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尖子生学案》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利用“转换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规律方法)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有很多发声体的振动微弱,不易被观察,可以通过其他易于观察的现象将这种振动表现出来,这便是我们在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如音叉的振动不易被观察,我们可以把音叉的振动转换为水花溅起(如图2 - 3甲所示);再如,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如图2 - 3乙所示);将碎纸屑放在扬声器的纸盆里,播放DJ音乐,会看到纸屑“劲舞”(如图2 - 3丙所示). 敲击音叉,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如图2 - 4所示.以上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按住后,发声停止,这是因为 .?
〔解析〕 在此实验中,将音叉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按住后,振动停止,所以发声停止.振动例1振动停止 1. 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提示:喇叭发声时在振动,但我们不容易看到,通过转换法,看到小人在跳舞,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例2 如图所示,某中学的同学正在举行吹气球比赛,一个同学由于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砰”的一声响,同学们都吓了一跳,这个响声是由于 ( )
对声音是由什么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理解不正确(易错点)A.气球皮被吹大时振动
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气球内空气振
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
出的响声
D.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
气振动发出的响声〔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向气球内吹气时,气球内的气体逐渐增多,球皮受到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破裂,气球内气体急速冲出,引起周围空气振动,从而发出响声.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归纳】解答此类判断声源问题,切忌仅凭感觉来判断,一定要认清在某一情景中是什么物体在振动,以便准确判断出声源.例2 如图所示,某中学的同学正在举行吹气球比赛,一个同学由于用力过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砰”的一声响,同学们都吓了一跳,这个响声是由于 ( )
对声音是由什么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理解不正确(易错点)DA.气球皮被吹大时振动
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气球内空气振
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
出的响声
D.气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
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2.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声源分别是 、 、 .?空气[提示:风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雨声是由雨滴的振动产生的,读书声是由人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雨滴声带对“振动停止,发声停止”的理解(易错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要注意的是,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可继续以声波的形式存在并向四周传播.人若听到声音一定有发声体在振动,但有发声体振动,人却不一定能听到声音.例3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但是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C.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解析〕由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则有声音发出,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大钟仍“余音不止”,说明大钟一直在振动发出声音,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敲击,但不等于大钟的振动停止,故C项正确.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本题所讲的“余音不止”不同;人的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不能成为大钟“余音不止”的原因;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故A,B,D错.故正确答案为C.例3 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但是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C.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C 3.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优美的琴声,用夸张的语言表达物理学上的道理,在物理学上,“余音”指 ,“三日不绝”指 .?
?[提示:声音是一种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现象,“余音”就是由于回声现象产生的,且声波会不断反射,直到它的能量全部消失为止.]回声声音的不断反射 [图文信息题]如图2-6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解析〕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音叉正在振动,声音消失后乒乓球便会停止振动说明音叉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所以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确答案为A.A例1 [情景信息题](2015·常州中考)2015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
〔解析〕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
t=×6s=3s,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
离(半径)r=vt=340m/s×3s=1020m,圆形凹坑的直径d=2r=2×1020m=2040m.故正确答案为C.例2C [实验探究题]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明和同桌在课堂上用衣服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小明将细绳的两端分别绕在两只手的食指上,同桌用铅笔轻轻敲两次衣服架.小明第一次听声音的方式如图所示,这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递的;他第二次听声音则应该将手指
,此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递的,听起来像寺庙中大钟发出的.这个现象说明
固体 且 ;由此,
他理解了用音效较好的手机录一
段自己讲话的声音再播放出来后
感觉与直接听到的声音 (填
“相同”或“不相同”)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堵住耳朵例3〔解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细线能够传声传声效果比空气好不相同 [表格信息题]在长为1300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相隔约3.56s.则声音在该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设当时气温为15℃)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例4〔解析〕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是: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t2=t1-Δt=3.82s-3.56s=0.26s.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速度:
查表可知:金属管可能是铝制成的. [实践活动题](2015·团风县校级月考)有一天雷雨交加,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中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小单同学看见一个闪电尖叫起来,小挺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 s听到了雷声.小挺同时也观察了实验室的温度计,室温为15 ℃,他们经过计算安慰小单同学,打雷处离他们很远,不要怕.
