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0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梅岭三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力量。
2.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2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革命战争年代前辈们的视死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
3重点难点
学习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如归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梅林三章
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
学习小序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注释:丛莽:树丛草莽。莽,密生的草。虑:估计,担心。得:能。得诗:作诗。
旋:不久。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交待写作背景及缘由。
判断: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
学习第一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注释:意如何:想什么。
泉台:阴间。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
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哪是实写,哪是虚写?──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这样好的诗,要大声朗读、背诵
学习第二章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注释:南国:南方
烽烟:战争,战火
正:恰好
国门:城门。
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
“此头须向国门悬”出处:典出《史记 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大声朗读、背诵
学习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注释:血雨腥风:借喻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应有涯:应该结束了。
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缩语,表示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典故:取义成仁
1.
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杀身成仁出自《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血雨腥风”呼应前文什么内容?──呼应前两章“百战多”和“南国烽烟正十年”。
“人间遍种自由花”是什么意思?──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表示决心献身革命事业,预言敌人必然失败,人民自由幸福必然实现。
大声朗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