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 雪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40:42

文档简介

沁园春 雪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3.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2.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三、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二、 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同学们同意这种观点吗?(生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教学设想:用名人名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课题。 二、简介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抗日战争前夜。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东渡黄河,开赴抗日的最前线。渡河前,恰逢大雪。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毛泽东豪情激荡的写下了这首以"“雪”为题的壮丽诗篇。请听课文录音。(放课文背景简介VCD、大屏幕) 三、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诵读、领会、品评、鉴赏 四、课文内容学习: (一)请欣赏课文朗诵(微机、大屏幕、课件) (二)上阕: 1)课文前三句诗人用哪两个词点出了北国风光的特征?修饰限制“冰封、雪飘”的是哪两个词?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应怎样理解?在古诗文中,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现的写法叫什么?试举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互文”的例子? 2)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诗人能看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也是站在哪里往下看?文中表示看的词是哪个词?这个词一直控制到哪句?对,共七句,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望”就是一个领字。 3)哪位同学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七句?他读得好在哪里?谁读得比他更好?谁听出她读时给哪些词加了重音?谁能说说这些字加重音的原因?“舞和驰”把山和原写活了,这是什么写法?举个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例子? 4)“望”是领字,读时应稍顿,后边几句应带有“喜悦、赞美”之情去读,“欲与天公试比高”应读得有豪情、有气魄,请齐读这七句。 5)诗人并没有满足于对眼前雪景的描写,而是进一步想象雪后天晴的景色,谁读一读? 晴日”一词有几层含义?说一说这三句的深刻含义? 6)词的上阕以写什么为主?俗语说“景即是情”,写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一场普通的雪,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一篇优美的文字,是诗人眼前的景格外美吗?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教学设想: 1、语文的学习贵在积累,在学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旧的知识,努力让新旧知识浑然一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 2、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领悟诗的内容,在品评诗句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下阕: 1)试分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2)引出的下文中有一个表示感情的词是谁?“惜”一直控制到哪句?共七句,“惜”也是一个领字。读这七句应带有什么感情?生读。 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哪些人?谁能介绍一下?这些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所谓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为什么诗人用了一个“惜”字?用文中的话回答。“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武功尚可,文学才华就差些了,成吉思汗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在诗人心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齐读文章最后三句 4)句中的“风流人物”指谁?这三句话有什么什么含义?谁才是诗人心中真正的英雄? 5)下阕的表达方式主要以什么为主?通过议论赞美了谁? 6)齐读课文。 教学设想: 在上阕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下阕,通过质疑、讨论、反馈矫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五、扩展积累 投影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诵读。并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雪”的文章或诗文,课后交流。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巩固知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课件44张PPT。毛泽东
七年级语文沁园春·雪 雄浑的大漠,壮美的高原,奔腾的黄河水,这是一个产生史诗的地方。那些声名卓著的人物仿佛就在眼前,那些早已久远的历史隐约可以触摸得到。在陕北,一种豪迈唤起了人民领袖毛泽东的诗兴,他大笔一挥,书就了气吞山河的诗词《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作者简介 返回本词写于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日帝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毛泽东率抗日先锋队准备渡河,开赴抗战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雪后毛泽东登上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大好河山,诗人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写作背景 返回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声色朗读字词学习词曲欣赏课文理解课文研读课堂小结下课朗读欣赏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返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返回 分外妖娆( )( )
成吉思汗(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稍逊风骚( )给下列字注音fènráohánshǔháiXùn字词学习 返回 下一步1、《沁园春·雪》这首词描写了北方的雪景,那么题目中的“沁园春”应作如何解释?
2、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课文理解上阙下阙北国风光数风流人物气势磅礴,雄伟壮丽列举历代英雄人物不足抒发诗人的抱负望——看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惜——数昂扬向上,积极乐观 请在词中找两句话概括上下两阙的主要内容: 返回 下一步1、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北方的壮丽的雪景的?
抒发词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北国雪景实写虚写总写详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黄河、 山脉、高原看:红装 素裹抒发了词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文研读2 、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文治”看今朝风流人物文韬武略课文研读 返回 下一步歌曲欣赏大河上下 返回 这首词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借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作者主宰世界的雄伟气魄,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革命人民。学习总结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对革命前景充满激情的展望
点评历史英雄
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高山之巅历史之巅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本篇虽题为咏雪,实际上它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阕,即景生情。下阕抒情,寓情于议。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一、艺术特色 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 应具备哪些素质?二、思考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三、作业 返回欢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