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课件24张PPT。绪 言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天空变得更蓝!环境更优美!食物更丰富!交通更便捷!一:什么是化学呢?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从分子和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二:为什么要学化学? 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
合成药物—— 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
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
——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利用化学化学在保障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农业方面农药化肥在工业方面人工生产的钻石冶炼钢铁在医药卫生方面SARS疫苗杀菌消毒吸波材料(RAM)高能燃料在航空航天方面食盐调味品、防腐剂化工原料制造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制造盐酸、漂白粉、塑料、肥皂和农药等造纸、纺织、印染、有机合成和金属冶炼等三:人类对化学学科的认识简史第一阶段:发现和使用火人类的生活、生产一天也离不开火,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和利用火的历史,也是人类与火灾斗争的历史。
人类社会能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火的功劳是不可埋没的。1.远古时期: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也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 发现应用产品1、铜的冶炼
孔雀石(碱式碳酸铜) 铜
(翠绿色) (红色)
2、铁的冶炼
铁矿石 铁
3、陶瓷工业
4、酿造业:酒、醋
5、黑火药:硝(硝酸钾)、磺(硫磺)、炭(木炭)
6、纸、染料2.古代化学: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蔡侯纸”的发明者
——蔡伦中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火药——
万户飞天模型中国精美的瓷器——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商代精美的青铜器图2 陕西半坡出土的人面
鱼纹彩陶盆图4 越王勾践青铜剑(春秋战国时期) 图3 东汉“酿酒”画像砖拓 图5 唐代蜡染屏风 清道光官窑粉彩福禄寿纹碗一对,目前市场价30万元左右。 2010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以2.52亿元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女士购得,创造了当时全球瓷器的拍卖纪录。
2010年11月,在英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班布里奇拍卖行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刷新了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令世人震惊。3.近代化学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 学习化学的钥匙第三阶段 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英国科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物理学家、
化学家
——阿伏加德罗 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些观点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其本质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有规律可循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第四阶段:现阶段化学家已能利用各种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探索纳米技术制造出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展前景:众多的权威科学家阐述,化学不会消亡,将在开发新物质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且化学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逐个放置原子,生成新的物质。 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扫描隧道显微镜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X射线衍射仪,用于测定晶体结构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纳米铜现代化学研究所使用的仪器和制造的新材料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 原来这是聚硅氧烷创造的奇迹。把用聚硅氧烷薄膜制成的鸟笼浸在鱼缸中,氧气能透过鸟笼,维持金丝雀的生命。
第五阶段:未来化学——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将会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了解化学发展史。
3.认识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关注化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化学的作用。
2.化学研究的对象。
3.化学发展史。
学习内容一 化学的作用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1-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2.食盐可用作调味品,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名师归纳】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2.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反馈练习】
1.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B)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都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B)
A.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研究“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C.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学习内容二 化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内容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2.学习化学后,我们不但能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还会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知道如何利用它们来制造新的产品,以及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
【名师归纳】
1.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2.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反馈练习】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化学学习中常见物质的是(C)
A.衣服、桌子、电视机 B.太阳、宇宙、太空
C.食盐、水、空气 D.精神、意志、力量
2.“神舟十号”飞船上发射的一颗伴随小卫星是多学科协作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其中一定不是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
A.太阳能电池板
B.小卫星内贮存的燃料
C.小卫星绕飞船运动的轨道
D.拍摄飞船运动状态的高倍照相机
学习内容三 化学发展史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2-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古代:火的使用,改善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器、火药、纸等。
2.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3.现代:“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名师归纳】
化学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现代化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成就层出不穷。学好化学,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反馈练习】
1.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B)
A.火的发现和利用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D.目前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几千万种
2.根据化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下列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①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②绿色化学的提出
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④火的发现和利用 ⑤利用先进仪器进行微观探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③⑤② D.④①⑤③②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
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
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啫喱水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字样)。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
二、推进新课
1.介绍什么是化学
教师播放课前制作的有关化学的一组图片。
让学生边欣赏图片边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
(针对上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1—2页内容,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能否做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教师给出准确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教师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2)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学科。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3.化学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展示图片: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4.组织活动
(1)小组竞赛
①列举生活、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②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③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
(2)图片展示
①印度漏油造成孟买海岸污染。
②一些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巴士,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③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④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
⑤工业废料“红尘”滚滚。
教学意图: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衣料需经过化学处理和印染
(2)粮食、蔬菜的丰收需要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
(3)水泥、钢材、玻璃、塑料等化工产品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4)汽油、柴油是许多现代化交通工具的燃料
本节课是化学的起始课,知识性不强,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通过学习化学的发展史和重要作用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多多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来展示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让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无限的向往。同时,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化学的资料,进行网上自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本单元是学习化学的开端。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但对于化学及其特点和应用并不太熟悉,只是感性的、表面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教材编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和特点,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识别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并能够运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媒介,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重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难点 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一、导入新课
师: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正确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下面我们来观察几个小实验。
二、推进新课
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
首先展示胆矾,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然后进行实验。
[演示]实验1-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师:实验1-1(3)、1-1(4)有什么共同特征?
[结论]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讨论]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1—1(3)、1—1(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
(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结论]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蜡烛(纸张、木材)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页关于物理性质的内容)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规范表达的能力。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眼: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3.实践活动
[演示]实验1-2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知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结论]物理性质:两者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怎么区分它们,并将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