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死时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当我死时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15:31:47

文档简介

当我死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5.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用美读法,反复诵读体味意境,用自主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层把握诗歌的意象、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2学情分析
新课程要求我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诗歌的鉴赏水平很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在初级阶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通过感情朗读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播放余光中作词、罗大佑演唱视频歌曲《乡愁四韵》。
刚才我们欣赏的令人荡气回肠的《乡愁四韵》的歌词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多年奔波海外的游子随着岁月流逝,乡思之情竟越来越重,越来越难以摆脱,那块遥远而广阔的大陆,成了灵魂的寄托之所。伴似水流年,余光中写下了一首首的怀乡曲,像一块块晶莹的鹅卵石,闪射出岁月冲刷的光辉。下面让我们捡起其中闪亮的一颗《当我死时》,欣赏这首乡愁诗闪烁的光芒。
活动2【活动】出示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活动3【导入】检查预习
PPT展示检查预习。
把第一题的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同桌互改;两人合作,互相说说词语的意思;齐读词语和解释。
活动4【讲授】讲授新课
讲新课。
(一)音频朗读,整体感知
1、PPT展示诗歌,播放陈铎朗诵的《当我死时》音频。
2、为了更好的朗读本诗,先了解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PPT展示——余光中 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 ”之称。台湾现代十大诗人之一,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2岁离开大陆去台湾毕业于外文系,后又留学美国,随家去香港,60年代他曾两度赴美讲学,羁旅生涯使得余光中怀乡心切,乡愁难于排遣,于是他写了许多思乡题材的作品,因写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本诗就是196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时写下的。
指名学生朗读作者及背景介绍。
3、指导朗读,要求读出抑扬顿挫与情感。
问:读时应使用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深情款款的、悠长的、舒缓的。
问:是不是所有的都读成舒缓的、悠长的?本诗有一处实写的内容,是哪里?这一部分应该怎样读?
明确:“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是实写。应该用有些痛苦而又满怀渴望与期盼的语气来读。他为何痛苦?当然是17年的阻隔难以回乡,17年的阻隔难回祖国,所以他的思乡即思国。
4、PPT展示诗歌,播放音乐,教师配乐范读。
5、请个别同学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并请同学们及时评价。
6、学生齐声配乐朗读。
(二)设疑讨论,鉴赏品味
7、PPT展示
(1)在诵读中寻找作者情感宣泄所借助的意象(具体的事物)
学生四人合作小组交流后明确:
长江与黄河的使用
(没有直接说祖国大陆,而是通过具有诗意的想象,由历史渊源,历史文化的联想进入视线)
床的使用
(人只有在疲惫困倦的时候才会想家,想母亲,想回到家里的床上休息)
安魂曲
(想象出来的美感,别人听来可能是吵闹的噪音)
(2)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后明确:条件是安葬的地方要在“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活着的时候不能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先把长江黄河之间的大陆转化为“最宽阔的床”,死也自然转化为“睡”。再是把黄河长江的涛声转化为音乐(安魂曲)。
(3)现实的躯体不过五尺之躯,死后也只能葬六尺之土,现实的听觉也无法同时听到长江和黄河的涛声。诗中的躯体和听觉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后明确:躯体异常庞大,大到可以“睡整张大陆”,同时拥有两个母亲河。
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彻底地拥有祖国、全身心地融入祖国的情感,生前无法满足的情感,愿死后能加倍地补偿。
(4)结尾中作者提到用什么代替回乡?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后明确:用17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
(5)仅仅看了就过瘾了吗?联系全文看看到底怎样,作者才会真正满足?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后明确:死后安葬在祖国,叶落归根(统统留在祖国,获得圆满归宿)躯体安葬在祖国,身心安眠在故土,灵魂获得安宁。
安葬——安眠——安魂
(三)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8、PPT展示 课堂探究
(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后明确: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思念之苦 ;游子的悲凉,对祖国的热爱
(2)选择 “长江” “黄河”这两条河流作为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合作探究后明确:两河是母亲河,象征祖国
(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合作探究后明确:日夜翘首眺望祖国的思乡“中国青年”的形象
9、PPT展示诗歌
全体学生深情朗诵《当我死时》
活动5【活动】拓展延伸
课外拓展
PPT展示,播放FLASH乡愁诗歌欣赏,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通过简单的比较阅读,加深对乡愁诗歌的主题的理解。
活动6【作业】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
让时光倒流,2008奥运会牵动了炎黄子孙的心,台独分子陈水扁选举落选,台湾公投因不得人心而失败,为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提供了良机。请给乡愁诗人余光中写一封信,表达你读他的乡愁诗的感受,并邀请他来北京看2008年的奥运会,圆回乡梦。
活动7【活动】结束语
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是祖国,因此吟唱着挥不去的乡愁,人在海峡的那头,心却在大陆这头。余光中写下的一首首思国怀乡的诗歌,就如同一柄柄撞钟的巨锤,撞响了历史的回音壁,激起了海外游子们普遍强烈的共鸣。他们盼望落叶归根、魂归故里,能安葬在祖国,安眠在故土,让灵魂得到永远的安宁。希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让游子诗人的心愿早日得到实现。
课件16张PPT。当我死时 余光中 出示目标 检查预习音频朗读 整体感知设疑讨论 鉴赏品味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饕tiè?????? ????zhè ??? 鸪???
?liào????? 望 l í?????? ?明
未yàn ??????头lú?????? ?颅餮鹧瞭 黎餍2、理解词语
?liào望:
未yàn :
饕tiè:远远地望。餍,吃饱、满足。这里的“未餍”,是说没看够。传说中凶恶贪食的野兽,比喻贪食。文中形容专注贪婪地看。
检查预习余光中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余光中 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 ”之称。台湾现代十大诗人之一,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2岁离开大陆去台湾毕业于外文系,后又留学美国,随家去香港,60年代他曾两度赴美讲学,羁旅生涯使得余光中怀乡心切,乡愁难于排遣,于是他写了许多思乡题材的作品,因写乡愁诗闻名而被称为“乡愁诗人”,本诗就是196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时写下的。 余光中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设疑讨论 鉴赏品味1、作者情感宣泄所借助的意象(具体的事物) 是什么?
2、结尾中作者提到用什么代替回乡?
3.仅仅看了就过瘾了吗?联系全文看看到底怎样,作者才会真正满足?
1、作者情感宣泄所借助的意象(具体的事物) 是什么?安魂曲
长江与黄河床
2、结尾中作者提到用什么代替回乡?
用17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3.仅仅看了就过瘾了吗?联系全文看看到底怎样,作者才会真正满足?死后安葬在祖国 叶落归根 ( 统统留在祖国,获得圆满归宿)
—— ——
安葬安眠安魂课堂探究1、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选择 “长江” “黄河”这两条河流作为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思念之苦 游子的悲凉,对祖国的热爱两河是母亲河,象征祖国日夜翘首眺望祖国的思乡“中国青年”的形象余光中 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 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课外拓展乡愁诗歌欣赏课外作业请给乡愁诗人余光中写一封信,表达你读他的乡愁诗的感受,并邀请他回国圆回乡梦。再见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