故答案为:
√.
 
24.1876年春天,阳光明媚,某画家背画夹到野外写生,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处景物,同一个角度,画出的三幅作品景物色彩却不一样,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这个画家与梵高应属于同一流派. √ (判断对错)
【考点】近代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梵高的艺术.
【解答】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梵高是荷兰的一位有世界影响的画家,《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呈现出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及新鲜感.
故答案为:
√.
 
25.1859年法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的发表,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 (判断对错)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相关内容.
【解答】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所以题干中说达尔文是法国人错误.
故答案为:
×.
 
26.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获得独立. √ (判断对错)
【考点】《独立宣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宣言》发表的作用.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标志着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即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故答案为: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 查理一世 被推上断头台;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将国王 路易十六 也推上了断头台,推进了法国大革命.
【考点】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1793年,将国王路易十六也推上了断头台,推进了法国大革命.
故答案为:
查理一世;路易十六.
 
28.18世纪中期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 蒸汽时代 时代”;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人了“ 电气时代 时代”.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解答】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机器获得了持续而稳定的动力,也使人类跨入到“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出现了研究、探索和发明创造新热潮;历史上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故答案为: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9.1848年《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917年俄国 十月革命 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
【考点】《共产党宣言》;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十月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终于从理论变为现实.
故答案为:
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
 
四、材料解析与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18分).
30.近现代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途径、政治制度的选择因国情差异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上,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17世纪初,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力图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国王绕开议会征税,经常与议会发生冲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专制王权的不满。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引发了一场革命,诞生了一种崭新的制度。
﹣﹣选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
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英国的霸权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作者所推崇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的什么制度?它是通过什么文献开始确立起来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考点】材料解析题;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本题考查君主立宪制度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解答】(1)由材料一“17世纪初,英国国王宣扬‘君权神授’,力图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国王绕开议会征税,经常与议会发生冲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权利受到侵害,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专制王权的不满.他们利用议会同国王展开斗争”可知,这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由材料二“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
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君主立宪制度,它是通过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而确立起来的.
(3)由材料三“’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可知,英国霸主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有,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建立起了先进的君主立宪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新航路开辟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同时英国还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故答案为:
(1)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殖民地广阔.(任答两条即可)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自由而战】
材料一
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材料二“一百多年前,一位伟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
﹣﹣马丁 路德 金1963年8月的演说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华盛顿的“有所为”含义。材料二中,签署《解放宣言》的美国总统是谁?
【为民主立法】
材料三
摘自《人权宣言》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2)《人权宣言》是哪个国家的文献?据材料指出哪些规定体现出它在为民主立法?
【为统治而变】
材料四
1861年改革是国内外形势挑战的结果。当时的俄国,危险和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实行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分配。
(3)材料四中的“危险”指的是什么?沙俄政府是怎样满足农民阶级利益的?
【考点】材料解析题;美国独立战争;《人权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和林肯的知识.
(2)本题考查《人权宣言》的内容.
(3)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
【解答】(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民主政治;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
(2)据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可知人们生来自由平等;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出它在为民主立法.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俄国长期存在的农奴制面临危机,农奴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多.农奴获得解放,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故答案为:
(1)“有所为”: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民主政治;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林肯.
(2)法国.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危险:农奴制面临危机.农奴获得解放,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32.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全集》
材料二
(苏俄)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摘自齐世荣《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
材料三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项目
1932年
1937年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2
1
2
1
拖拉机
2
1
2
1
电力
7
4
3
2
石油
2
1
2
1

5
4
3
2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编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和实行该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2)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推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材料分析该经济政策中的粮食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考点】材料解析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3)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解答】(1)1918年﹣1921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期间,为了保障战争胜利,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实施了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措施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
(2)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把社会主义与商品、货币、市场关系联系起来.新经济政策是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可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第二小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包括: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1928﹣1937年先后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
故答案为:
(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保障战争胜利,向社会主义过渡.
(2)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成就: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原因: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1937年先后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2016年10月7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