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春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3. 春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16: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体会本文修辞手法,比如拟人等,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习《春》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进一步感受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语言要准确生动,以及节奏的把握。
3重点难点
全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让学生体味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一切景物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故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章自然美中所蕴含的生活的美。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春
一年四季悄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春天在哪里》),好了老师考考你们:这首歌歌唱胃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今天先来欣赏一下现代作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写春的。
活动2【讲授】2.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春》、《荷塘月色》、《背影》《绿》等名篇。
活动3【导入】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lìxīshūdǒu
sǒu
cháo

酿确定嘹
亮撑
伞蓑
笠稀
疏抖
擞安

活动4【活动】二、整体把握文章。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问题:
(1)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
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第二部分:(2-7)
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3)假如你是一个画家,你能根据本文画出几幅图画,并且给每一幅加上小标题。如:____图。
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
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
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
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
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
春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
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
(4)品味鉴赏:说出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____句,因为它写出了春天中的____景物,用____修辞,(或是从____感官来)表达____情,我用_____的语气、语速或语调来朗读。
活动5【活动】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教师明确:嫩、绿、多)
(1)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活动6【活动】四.总结升华: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活动7【练习】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下去认真思考:本文哪些句子分别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哪些词语好?好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