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退休生活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父亲的退休生活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2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父亲的退休生活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了解伟人退休生活,体会在平实的叙述中所蕴含的真情。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伟人的真实生活,感受伟人的高雅情趣和伟大人格。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阅历有限,他们的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再加上时代隔膜,对邓小平的了解较少,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能力也很欠缺。因此,这节课我努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性,用多种手段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读懂课文,走进伟人的真实生活,学习伟人认真、求实的优秀品质。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课改精神。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表达各自见解,不断提升能力。但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对文章的写法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走进伟人的真实生活,学习伟人认真、求实的优秀品质。
难点:
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4教法选择
学导式教学法
5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熟读课文勾划重点字、词、句。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同时播放有关邓小平的图片。
2.导语:课前我们欣赏了歌曲《春天的故事》,歌中唱到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邓小平)在听歌的同时也观看了一组关于邓小平的生活照片。他的丰功伟绩,典型事迹家喻户晓,但他退休后的生活却鲜为人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父亲的退休生活》,了解、感受一代伟人邓小平退休后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出示课题体裁)本文和《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的体裁一样,仍然是散文。
活动2【活动】揭示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学生默读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请同学们默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活动3【活动】指导学生先学
学习要有方法,本节课如何学呢?请同学们看学法导航。(出示学法导航)(师读)
1.利用课本、工具书及配套练习“导航塔”搜集有关作者、人物及背景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读一读,小组合作,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层次。
4.想一想,自主思考,分析个性,体会作者情感。
5.学一学,深入探究,归纳写法,学习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下面就让我们按照上述方法,分步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4【活动】学生先学,教师巡视并检查先学效果
1.了解人物作者及背景:
首先,就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邓小平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走近伟人:邓小平,四川广安人。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97年2月19日逝世,享年93岁。(师介绍)
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作者。(课前已布置同学们预习,在课下注释和练习册“导航塔”中都有简要介绍,谁来介绍一下。)
作者简介:邓林,当代画家,邓小平的女儿。1941年出生,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一级美术师,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常任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学生介绍后教师补充)
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就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背景资料: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逝世,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亿万中国人和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友好人士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邓小平的深切哀思和无限缅怀。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周年的时候,邓林写了《我爱我的父亲》,倾吐了对父亲的缅怀之情与深深的爱。(师介绍)本文就节选自《我爱我的父亲》。
2.
识记字词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画标注生字词,下面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学生开火车标注后齐读三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聊斋(liáo)
消遣(qiǎn)
婉转(wǎn)
嬉水(xī

呛水(qiāng)
搀扶(chān)
痒(yǎng)
无边无垠(yín)
过渡:语文学习离不开反复朗读,扫清了阅读障碍,我们就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而最高效的阅读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快速大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
3.读一读,整体感知:
文中写了邓小平的几种日常活动?从事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自由快速大声朗读课文、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详见板书)
过渡:看书报、散步、游泳。读书写的比较一般,比较有特点的是散步和游泳。既然有特点,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特点?首先我们就来看看散步。
4.想一想,分析个性:(学生齐读,边读边思考问题,读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1)散步太平常了,但文章的妙处在于,连散步也散出邓小平的特点来。试从文中找出关于邓小平散步有特点的句子,并说出他的特点在那里?
