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想主题。
过程与方法:赏析文章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对“《我是祖国》”这首歌曲的独特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我的祖国》”的艺术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有如下特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功底相对较差,常写错别字,不敢大胆发言,但他们求学心切,而且有一两个同学较为积极发言,因此,在课堂中需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这一两位同学带动全班,但有时可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也许会有淡忘差生的现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思想感情,激发爱国热情。比较本文与前几篇课文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理解《一条大河》如何使音乐在文字上也有了生动的感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我的祖国》。这首旋律优美、韵味浓厚的歌曲,曾经在一代人的心中掀起波澜,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今天,我们作为祖国新的一代,再来听这首老歌,仍然能够感受到它的美无所不在。现在,我们来走进另一个人的心灵,看看他对这首歌有什么独特的情感?
活动2【活动】预学交流
检查预学
1.作说说作者
刘元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鸭绿江文学月刊社主编、社长。主要作品:小说集《人情》、散文集《西部生命》、《上帝广场》、《表述空间》、《没有初恋》;纪实文学集《黄河悲歌》;纪实长篇《中国钢琴梦》、《钢琴时代》等。
2.检查字、词学习。
1、生字:铆(mào)偌(ruó)大蓦(mó)地
简陋(lóu)浸淫(jìn)(yín)
2、生词:
缠绵:婉转动人。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戛然: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潸然:流泪的样子
活动3【活动】合作探究、精导
三、一读课文,独立思考:
1、文章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没有必要?
2、抒写对“一条大河”这首歌曲的无限钟情作者的记叙和描写有多少层次?你最欣赏的是其中的哪一层次?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9、10、11三个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想表达怎样的感情?根据听歌经历,可将文章怎样划分层次?
(表达对祖国无比热爱、依恋之情;可按初听、再听划分为两个层次。)
五、三读课文,品味第一部分(1——7自然段)。
1、概括段意:回忆童年往事,叙述“我”对“一条大河”这首歌的初次接触。
2、理解、讨论:
①第1、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第1、2自然段,通过小时侯看电影的故事,引出“一条大河”这首歌。第3自然段,通过回忆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影,引起下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1——3段只是为了引出最初对“一条大河”的记忆,却用了不少篇幅,这样写是否妥当?(言之成理即可)。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对这首歌的印象深刻?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哪组找的最多最全。
④第5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说明歌声以深入作者的心灵,激发了他对祖国对新生活的热爱,荡涤着他的精神世界。)
⑤作者通过什么手法使读者体会到这首歌强大的感染力?(对比。如:战士们看电影时的激昂情绪与听歌时的安静对比。“我”听歌前后思想态度的变化等等。)
六、学习第二部分。
1、段意:我听郎朗的演奏,真正领悟“一条大河”包含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关于郎朗演奏“一条大河”给人美妙感受的优美语句,认真品读。
3、思考并讨论:作者如何使音乐在文字上也有了生动的感觉?(①采用通感的手法,将音乐旋律转化为某些动作、画面等具体可感并与旋律相协调的视觉形象。②通过间接描写,强调“效果”的办法使读者感受到音乐的动人力量。③以贴切、精确、生动的比喻传达对音乐的感受。
4、“一条大河”的内涵究竟在什么地方?(小组竞赛,评出优胜。)
活动4【练习】巩固提升
七、总结文章主旨。
本文以朴实、真挚的语言,记叙了在不同的时空听到“一条大河”这首歌的真切感受,赞扬了《我的祖国》这首歌曲不朽的艺术魅力,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的热爱、依恋之情。
八、写作特点与借鉴。
1、技法应用:有条不紊,层层深入地表现中心。
2、语言欣赏:语言充满激情。
3、写作借鉴:对重点部分的细致描写,值得借鉴。
九、训练提升
以“祖国,我想对你说”写一段话,说说你对祖国的情感。
课件16张PPT。导语面对滔滔水声,听了歌颂祖国大江大河的歌曲你有何感想,又有何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元举的《一条大河》欣赏领略他的回忆。一条大河刘元举作者作品简介刘元举,《鸭绿江》文学月刊主编、主编兼社长兼书记。现为辽宁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主要作品:中篇小说《黑马白马》,中短篇小说集《人情》;长篇纪实小说《手相梦》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钢琴梦》;散文集《表述空间》,散文集《西部生命》,散文集《上帝广场》,长卷散文《用镜头亲吻西藏》;长篇报告文学《爸爸的心就这么高——钢琴天才郎朗和他的父亲》等十五部。刘元举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均有获奖作品;这些作品数十次获省级国家级作品奖。其中有首届冰心散文奖等。以下的字词一定要掌握哦!给下列有色的字注音:
潸然(?? ) 简陋(? ?) 偌大(??)?戛然(????)?