(1)求出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多少.
(2)已知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 s,探究小组同学们都没有听到小单的尖叫声的回声,请你计算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例5 (3)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们173 m,经过1 s听到了回声,则此时声速为多少?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图2 - 9),求出当时的气温.〔解析〕(1)温度是1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 m/s,打雷处距人的距离:s=vt=340 m/s×4 s=1360 m.
(2)声音从人传播到墙壁所用的时间为:
,s=vt=340 m/s×0.05 s=17 m,故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应小于17 m.
(3) ,此时声速 ,根据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可知,当时的气温是25 ℃.
=课件24张PPT。《尖子生学案》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第2节 声音的特性控制变量法(规律方法) 控制变量法是被研究的问题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思想,考试中从材料的选取、方案的设计、结论的描述、数据的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考查控制变量的思想,要细心.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例1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cm, mm2.?〔解析〕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学会控制变量.(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材料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材料,即选择③⑤;(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长度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改变长度,即选择④⑤;(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琴弦的横截面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即缺少的数据中长度应该是20 cm,横截面积应该是0.5 mm2.③⑤
④⑤200.5 1.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利用二胡和小提琴做了以下三次实验: (1)将二胡的弦按住不动,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二胡的弦;
(2)使手指在二胡弦上的位置改变,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弦;
(3)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二胡和小提琴的弦.
请回答:
(1)该同学第一次实验是探究声音的 与 的关系;?
(2)该同学第二次实验是探究声音的 与 的关系;?
(3)该同学第三次实验说明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提示: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特性时,利用二胡和小提琴做了以下三次实验: (1)将二胡的弦按住不动,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二胡的弦;
(2)使手指在二胡弦上的位置改变,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弦;
(3)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二胡和小提琴的弦.
请回答:
(1)该同学第一次实验是探究声音的 与 的关系;?
(2)该同学第二次实验是探究声音的 与 的关系;?
(3)该同学第三次实验说明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
不同.?
.?响度振幅音调频率音色音调和响度的区别(易错点) 音调和响度是乐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它们的定义、决定因素、改变方法等都不相同,同时它们给人的听觉感受也不相同,它们的区别如下表所示.例2 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D〔解析〕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而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的大,即其响度大.故正确答案为D. 2.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提示:歌手表演时,主唱的人声音大,伴唱的人声音小,即独唱的男低音歌手响度大,伴唱的女高音歌手响度小;由于男低音歌手声音低沉,所以音调低,女高音歌手声音尖细,所以音调高.]D [实际应用题](2015·资阳中考)如图所示,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
B.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D.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解析〕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但不同的钟质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故A,C两项正确,B项错误;人耳能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B.
B例1 [推理判断题](2015·广州中考)如图2-18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例2A〔解析〕由图可知,A距离鲸较近,B距离鲸较远,因为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说明B录到的是频率较低的,所以频率较低的声音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故正确答案为A. [情景信息题](2015·济宁中考)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2-19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例3〔解析〕 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
音调响度 [实验探究题]小聪将图2-20中的齿数不同、大小和材料均相同的发音齿轮分别装在同一玩具电动机上,当齿轮以相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时,用大小
的力将一张硬纸片分别接触四个不同的齿轮,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分别是“do(1)”“re(2)”
“mi(3)”“fa(4)”四个音阶,其中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为fa(4)的齿轮为 ;接着,他用大小不同的力将一张硬纸片接触转速不变的同一齿轮,这是探究声音 与 的关系.?例4〔解析〕要想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应控制声音的响度不变,即用力的大小相同;读图可知A齿轮最密,所以当与硬纸片接触振动时,其频率最高,所以音调最高,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为fa(4);用大小不同的力将一张硬纸片接触转速不变的同一齿轮,这是在频率一定的条件下,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实验探究题]小聪将图2-20中的齿数不同、大小和材料均相同的发音齿轮分别装在同一玩具电动机上,当齿轮以相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时,用大小
的力将一张硬纸片分别接触四个不同的齿轮,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分别是“do(1)”“re(2)”
“mi(3)”“fa(4)”四个音阶,其中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为fa(4)的齿轮为 ;接着,他用大小不同的力将一张硬纸片接触转速不变的同一齿轮,这是探究声音 与 的关系.?例4相同A响度振幅 [图文信息题]当声音的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不同.如图2-21所示为用力敲击256Hz的音叉后在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那么用更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在如图2-22所示的A,B,C,D四幅图中,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是 图所对应的波形, 图比图2-21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四幅图中声音的音色 (填“相同”或“不同”).?
