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高中化学必修2
与选修教材的衔接与整合【整合说明】
新课程教材面对全国众多学校的广大学生编写而成,各个学校一定要根据本学校学生的实际,编写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下面我就我校的教材整合情况给大家做一汇报,仅供参考,不妥之处尽请批评指正。教学整合的目的
依据我校实际,有以下理由:1.时间紧,任务重
课时:高一3节、高二4节、高三5节。2012——2014高考化学试题对于我们西部省份还是很难的,所以,高一、高二完成新课教学必须进行教材整合。2.概念整合,避免重复
必修与选修的重复过多,头绪繁多,编排凌乱,必修中知识讲解蜻蜓点水,选修重新讲解。还教师和学生一个条理化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3.有序教学,节约时间
形成知识整体,让更多的优秀学生吃得饱,腾出更多的时间向更宽广的领域发展。避免了知识的低层次重复出现,将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极其相似重复内容在必修中一步到位,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原电池、化学电源(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限度。不完全局限于必修的范围内,而是将选修4的部分内容移植到必修中去,讲选修4时不再重复。4.集中精力,重点突破。
在选修4中只要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加以拓展和延伸,集中精力讲解如化学平衡专题(平衡移动、平衡常数、等效平衡、平衡图像);电解专题(电解、电镀);反应热计算、盖斯定律应用等专题。5.相互铺垫,相互衔接
教学中既有概念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又有必修与选修知识的衔接和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发展空间。一、高中化学必修2与选修4教材的衔接
与整合
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与《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第一、二、四章内容相对应、相衔接。(一)必修2与选修4的异同点
1.其相同点是: 由上表不难发现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选修4的第一、二、四章内容的重叠程度还是蛮大的;。必修1与选修4的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有较大的关联,根据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好这个实际,我们将必修二的部分内容拓展达到选修4的低层次要求。2.二者区别点是:
必修2以定性分析和描述为主,提出问题,点到为止,面面俱到,着重培养学生的公民化学素养。
选修4则以定量推理为主,从深层次揭示化学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的一定的专业化学素养。(二)教学的具体实施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为了避免低层次重复,我们将二者知识相似点进行整合。
1、化学反应与能量
必修2教学:完成化学键与能量变化、吸放热反应、中和热、燃烧热。拓展键能与反应热关系计算,简单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选修4教学:重点焓变计算,盖斯定律应用。2、化学能与电能
必修2教学:原电池工作原理、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及金属的腐蚀和原电池保护法等。形成原电池知识体系。
选修4教学:电解原理,电解应用(氯碱工业、电镀、电解精炼)及点解计算,电解法保护金属等。 3、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必修2教学:将必修二与选修4第一、二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整合;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建立和特征进行整合,这些内容在选修4教学中不在重复。
选修4教学: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图像特点、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及综合运用。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及判断。 二、必修2课程内容与选修3模块的衔接与整合
初中化学已经学习原子结构、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所以,高中化学必修2应当对原子结构全面整合,特别是核外电子排布上升高度;元素周期表在初中1-18号元素的基础上,延伸到1-36号元素及主族元素的电子排布。
第一节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复习初中)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核外电子排布(延伸选3,很好的解 释元素的多种价态,特别是中间价态)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卤族和碱金属为例;同周期元素的递变性)
第四节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第五节 共价键参数 常见分子的极性(延伸选3)三、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及第四章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衔接与整合
新课程普通高中课程中,将有机化学知识内容分为两部分:必修模块《化学2》中的一部分与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
必修模块中将有机化学知识分在第三章《重要有机化合物》和第四章《化学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介绍,着重介绍了生活中几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简单介绍了其物质的基本结构,以及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识较为基础。 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了解石油化工等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食品中所含的常见有机化合物,初步掌握如何合成自然界中难以得到的有机化合物,感受有机化学的用途和乐趣,为学生提供有机化学的入门这是,从而为学习有机选修模块大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必修模块中,并未注重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知识无法连接成网络结构,造成知识过于零碎。而《有机化学基础》是建立在必修模块的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系统性的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必修基础+选修提升”的结构体现了新课标的螺旋式上升的目的,减轻了文科学生的负担。但对于理科学生来说,这两者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两者之间的学习转换过程中会有很大的不适应;两者重复的内容也较多,学生在学习完必修模块的典型有机化合物后,隔了很长时间再去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遗忘较多,且不够系统,这样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这对于高中有限的教学时间是不利的。所以,将必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同选修模块中的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课堂效率,系统的建立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第一章 烃(形成完整的烃的概念)
第一节 甲烷 烷烃(命名、同分异构)
第二节 乙烯 烯烃
第三节 乙炔 炔烃 (不饱和烃的归纳与整合)
第四节 苯 芳香烃
第五节 煤、石油和天然气综合利用(烃的应用)
第二章 烃的衍生物(高二文理区别对待)
高二分科进行。文科只讲乙醇和乙酸及营养物质;理科选修5烃的衍生物进行。四、其他部分的衔接与整合
1.必修1离子反应与选修4的强弱电解质的衔接与整合
2.初中酸碱盐氧化物与高中元素化合物的衔接与整合
3.初中与高中化学实验的衔接与整合(仪器的使用、药品的取用、气体的制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4.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衔接与整合五、整合说明
整合的程度要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照搬别人。但是,整合是非常必要的,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之路,尽可能将师生解脱出来。
树立一盘棋思想,初中与高中整合;必修与选修的整合。
1.阶段性: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个阶段学习有相对独立性。
2.整体性: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呼应,滚动式发展,渐进式强化过程。新旧教材的对比树立一盘棋思想,初中与高中整合;必修与选
修的整合。
1.阶段性: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每个阶段学习有相对独立性。
2.整体性: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呼应,滚动式发展,渐进式强化过程。
五、教学体系反思必修1的学生实验整合实验一.物质的分离 提纯、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
1.蒸馏、萃取的分离操作;
2.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二.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的性质;
2.过氧化钠的性质;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
4.焰色反应;实验三.镁铝、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1.镁铝的性质;
2.氢氧化铝的制取及性质;
3.Fe2+、Fe3+的转化及检验;
4.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四.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1.氯气、氯水的性质;
2.Cl-的检验;
3.二氧化硫的性质;实验五.硫、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1.浓硫酸及硝酸的性质;
2.氨气的制取及性质;
3.铵离子的检验教学建议: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探究性。
2.注意教学的阶段性与整体性,阶段性立足现在;整体性立足全局滚动发展。
3.注意新旧教材的兼容性,高考仍在过渡。
4.元素化合物与双基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5.必修与选修的衔接,必修是选修的基础,选修是必修的加深。
必修2的学生实验实验一.元素周期律的探究
1.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二.化学反应与能量
1.化学反应与热能;
2.原电池原理;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1.苯的性质;
2.乙醇的性质;
3.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谢谢大家!恳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