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维刚实验学校9月月考高二历史试题
读史使人明智!亲爱的同学们,加油!考试中请注意:
全卷共2道大题,32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准确书写在答案页上;
请用钢笔或中性笔在答案页密封区内填写年级、班级、姓名和考号,请勿遗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1.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近1分钟篇幅报道了《孔子》火爆上映的情况,为影片热映再添一把火。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A.仁者爱人
B.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
3.《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4.“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注重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5.《孔子家语·观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 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孔子不主张对饥民实施救助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能够体现孔子“仁”的思想
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一生狂放不羁。二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7.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老子
8.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会持反对意见的应该是( )
A.花木兰替父从军
B.梁祝化蝶相随
C.商鞅变法
D.神化孔子和孟子
9.“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实际上主张( )
A.为政以德
B.事物是对立和统一的
C.杜绝浪费,勤俭治国
D.无为而治,缓和矛盾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11.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
12.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
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思想分歧的根源是(
)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谈论的问题不同
D.两人有矛盾
1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
A.墨翟
B.庄子
C.荀况
D.韩非
14.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他为“亚圣”。下列儒家思想观点中,属于孟子提出的闪耀着“民本”思想光芒的是(
)
A.“天行有常”
B.“有教无类”
C.“独尊儒术”
D.“民贵君轻”
15.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
A.“弱者道之用”
B.“民贵君轻”
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6.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这反映出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7.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8.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学”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
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民为贵……君为轻”
D.把天理与人性有机结合
20.“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该诗作者主张(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1.“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22.宋代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出体现了理学思想的( )
A.重义轻利
B.仁政思想
C.社会责任感
D.民本主张
23.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24.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目的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25.明清时期,传统儒学得到批判地继承。被称为反封建思想“先驱”的李贽在他76岁时,被万历皇帝以“敢倡乱道,惑世诬名”的罪名逮捕下狱。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不包括(
)
A.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B.抨击君主专制
C.抨击传统观念,追求个性发展
D.反对儒家学说的纲常伦理
26.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是确立中国农业大国地位的“第一农书”,这部著作是( )
A.《史记·食货志》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农政全书》
27.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了(
)
A.经世致用思想
B.致良知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28.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29.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30.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注重实用而非理论研究。他对一部科技著作这样评论:“……专门致力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丈量土地、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部科技著作是( )
A.《石氏星表》
B.《九章算术》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非选择题:(40分)
(20分)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曰:“为政以德”。
—《论语》
(1)结合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主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
(2)据材料二,指出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不同看法。他们的思想又有何一致性 (6分)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4分)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主要主张(6分)
32.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差异。
材料一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要的作用……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
——美国学者卡特
(1)依据材料一、二
,分析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
材料三 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2)根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4分)
材料四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3)依据材料四分析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怎样的局限性 (4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8分)
太原维刚实验学校9月月考高二历史答案页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个小题,共计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40分)
(1)(4分)
(6分)
(4分)
(6分)
(1)(4分)
(4分)
(4分)
(4)
(8分)
2016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60分)
1-----5
CCCBA
6-----10
BCDDA
11-----15
ABDDC
16----20
BDDDB
21----25
CCDCB
26----30
BACBB
二、(主观题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31、(1)建立等级名分制度(克己复礼、正名);德治。(4分)
孟子:人性善;荀子:人性恶;
一致性:都强调用仁、德、礼来加强修养,教化百姓。(6分)
朱熹: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4分)
政治:批判君主专制;经济:工商皆本;思想:经世致用。(6分)
(1)西方:推动西方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中国:多用于迷信、娱乐活动,没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到巨大作用。(4分)
明清之前:领先于世;明清时期:衰落。(4分)
特点:西方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形成强大生产力;
局限性: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4分)
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专制集权高度强化;
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程朱理学束缚了思想。(文化专制)
教育:以四书五经为内容、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不利于科技发展。
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8分)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