例5〔解析〕用更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振幅增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是 A图所对应的波形.B图中声音的振动频率比图2-21中声音的振动频率快,故B图比图2-21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四幅图中发生体相同,故音色相同. [图文信息题]当声音的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也会不同.如图2-21所示为用力敲击256Hz的音叉后在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那么用更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在如图2-22所示的A,B,C,D四幅图中,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是 图所对应的波形, 图比图2-21中的声音的音调要高,四幅图中声音的音色 (填“相同”或“不同”).?
例5AB相同 [实验探究题]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边吹哨子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例6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
(2)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填“C”或“D”).?〔解析〕要研究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需用控制变量法.(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或粗细)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2)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空气柱的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空气柱长度相同,所以要选择A,D(或B,E;或C,F)的两次实验做对比.由此可得: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低;(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D的声音强度为75分贝,大于C的声音强度. [实验探究题]在观看交响乐队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同属于管乐器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发出声音的高低各不相同,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管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管内空气柱的横截面积(粗细)有关
小明找来了两个未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制成了一些哨子(如图所示).注射器的规格分别为2.5mL和5mL.他边吹哨子边调整注射器内空气柱的长度,同时利用专用仪器测出声音的频率和响度,详见下表(表中“mL”表示毫升,“cm”表示厘米)
例6 (1)选用序号为A,B,C的三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越短,音调越 .?
(2)选用序号为 的两次实验做对比,可以得出:在空气柱的 相同时,管内空气柱横截面积越大,音调越 .?
(3)序号为C,D的两次实验中,响度大的是
(填“C”或“D”).?横截面积(或粗细)高A,D(或B,E;或C,F)长度低D课件21张PPT。《尖子生学案》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第3节 声的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的判断(规律方法) 分辨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
下列实例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利用B超检查身体
B.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 [提示:利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以及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都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符合题意;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BD.]例1ABD 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 )
A.“B超”声波的频率很大
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
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过内部脏器治病
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提示: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超声仪接收并测量反射回来的声波,反射波通过处理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可以知道病人的发病状况.]D例2 日 本广岛一家工厂研制出一种
电动保险柜.保险柜的门扉上安有“电
子耳”(如图所示),能听声音,还能
把这种声音送给电脑进行识别,保险柜
的主人买下它以后,事先对着“电子耳”
讲一句暗语,让电脑对主人的声音进行
分析,存储到存储器里.比如,主人对它说:
“芝麻,开门!”电脑便记住了这个暗语,等主人再来时,只要对着电子耳重复这句话,保险柜便能自动打开了.有人担心,如果小偷知道了暗语怎么办?有趣的是,除了主人以外,谁对电子耳讲暗语,保险柜的大门都不会开.为什么保险柜听到主人的暗语能自动开门,而听到小偷同样的暗语不会开门?声音识别技术(疑难点)〔解析〕将声音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产生了声识别技术,每个人的声音都有所不同,声识别系统可以识别出每个人的声音中细微的差异,因此即便是小偷说出同主人一样的暗语,声识别系统也会辨别出来.〔答案〕主人和小偷声音的音色不同,也就是声纹不同,声识别系统能识别出主人说话的声音. 2. “熊猫”语音识别系统是我国自己研发的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在高噪声的环境下识别率也超过98%,它在奥运会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技术是根据声音的 来识别的.?音色 [ 图文信息题]地震前,地下的地层岩石运动或断裂会产生次声波.某些动物会接收到并做出反应.如图所示是几种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其中能提前感受到地震的动物是( )〔解析〕因为地震产生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而图中的狗听觉频率范围是15Hz~50000Hz,正是在此范围之内,所以狗会有较为明显的反应.故正确答案为A.A例1A.狗 B.猫 C.蝙蝠 D.海豚 [实际应用题]以下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的是 ( )
A.大象的“声音”交流
B.蝙蝠的“回声”定位
C.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解析〕因为大象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所以人类听不到大象之间交流的声音,但是大象却能听见,从而相互交流,A选项不合题意;蝙蝠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反射的声音来定位,B选项符合题意;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选项不合题意;站在天坛中央说话,声音传播出去,遇到周围高大的建筑物又反射回来,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声音洪亮,人的说话声不属于超声波,D选项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例2B [实验探究题]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刀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支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例3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解析〕在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时,可拍动塑料膜,观察烛焰是否摆动,若烛焰发生摆动,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要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要控制声音的频率不变、声源到烛焰的距离不变,轻拍和重拍塑料膜,观察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若发生改变,则说明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有关.〔答案〕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实验探究题]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刀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支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例3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3cm轻拍塑料膜轻拍、重拍塑料膜烛焰是否摆动烛焰摆动,幅度是
