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6.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0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过零丁洋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来理解全诗,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者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基础,但赏析能力较差,辨析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对诗中名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炼概括的语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谁能说出我国历史上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事迹。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自然引出文天祥及课题《过零丁洋》。
活动2【讲授】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千古绝唱。
活动3【讲授】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活动4【活动】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4、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5、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活动5【讲授】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分小组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仕途,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的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活动6【练习】品味探究
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文天祥用
(句、词、字),表达了


(词、句)中,我读出了


(词、句)中,我看出文天祥的

我喜欢
(句、字词),因为它表达了

活动7【练习】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
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基调上有何区别?
活动8【作业】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