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2教学设想
这首诗歌是臧克家为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仅仅是单纯怀念鲁迅,而是通过与有的人的对比阐扬了一种人生哲理,融入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4教学难点
懂得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
同学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走近伟人:
1.学生通过预习,交流对鲁迅的认识。
他一生笔耕不辍,用文学作品带领中国人民前进;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是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是民族的脊梁。
他是谁?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
“在黑暗的旧中国,他曾擎起熊熊的思想火炬,照耀过人民前进的道路。他的思想并没有随着生命的逝去而减弱光芒,却被时间磨练得愈来愈亮。”这是解放前进步青年阮铭笔下的鲁迅。
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而他是怎样对待人民的呢?他对人民可谓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臧克家的《有的人》,来更深刻地了解这位伟人。
2.介绍背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三、诵读感知
1.自由诵读,体会诵读要点。
2.诵读展示。
四、再读研习
1.思考并将诗中的“有的人”分别换成“……”的人。(尽量准确)
2.诗中出现的“有的人”可以分为几类?通篇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五、深入品味
诗歌是为纪念鲁迅而作,但在诗文中却未出现他的名字,这是为什么?
六、拓展延伸
在历史或现实中,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值得我们敬仰的人既伟大又平凡,请举例并联系具体人物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七、练习展示
争做小诗人: 请你仿照本诗 ,用诗歌的形式写下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及感悟。
八、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歌,结合大家自己的经历感想,你认为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
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 ?活还是不活?人应该怎么活才有意义?
最后老师送大家一段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保尔 · 柯察金
九、作业:
将“我愿做 的人”补充完整,写一篇450字左右的周记。
十、板书设计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卑鄙 自私 对 高尚 无私
鄙视 憎恨 比 崇敬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