矜持(? ?) 饱蘸(???) 蓦地( ) 铆( )
惬意( ) 哼唱(? )? 摇曳( )?浸淫( )
颠簸( ) 角逐﹙ ﹚清泠泠﹙ ﹚ 荡漾﹙ ﹚
解释下列词语:
矜持: 缠绵: 潸然泪下:
浸淫: 偌大: 惬意:
戛然: 蓦地:你做对了吗?订正一下。潸然(shān) 简陋(lòu) 偌大(ruò)?戛然(jiá)?
矜持(jīn) 饱蘸(zhàn) 蓦地(mò) 铆(mǎo)
惬意(qiè) 哼唱(hēng)?摇曳(yè)?浸淫(jìn yín)
颠簸﹙diān bǒ)清泠泠 ﹙líng﹚ 荡漾﹙dàng yàng﹚角逐﹙jué zhú﹚
矜持:端庄严肃;拘谨。
缠绵:婉转动人。
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因受感动而流下眼泪。
浸淫:渐渐积累,逐步扩大。
偌大:这么大;那么大。
惬意:意愿得到满足而感到轻松愉快。
戛然: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蓦地: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突然”。
请欣赏郭兰英演唱的歌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主题歌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作者围绕“一条大河”叙写了哪两件事?各有什么感受?1——7自然段,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听“一条大河”的过程。第8自然段到结束,记叙了作者第二次听“一条大河”的过程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这首歌带给作者的心理感受。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巨大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太美了,太有韵致了!
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我来谈谈感受全文充满了对比和反衬。
??? 首先,是童年时代那奇特的看电影的经历。文章的笔力集中在看电影的特点上:电影票虽然很便宜,但是,仍然一票难求。文章写这种院墙外看电影,是为了和日后听音乐天才郎朗演奏钢琴曲作对比。为了引出这首歌曲的特殊印象,作者又把它和一般的歌曲加以对比:不像一般战斗歌曲那样要让人尽情“狂唱不已”,而是需要“委婉轻柔地哼的”。这一切都为了引出听天才钢琴家郎朗演奏《一条大河》。 纵观全文,花这么多的篇幅,似乎有点过分。但是,这种印象的特点是柔婉动人,与后来听钢琴演奏并没有集中在柔婉这一点上把二者深刻地贯穿起来。《一条大河》如何使音乐在文字上也有了生动的感觉? ①采用通感的手法,将音乐旋律转化为某些动作、画面等具体可感并与旋律相协调的视觉形象。②通过间接描写,强调“效果”的办法使读者感受到音乐的动人力量。③以贴切、精确、生动的比喻传达对音乐的感受。 郎朗简介198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
3岁开始学习钢琴,
9岁获得全国钢琴比赛第一名;
11岁获得德国第四届青少年国
际钢琴比赛第一名;
13岁获得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
青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
15岁进入美国著名的科蒂斯音乐
学院深造,3个月后签约美国著名
文体经纪公司IMG;
1999年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
上,因紧急替代生病的钢琴演奏
家安德鲁·瓦兹而一举成名;
目前郎朗和世界一流交响乐团都有
合作,每年全球巡演约150场,是近
年世界上最受瞩目的钢琴演奏家。 这篇散文的特色,一是歌曲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情感是普通人心中都有的一种美好动人的情感。二是歌曲的旋律是柔美的、柔婉动人的。三是歌词中的意象、形象既是大众化的,又充满诗意,特别是它们既都直观可感又都很有特点,很容易激活中华儿女的生活经验。比如说热爱和平、不怕战争,只用了两个可感的意象(好酒、猎枪)就表现出来了。将文字难以表述的属于听觉的音乐表现了出来。如下几点:①用视觉来表现。“像灵巧的船桨划开了宁静许久的画面,那清凌凌的波纹舒缓地荡漾开来”,这个画面和音乐旋律的轻盈、柔缓是协调一致的。②文中先用一个动作暗示乐曲开始时的柔和、轻灵,即“郎朗的手像气功状态中的起式,缓缓地飘落在键盘上”(尤其是“飘”字)。③用了比喻和通感。上述①、②点都用了比喻+视觉,即“通感”的手法。④用了“效果”手法。看完电影出场后的美好心情是一例,“排箫般共鸣”“合唱”等也是一例。
?1.郎朗的双手像树叶样“飘落”在键盘上,又“像灵巧的船桨划开了宁静许久的河面”,这两个比喻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答:音乐会的气氛非常宁静,是演奏者和听众为了突出高潮而营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蓄势;郎朗的动作从容、优雅、灵巧;乐声刚刚响起时是若有若无的、柔和的。? 2.音乐响起时像宁静许久的河面被船桨划开了,那“清凌凌的波纹舒缓地荡漾开来”,请你描述比喻句描写的情景。? 答:那清晰的、柔和的、舒缓的音乐渐渐传播开来。
3、音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声音的存在是短暂的,不可再现的,为了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往往把听觉的感受转化成视觉、嗅觉、触觉等等来描绘,使无形的音乐有生动、形象的感觉。请你模仿该语段的写法,写一个声音(不一定是音乐)片段。 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大河”作为文章题目?
下课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