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 课件+教案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堂课 课件+教案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19:45:57

文档简介

第一堂课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掌握生字、词。
过程和方法:分析小说中动作、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动作、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3课前预学
1.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知识。
2. 查字典,解决文本中造成阅读障碍的生字词。
3. 读课文,感知文本主要内容与主要人物的感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在《最后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普通的小人物——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茨,在他们沦为亡国奴时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那么,今天老师将推荐一篇主题与写法都极其相似的课文给大家——老舍先生的《第一堂课》,同样是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同样是在课堂,同样是老师,他们的表现与情感是否一样?
2.了解写作背景
我们先看一些图片,了解一下“第一堂课”发生的时代背景。(PPT展示相关图片,老师简单讲解。1937年7月7日,日军悍然进攻中国军队,炮轰宛平城,挑起事端。中国守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战,日本派大批援军,向天津、北平大举进攻。我军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先后战死。1937年7月29日北平、天津沦陷,自此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了我国土,从此我同胞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今天,我们就走进沦陷区,来到祁瑞宣老师的课堂,共同感受这屈辱、沉痛的时刻吧!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自由朗读,感知文本内容与主要人物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2.祁瑞宣老师的苦痛如此强烈,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这种情感的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明确: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板书:苦痛)
三、自主品读,按要求做好批注。
1.祁瑞宣老师有哪些说不出的苦痛?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他这种苦痛的?)请拿起笔,按照下列要求再次进入文本。(PPT展示)
(一)勾画出描写主要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对于体现作品主题和人物情感的作用。
(二)圈画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好或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写下自己的体会。
提示:可参考下列形式进行交流。(PPT展示)
示例一:我从(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句(动作)描写中。读出了祁瑞宣老师(在亡国的重大变故面前,已经控制不住感情的巨大的)苦痛。
示例二:“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青年学生们突遭变故后迷茫、无助的神情。)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板书:国土沦丧之痛、无法解救学生之苦、无所作为的耻辱 ……)
2.就学生在文本中找到的精彩语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苦痛,读出自己的体会,例如课文第三自然段人物心理描写。
四、合作研读,探究交流,比较异同。
1.本文情感的特点是强烈而又说不出来的痛苦之情,通过上面的环节,相信同学们对此已有了较为深入的体会。联系《最后一课》,试比较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祁瑞宣与哈墨尔先生的表现与情感有何异同?
请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再推选代表发言。
2.提示:研读、对比两篇课文可从作家、背景、事件、主题、人物情感、人称、写法、结构等写作角度进行多方比较。
教师归纳,明确。
五、课堂小结。
不管是在阿尔萨斯,还是在北平。不管是哈墨尔先生的悲壮、从容,亦或是祁瑞宣老师的悲愤、痛苦,还是小弗郎茨懊悔、难过,亡国的痛苦都是每一个具有爱国情怀之人的不可承受之痛!(板书:爱国主义情怀)
活动3【练习】
练习:请从主题、人称、主要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结构等方面任选其一,也可就自己的角度,进一步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在小组中做交流、探讨,再推选代表发言。
练习:请从主题、人称、主要描写方法、写作手法结构等方面任选其一,也可自选角度,进一步比较两篇课文的异同。在小组中做交流、探讨,再推选代表发言。
活动4【作业】作业
作业:读写结合,训练提升。
假如你是一位摄像师,请以笔为摄影机,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如:考试成绩揭晓之前或刚刚得知分数后)中最为生动的表情和最具特点的表现。(100字左右)
提示:
借鉴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特点完成片段描写:可集中笔墨描写一系列的感觉体现人物的极致情绪;可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常表现;可从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里全方位描写人物,也可侧重一、两种描写方法……
课件11张PPT。第一堂课老 舍第一堂课,祁瑞宣无措于熟悉的年轻面孔 第 一 堂 课老 舍血战卢沟桥日军占领卢沟桥日本军队进入北平 前门大街 日军踏上北平 永定门城楼整体感知:
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 )情景。文章重点刻画了他作为亡国奴却无法反抗的( )心情,表现出他(
)思想感情。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悲愤/痛苦/耻辱/自责/羞愧…… 对日本侵略者无比愤恨的/深沉的爱国主义 初读课文:知内容 悟情感1.勾画出描写主要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对于体现作品主题和人物情感的作用。
2.圈画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好或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写下自己的体会。
自主学习 做好批注 再读课文:析人物 品语言示例一:我从(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句(动作)描写中。读出了祁瑞宣老师(在亡国的重大变故面前,已经控制不住感情的巨大的)苦痛。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他这种苦痛的? 2.读出你认为写得最好或让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并做简单分析。示例二:“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方式,生动形象的描写了(青年学生们突遭变故后迷茫、无助的神情。) 1.联系《最后一课》,试比较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祁瑞宣与哈墨尔先生的表现与情感是否一致? 研读课文:找异同 学方法 提示:研读、对比两篇课文可从作家、背景、事件、主题、人物情感、人称、写法、结构等写作角度进行多方比较。 爱国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悲愤情绪(升华为壮烈)悲愤情绪(侧重于沉痛)用对比制造悬念 烘托用对比制造悬念 烘托情节完整(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节选片段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假如你是一位摄像师,请以笔为摄影机,捕捉人物在特定情境(如:考试成绩揭晓之前或刚刚得知分数后)下最为生动的表情和最为精彩的表现。(100字左右)
写作提示:借鉴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与特点:可集中笔墨描写一系列的感觉体现人物某种极致情绪;可用对比、衬托突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常表现;可从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里全方位描写他人,也可侧重一、两
种……作业:读写结合 训练提升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