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代人赋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鹧鸪天 代人赋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18:48:58

文档简介

鹧鸪天 代人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相关常识。
2、识记并理解生字、生词。 3、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和不忘国家命运前途的思想。
4、背诵并默写本词
2学情分析
前面我们来学习了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唐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辛弃疾描写春天的词。
3重点难点
1、词的上片“破”和“鸣”字非常传神,简要分析。 2、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做,体会这首词表达的作者的心境。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领悟这两句流露作者什么样的人格精神。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活动2【讲授】初读全诗
1、听范读,要求学生正音正字;
2、生齐读; 3、抽生朗读,指导朗读技巧(声音洪亮,节奏抑扬顿挫,情感自然);
4、再范读。
活动3【活动】思考
(1)、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 (2)、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想象芥菜花的形象,领悟这两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人格精神?
活动4【活动】小结
这首词寓议论、抒情于写景之中。作者以细腻之笔描绘农村的景色,清新疏淡,以粗线条勾勒山和路,其中也描绘了农村美好和充满生机的生活,寄寓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
活动5【作业】作业
背默本诗。
课件13张PPT。
□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鹧鸪天·代人赋①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初读熟悉全诗: 鹧鸪(zhègū)天(tiān)?代(dài)人(rén)赋(fù) 辛弃疾(xīnqìjí) 陌(mò)上(shàng)桑(sāng)柔(róu)破(pò)嫩芽(nènyá),
东(dōng)邻(lín)蚕种(cánzhǒng)已(yǐ)生(shēng)些(sā)。 平(píng)冈(gāng)细(xì)草(cǎo)鸣(míng)黄(huáng)犊(dú),
斜(xié)日(rì)寒(hán)林点暮(líndiǎnmù)鸦(yā)。 山(shān)远近(yuǎnjìn),路(lù)横(héng)斜(xié),
青(qīng)旗(qí)沽酒(gūjiǔ)有人家(yǒurénjiā)。 城(chéng)中(zhōng)桃李(táolǐ)愁(chóu)风雨(fēngyǔ),
春(chūn)在(zài)溪(xī)头(tóu)荠菜(jìcài)花(huā)。 题目解说鹧鸪天·代人赋“鹧鸪天”是词牌,
“代人赋”是题目,
实际写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意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田里的桑树冒出嫩芽,邻居家蚕种已孵出幼蚕。小黄犊在草坡上鸣叫,斜阳映照着带有几分春寒的树林,树林上空飞着一只只回巢的乌鸦。
远的、近的山峰连绵不断,路是纵的、横的、斜的互相交错,有卖酒的,也有买酒的。城里的桃、李花不是愁风就是愁雨,可农村的荠菜花却不愁,而且开得十分茂盛。 词的上下阙分别写什么?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近处的自然风光,
下阕则将镜头拉远,进而涉及人事。 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得意的神态。 “破”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
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 。(2)、此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
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诗中的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由这幅画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欣赏和流连。 (3)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其特征,然后对所有意象的特征进行归纳概括。如本题中萌发新芽的桑树,孵出幼蚕的蚕卵,细嫩的青草,黄色的牛犊,夕阳,晚归的乌鸦等,这些意象都具有春意盎然的共同特征。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关了一冬的黄色的牛犊见到青草,欢快无比;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4)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该题第一问,首先要回答词作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解答第二问,则要分析词中运用这种手法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解答第三问,应联系词后注释,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作答。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词人要做坚强的荠菜花,给人以感发和启迪,效果独特。(5)、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请想象芥菜花的形象,领悟这两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人格精神? 赞美乡野溪头迎风开放的芥菜花,
表达了一种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小结: 这首词寓议论、抒情于写景之中。作者以细腻之笔描绘农村的景色,清新疏淡,以粗线条勾勒山和路,其中也描绘了农村美好和充满生机的生活,寄寓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