否改变声音具有能量声能与响度有关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阅读材料题]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具有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例4(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 .?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 .?〔解析〕(1)根据原文内容: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2)根据原文内容: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具有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剥落.(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高于20000Hz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阅读材料题]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例5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当声波的频率在2~10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近,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
(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两种利用:
; .?〔解析〕(1)蝙蝠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信息和定位的,所以①应是超声.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杯子中的水量不同,所以②应是音调.(2)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所以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3)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当人体内脏固有频率和次声频率相同时,会引起内脏的共振,导致死亡.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5Hz.(4)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答案〕(1)①超声 ②音调 (2)次声波 (3)5Hz (4)声可以传递信息 声可以传递能量 [阅读材料题]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例5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频率低于20Hz,当声波的频率在2~10Hz时,人会产生恐惧、恶心、头晕等症状,其中5Hz的声波对人危害最大,这是因为此时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的频率极为相近,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 ;② .?
(2)短文C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
(3)从短文C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
(4)综合上面的短文,请你写出声波的两种利用:
; .?超声音调次声波5Hz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课件16张PPT。《尖子生学案》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如何区分乐音和噪声(规律方法) 从物理学研究的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有根本的区别.乐音是悦耳动听的声音,如乐器演奏的声音, 人们唱歌的声音,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嘈杂刺耳的声音,如工厂里金属的敲打声,电锯、电钻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即使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噪声,这样噪声的范围就扩大了. 下列对乐音和噪声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喷气式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发出的刺耳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B.大型拖拉机和重型卡车满载货物高速行驶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建筑工地上锯割钢材、装卸建筑材料时产生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优美的舞曲悠扬动听,一定是乐音
〔解析〕噪声的判断有两个角度,若只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则容易出现错误.从物理学角度分析,A,B,C所描述的声音属于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悠扬的舞曲若播放的时间、地点不合适也会成为噪声.故正确答案为D.D例 【解题归纳】在辨别乐音和噪声时,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噪声的双重判断原则. 下列所给出的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
A.公园里悠扬的音乐,人们在音乐中起舞
B.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
C.教室里教师讲课的声音
D.会议室里人们发表讲话的声音
B[提示: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指物体做不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有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欣赏着悠扬的音乐声,是一种听觉的享受,不属于噪声;马路上拖拉机行驶的声音,干扰人们工作、学习、休息,属于噪声;教室里教师讲课的声音,是我们学习必须听的声音,不属于噪声;会议室里人们发表讲话的声音,包含着重要的内容,是参加会议必须听的声音,不属于噪声.] [图文信息题](2015·长沙中考)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施长175m,高7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采用全封闭隔音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
B.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 〔解析〕高速公路安装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A错误;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故B正确;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C错误;D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B.B例1 [情景信息题](2015·常州期中)如图2-40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硬纸板做一个圆盘,在圆盘的最外周打一圈距离相等的小孔,在圆盘的内圈打上许多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把圆盘固定到一个轴上,以不变的速度转动圆盘,同时用一根橡皮管对准最外一圈的小孔吹气,它的波形是图2-41中的
(填“甲”或“乙”),若对准圆盘的内圈的小孔吹气,它的波形是图 (填“甲”或“乙”).?