(他“十分认真”,连自己编的一套体操,“最简单的动作”,都十分认真。这种认真的精神还表现在:首先是守时:“每天大约十点钟”。其次是守量:“每天要走十八圈。”“不偷懒”“不取巧”“不抄近道”。这似乎和他长期的军事家的身份有关。即使是个人休息,也好像要遵守什么绝对严格的纪律似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说话。“他的脑子不休息”。这就是他政治家的特点了。作者认为,关于“中国发展的方针大计”,都和这种不说话的散步有关。)
过渡:看似平常的散步,邓小平也散出了特点,的确令人佩服。在这三件事中,写的最详的是哪一件呢?对,游泳。接下来,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游泳部分。
(2)作者在描写游泳的时候,似乎倾注了更大的热情,更注意那些富有人格含义的细节,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语句,找好的同学就请举手。指名回答后教师引导明确,并板书要点。
(把海里游泳当作一种“享受”,因为“很具有挑战性”。
更喜欢“顶着风,迎着浪,钻进淡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深处”。
“从不偷工减料”。所有这一切,都比较深刻。因为这里有着把大自然的风险当作人生的社会的风险的意味。表现了他认真求实,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写得最有特点的是最后一次下海。最精彩的一句是:这时候的爸爸真像个任性的孩子。)
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如果不是到了老年,是不会有这样“任性”的表现的。文章前面本来充分表现了他的严守纪律、不苟言笑的特点,可是这里却显示了他性格的另外的一面:他对大海的迷恋。深深意识到来日无多,抓紧这生命体验的最美好享受。平时那种为政治家、军事家所压抑的个性(调皮)一下子显露出来了。
(3)本文表现了邓小平怎样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桌讨论)
(本文主要记叙了父亲邓小平退休之后一些鲜为人知的日常生活琐事,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高雅情趣和伟大人格,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邓林对父亲邓小平的敬重、爱戴、敬仰和缅怀。)(指名回答后板书要点)
过渡:学习语文,最终落脚到了写作,而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么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学些什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归纳写法。
5.学一学,归纳写法:(结合板书,引导回顾全文总结归纳)
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学些什么?
(1)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全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父亲的退休生活,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楚,便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2)善用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抓住日常生活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高雅的情趣和伟大的人格。(以小见大)
(3)叙事饱含深情。文章虽然是在叙事,却在看似平实的叙事过程中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敬重、爱戴、敬仰、缅怀。(有真情实感)
学以致用。我们应在学习中将这些好的方法运用在我们的作文中。本单元课文都是写伟人生活的,特别是《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与本文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生活琐事来表现人物的高尚人格。许多同学总认为只有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表现人物的思想、精神,可是又苦于没什么大事可写,于是写不出作文。其实平凡的小事、生活琐事,同样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无论是平实的语言,还是生动的语言,只要有真情实感,同样会使自己的文章变得精彩并闪现出艺术的火花。
6.试一试,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邓小平爷爷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哪些?
如: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良好的习惯受益终生;认真求实,敢于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做事认真,守时守量;高雅情趣和伟大人格等。
师小结: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习惯,认真求实,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高雅情趣和伟大人格。因此,我们要向伟人学习,并且在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只要同学们能做到,相信不久的将来,同学们一定能学有所成。
7.谈一谈,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文,谈谈你有何收获?(可以引导学生从学到的知识、人物的精神、写法等方面谈。)
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
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收获,我们就来检测一下,看看同学们本节课是否真的学有所获。
(多媒体出示)
1.本文作者是(邓林),当代(画家),体裁是(散文),本文选自(《我爱我的父亲》)。
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聊斋(liáo)
消遣(qiǎn)
婉转(wǎn)
嬉水(xī

呛水(qiāng)
搀扶(chān)
痒(yǎng)
无边无垠(yín)
3.
填空:本文主要记叙了父亲邓小平退休之后(看书)、(散步)、(游泳)等日常生活琐事,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高雅情趣)和(伟大人格),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邓林对父亲邓小平的(敬重)、(爱戴)、(敬仰)和(缅怀)。
4.本文写法令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看来同学们的确学有所获,对本课知识掌握的非常好,就让我们用掌声自我鼓励一下。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时播放歌曲《父亲》和有关邓小平的图片,渲染情境,教育学生学习伟人,关注自己的父母,感受父母深情。
《父亲》这首歌可能大家都听过,歌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父子深情。本文主要记叙了父亲邓小平退休之后看书、散步、游泳等日常生活琐事,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琐事,表现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高雅情趣和伟大人格,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作为女儿的邓林对父亲邓小平的敬重、爱戴、敬仰和缅怀。平凡的小事体现出的是伟人的不平凡,体现出的是女儿对父亲的那份父女深情。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关注过我们的父母吗?我们了解我们的父母吗?正如歌中所唱: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父母的爱永远是最伟大、最无私的。父母养育了我们,作为子女,理应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希望从今天起,同学们能关心、理解自己的父母,关注父母的日常生活,感受父母深情。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同学们能做到吗?心动不如行动,今天的作业就是——
活动7【作业】作业布置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特别是用生活琐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描写自己父亲或母亲的日常生活,感受父母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