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退休生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2、赏析文章饱含深情而又生动、优美的语言。
3、感受伟人高雅的情趣和伟大的人格。
2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期终考试情况来看,跟平行班级相比较,学生有一定的进步,平均成绩高于其他两个班级。但学生仍然存在成绩悬殊的情况,优秀率不高,差生较多。思想表现方面,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处于朦胧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预习习惯尚未形成,上课学生合作能力差,发言不够活跃。学习心理方面,有1/4学生学习目标明确,认真勤奋,他们的学习情绪比较稳定,有的尽管基础较差,也能坚持不懈,能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能够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有l/3的学生属于鞭策进步型,但学习自觉性和稳定性不足,上课精神不振,回家很少复习功课,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尚有七八个学生属于不思进取型,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差,甚至毫无兴趣,课文不背,作业不写,需要老师再三督促才勉强完成作业。
3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在平实的叙述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难点: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教学过程
一、导语
前面的几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的心灵。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心灵世界,他们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赢得了我们的钦佩和仰慕。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再进一步加深感受,接受熏陶。
这一篇写的是伟大人物,但不是写这一历史人物的伟大业绩,
而是他的退休生活。伟大人物离开了工作岗位,
成为家庭的一员,那些伟人将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风貌呢?
二、题目解说:
“父亲的退休生活”是指父亲邓小平退休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它反映了父亲邓小平的情趣和思想。本文以此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展开情节。
三、作者简介:
邓林,当代画家,邓小平的女儿。1941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现为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常任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逝世,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亿万中国人和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友好人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邓小平的深切哀思和无限缅怀。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周年的时候,邓林写了《我爱我的父亲》,倾吐了对父亲的缅怀与爱。
四、有感情的诵读全文,思考并回答学案里面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任务分工情况:
第一组:第1题
第5组点评并作补充
第二组:第2题
第6组点评并作补充
第三组:第3题
第7组点评并作补充
第四组:第4题
第8组点评并作补充
多媒体演示学案里面的主要问题:(小组讨论、交流
5分钟时间)
1、本文写了父亲退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明确:(1)、“爸爸”特别爱看书
(2)“爸爸”每天坚持散步
(3)“爸爸”最喜欢的运动是在大海里游泳
2、散步太平常了,但文章的妙处在于,连散步也散出邓小平的特点来。试从文中找出关于邓小平散步有特点的句子,并说出他的特点在那里?
明确:他“十分认真”,连自己编的一套体操,“最简单的动作”,都十分认真。这种认真的精神还表现在:
首先是守时:“每天大约十点钟”。
其次是守量:“每天要走十八圈。”“不偷懒”“不取巧”“不抄近道”。
(这似乎和他长期的军事家的身份有关。即使是个人休息,也好像要遵守什么绝对严格的纪律似的。)
最大的特点是:不说话。“他的脑子不休息”。这就是他政治家的特点了。作者认为,关于“中国发展的方针大计”,都和这种不说话的散步有关。
3、作者在描写游泳的时候,似乎倾注了更大的热情,你觉得本文写邓小平,那一段是本文的重点?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生动有趣?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
明确:例如,邓小平喜欢游泳,但是不喜欢在游泳池里,因为那里“水是死的”,把海里游泳当作一种“享受”,因为“很具有挑战性”,更喜欢“顶着风,迎着浪,钻进淡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深处”。所有这一切,都比较深刻。因为这里有着把大自然的风险当作人生的社会的风险的意味。
明确:写父亲热爱游泳的事情,显得特别有趣。两个细节:一是,“有一次,游着半截下起大雨……还不到时候。”对游泳情有独钟,知道还不到时候,说明认真。同时也透着一点孩子气。二是倒数第二段,“爸爸”的语气确实是很“任性”的,很有趣。
邓小平是全国人民敬仰的伟人,但在生活中的这样的表现,却一下子让人拉近了与伟人的距离,让人感到他不仅可敬,也更可亲。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通过写“父亲”邓小平退休后的看书、散步、游泳等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代伟人高雅的情趣和伟大的人格。
五、写作特色
1、结构条理,层次清楚
全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父亲的退休生活,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楚,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2、包含深情的叙述
文章虽然是在叙事,却在叙事的过程中,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厚的感情:敬重,爱戴。
3、成功地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文章在写“父亲”酷爱游泳时,特别是写他最后一次下海时,那句“好不容易下去一趟,我才不呢!”写出了“父亲”说话风趣幽默的特点。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