例2〔解析〕外圈小孔的排列有规律,用一根橡皮管对准外圈的小孔吹气,气体通过小孔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有规律的声音,是乐音,波形如图甲;内圈的小孔距离不等、杂乱无章,用橡皮管对准内圈的小孔吹气,气体不规则振动,就会发出杂乱无章的声音,是噪声,波形如图乙.
〔答案〕 甲 乙 [情景信息题](2015·常州期中)如图2-40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硬纸板做一个圆盘,在圆盘的最外周打一圈距离相等的小孔,在圆盘的内圈打上许多距离不等的、杂乱无章的小孔.把圆盘固定到一个轴上,以不变的速度转动圆盘,同时用一根橡皮管对准最外一圈的小孔吹气,它的波形是图2-41中的
(填“甲”或“乙”),若对准圆盘的内圈的小孔吹气,它的波形是图 (填“甲”或“乙”).?
例2甲乙 [图文信息题](2015·上海市闵行区期中)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
的作用.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使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 (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例3〔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可以发生反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反射的作用.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这种材料中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答案〕 反射 减少 柔软多孔 [图文信息题](2015·上海市闵行区期中)如图所示的“空谷回音”表明障碍物对声波有
的作用.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使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 (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的材料.?
?例3反射减少柔软多孔 [图表信息题](2015·广安市岳池县期中)下表是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例4(1)请根据提供的资料总结一条规律:
;?
(2)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上,会受到噪声干扰吗?请说明理由.月球上的这种现象对我们生活中防止噪声有什么启示?请举例说明.答: (填“会”或“不会”),理由: ,此理由在生活中防止噪声应用举例: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夜晚的噪声分贝数据比白天环境噪声分贝数据要低些.(2)假如我们生活在月球上,不会受到噪声干扰,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此理由在生活中防止噪声应用:可以将居民楼的门窗玻璃更换成真空夹层的,从而减弱从外界传来的噪声.〔答案〕(1)夜晚比白天环境噪声分贝要低些 (2)不会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双层真空隔音玻璃夜晚比白天环境噪声分贝要低些不会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双层真空隔音玻璃 [实验探究题]小明和同学欲测试几种材料的隔声效果,比较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他们将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木盒子里盖好,测试的材料有棉布、报纸、塑料袋.第一次用棉布包裹盒子,并在棉布包好盒子后,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闹钟的铃声为止(如图所示),记下此时人与盒子的距离.
例5第二次换用报纸包裹盒子重复第一次实验,第三次换用塑料袋,分别记下每次听不到闹钟的铃声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1)你认为这个实验应当控制什么因素相等,比较才是科学的?
(2)通过比较什么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解析〕(1)隔声效果跟材料、厚度、面积有关,研究隔声效果和材料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厚度、面积相同.(2)隔声效果的好坏通过比较各种情况下听不到闹钟的铃声时人离盒子的距离,隔声效果好,听不到闹钟的铃声时人离盒子的距离近;隔声效果差,听不到闹钟的铃声时人离盒子的距离远.〔答案〕(1)隔声材料的厚度及面积要相同. (2)比较各种情况下听不到闹钟的铃声时人离盒子的距离,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距离最短的材料隔声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