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课件+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梅岭三章 课件+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19:51:17

文档简介

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知识: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三首诗古诗的意旨和思想感情;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
2. 能力:借助关键词,在诵读中体会情感和意境;初步感受本诗凝炼、含蓄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3.情感:在对比参读中,体悟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和诗人的英雄情怀。
2教学设想
诗歌不同于其它文学样式,它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凝炼、形象、生动,本课教学将采用本人摸索试验的“四读五步”教学模式,通过自学结合诵读来达到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旨,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教学难点:感受本诗凝炼、含蓄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板书 “入境入情”, 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语气来读这个成语。
提问:“知道老师为什么写这一个成语吗?”
下面我们共同围绕“入境入情”来学习诗歌《梅岭三章》。
活动2【讲授】识字析句,把握音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凌然正气的民族,之前我们知道了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今天我们走近一位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去感受他的伟岸人格。他就是被称为“将军诗人”的陈毅元帅。
出示作者
老师班上曾有一位同学在读《梅岭三章》时,动情之处挥笔写下了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带着它去日本参加中日青少年书法交流。如果大家学习积极,敢于提问题,老师就把它奖给我们班。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创作这三首诗歌的情景。请看大屏幕。
出示背景视频
读诗句
1、请同学们先认真地自由地读一读这三首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找一找节奏和韵脚。(开始读)
板书课题
提醒学生把自己的声音放出来,放松。
(读好了吗?读好的同学请坐好)
2、指名朗读(好,谁来读一读?你读大家听好。第一次读成这样,真不错。读的字正腔圆。)
(有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
出示重点字音
会读吗?女生读一遍课文,别忘了读序。
活动3【活动】阅读探疑,理解诗意。
出示自读问题
探诗意
1、同学们我想请三位同学,把理解诗歌的几个的关键词语写到黑板上(你,1、2,你……自己的任务都明白了吗?指点地方。)
其他同学自由读课文,边读根据大屏幕提示讨论下面问题:
1、思考: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
明确:表明这组诗是在“虑不得脱”的险恶处境中写的绝命诗,写出了诗篇的创作背景。
2、在极其危急的“断头”情况下,作者写的这三首诗可以看做是 诗?第一首诗──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3、这三首诗中“旌旗”“烽烟” “血雨腥风”和“自由花”等词语该怎么理解?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旌旗”借代军队,“烽烟”借代战争。 “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自由花”借喻革命胜利后人民大众的幸福生活。
㈤相关典故:课后查阅资料
①“此头须向国门悬”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东门之典故,意为死不瞑目,要看到反动派被消灭。
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②“舍生取义”语出《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身而取义。”
(根据时间调整)指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三首诗的意思。
活动4【活动】入情入境,品悟诗蕴。
品诗境
同学们,读古诗不但要读懂意思,更要读出作者创作的内在境界来,要深层地领悟作者的思路和情怀。
1、第一首诗中首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是一个设问句,总起全文,引发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烈。
3、“泉台”“阎罗”都是旧时的迷信说法,事实上并不存在,诗里为什么使用这类说法?(借助想象,旧词新用、含蓄豁达,大义凛然。)
2、这首诗中有几个极具表现力的动词“招”、“斩”“飞”,试揣摩它的表达作用。
“招”写出了领导者的号召力和革命者的浩大声势。用“斩”更有力量,有气势,更能解心中之恨。“飞”字指胜利个接着一个,捷报频传。
悟诗情
同学们读诗啊,最关键的是要领悟出它的情感来。
1、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你能说一说各自的侧重点吗?
第一首诗:表现了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坚贞气节。
第二首诗: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
第三首诗: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
2、三首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这三首诗之间,形式上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第─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分别从“追怀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献身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看过那些配合得体的肢体语言吟诵诗歌的情景啊?)
我们知道作者面临必死险境时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如果说“旌旗十万斩阎罗”是一种凌然正气,那么“捷报飞来当纸钱”则是一种期盼一种勉励,而“人间遍种自由花”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一种胜利者的坦然。注意可以用适当的手势。
下面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开始】
梅岭,起……
3、参照陆游《示儿》领悟诗歌的不同意蕴。
①这两首诗用在情感特点有哪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求异:陆诗:悲愤、遗恨、深沉忧虑。
陈诗:豁达、乐观、慷慨大气。陈诗没有陆诗的悲、忧、恨。陆诗少了陈诗的热情、豪迈的大无畏气魄。
求同:都是绝命诗,都有为理想至死不渝的感情。
活动5【活动】形象再创,赏析升华。
(根据时间机动)
《梅岭三章》是传世的红色经典,在写法上很有特色。
1.现实与想象、理想完美结合,充分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
2.这三首诗多次运用了“引用”和“借代”的修辞方法,并能够旧词新用,推陈出新。
3.准确生动的语言,加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活动6【作业】结课归纳,拓展作业。
小结:传承经典,光亮人生。党的十八大就要召开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请同学们合上书满含深情的将课文背诵一遍。
课后作业:《梅岭三章》中至死不渝、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课后请找出类似的诗句:
例: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裴多菲(匈牙利)《自由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课件11张PPT。你准备好了吗? 语文,初看是一幅画,再读是一首歌,终悟是一种情。课题梅岭三章陈 毅陈毅简介 陈毅(1901-1972),四川省
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
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 解放
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
职务。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一柱南天百战死,
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影片读准下列带下划线的字音:旌旗( jīng ) 悬( xuán )
当纸钱(dàng) 即为家( wéi )
应有涯(yīng)( yá )遍种(zhòng)(用“△”符号标出韵脚,用“︱”间隔节奏)自读课文,探究下面问题:
1、思考: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
2、在极其危急的“断头”情况下,作者写的这三首诗可以看做是 诗?
3、这三首诗中“旌旗”“烽烟” “血雨腥风”和“自由花”等词语该怎么理解?分别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用典故:(课后查阅详细资料)
①“此头须向国门悬” 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指春秋吴将伍子胥眼悬东门的故事。意为死不瞑目,要看到反动派被消灭。
②“舍生取义”语出《论语》:“杀身以成仁。”《孟子》:“舍身而取义。”入 境1、第一首诗中首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2、“泉台”“阎罗”都是旧时的迷信说法,事实上并不存在,诗里为什么使用这类说法?
2、这首诗中有几个极具表现力的动词“招”、“斩”“飞”,试揣摩它的表达作用。
第一首诗:表现了对革命事业至死不渝、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坚贞气节。
第二首诗:回顾十年革命征程,表现了对后死诸君的期待,勉励生者继续奋斗下去。
第三首诗: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甘愿为之献身的人生理想。1、这三首诗抒发感情各有侧重,你能借助关键词句说一说各自的侧重点吗?入 情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 一气贯注。2、三首诗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诵读
示范求同:都是绝命诗,都有为理想至死不 渝的感情。 存异:慷慨、豁达、豪迈 悲恨、忧虑、沉郁 求同存异李清照《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裴多菲(匈牙利)《自由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作业:课后请积累类似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