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19:4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在朗读中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
2.
了解作者和鲁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并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把握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
2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
2、把握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唤醒了沉睡的民众。同时,他以笔为武器,和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出版诗集有《一颗新星》,《欢呼集》,《李大钊》,《春风集》,《欢呼集》等。代表作《有的人》《海滨杂诗》等短篇。
活动3【活动】授新
写作背景: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对着这遗迹,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五、预习检测
给下列字注音:臧克家俯摔垮
六、朗读诗歌
1、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
2、播放视频朗诵,注意节奏、重音和语气。
3、以第二小节为例,指导朗诵。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狂妄、轻浮、骄横、不可一世)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诚恳、庄重、崇敬)
4、表演朗诵
七、赏析内容
再读本诗,思考文中写了几种人?是哪几种人?
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找出每节诗中的对比各从哪方面对比的
?突出鲁迅什么精神
小结:
诗歌主要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增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八、品味字词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臧克家曾经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作: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这样改不仅笔墨精炼了,更重要的是改后愈加准确、形象、深刻。试想,“刻在”和“刻入”,深度不同,“刻入石头”,形象地表现了这些人妄图“不朽”的痴心梦想。“不朽”加引号,更显讽刺意味。修改后的“石头”之后,以逗号点开,句末的“头”(tou)与“朽”(xiǔ)押韵,使语句更具音乐美。
(2)原句: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
改作: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倒”和“垮”,两个动词在程度上有差别:“倒”者未必垮;“垮”者必倒。“垮”比“倒”在程度上更进一层,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满腔愤恨之情。此外,这样一改,“垮”(kuǎ)与下句的“人民永远纪念他”中的“他”(tā)字也同韵。
(3)原句: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作: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当”与“作”,属同义词。这里之所以修改,主要可能是从平反角度考虑的。原句中的“当”(dāng)属平声,“当”字前后的“民”(mín)、“牛”(niú)字皆平声,转用一反声字“作”(zuò),可使诗的语言更富抑扬顿挫之感。“纪念他”改作“记住他”,在感情深度上也有显著的不同。
除了这些,课文中还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找一找,我们一起分享。
九:拓展延伸
本诗为纪念鲁迅而写,却远远超出了纪念鲁迅的范围,是对人生价值的议论。你能结合当今,联系实际谈谈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认为人应该怎样活着?
十:当堂检测
(一)给下列加点词注音,组词。
臧(
)____
藏(
)_______
憎(
)__________噌(
)_________
恶(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二)试说说“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一句的深层含义
(三)写出诗中化用《自嘲》《野草 题辞)的原句。
(四)下边这篇散文(怀鲁迅》《郁达夫著),题材与《有的人)相似,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基本上一致。看它哪些是记叙,哪些是议论,它的议论与《有的人》的议论有什么异同。”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发出几通电报,劳革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孩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东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青年男女将要破裂似的心肺与紧握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时充塞的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作业优化设计:(一)A.zon1g
zhang4
B.zeng1
ceng1C.e3
e4
wu4
恶心
恶人
厌恶
D.西藏
藏东西
zang4cang2(二)鲁迅先生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总有一天迸发,烧尽旧世界的一切污浊,这里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鲁迅为革命事业甘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一)1.《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野草 题辞》全文(二)前三段和最后一段是记叙、其余三段是议论。诗中的议论具体、生动、形象,本文的议论相比下就抽象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