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黄河化险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9.黄河化险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49:48

文档简介

9.黄河化险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作品,作者抓住一个凶险的时刻:毛泽东率领的小部队在敌人的追击之中,被“置之死地”,比较安全的选择是越过黄河,但毛泽东考虑到越过黄河对于群众心理的消极影响,放弃了这种选择。可是不渡过黄河,又处在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敌军追及的危险情境之中。作者对毛泽东的刻画,集中在他思考的特点上:毛泽东在千钧一发的关头,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作出决策的艰难、漫长、惊心动魄的过程。作者把抽象的思考化为可以直接感受的外部动作上,通过毛泽东的讲话、动作,来表达他的性情。
2重点难点
表现历史伟人在万分危急的重大关头的思考。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歌曲,看能不能说出歌的名字及歌颂的人物?
(播放歌曲《东方红》,学生回答。)
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可就是他——一个农民的儿子,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一位伟人,在他的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黄河化险》来感受一下。(板书课题)
2、资料简介
作者:权延赤,1945年生于河北完县。当代作家,长期在部队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等。
背景资料:1947年,国民党几万大军紧追我中央机关的几百人,从绥德直到葭县(今佳县)黄河边,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兵压境的险恶局势下,毛泽东首先考虑的是他自己决不能离开陕北。尽管各方面建议他尽早东渡黄河,使中央有个安全的环境。但是,他认为党中央留在陕北,一则在政治上,不但粉碎了蒋介石打击我党的阴谋,灭了敌人的威风,而且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则在军事上,只要党中央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投入到别的战场;三则党中央在延安住了十来年,现在一有战争就走,对不起陕北的乡亲们。因此,毛泽东决定和陕北的军民在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就决不过黄河,事实证明,这正是毛泽东的高明、伟大之处!
活动2【导入】整体感知
二、整体感知
投影出示下列问题,根据问题速读课文
1、读准下列字音
滞蹙孱葭
戡澧愠咄
2、标划新词好句
3、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文章内容
注意:概述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又是怎样化险的?
读后学生讨论、回答,然后根据问题3引导理清结构思路。
(一)写险情渲染气氛
(二)黄河化险决策英明
(三)化险后的辩论揭谜
活动3【导入】重点研讨
三、重点研讨
决策英明,决策者更令人敬佩。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这位决策者的形象,把他写的活灵活现,尤其是神态描写非常细致。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中的要求,找出相关语句,讨论回答:
活动4【讲授】精彩赏读
四、
本文通过对人物神情、心理等的刻画,勾画出一个遇事沉着、意志坚强、善于思考的领导者的形象。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领会还是比较透彻的,下面咱们就进入角色,看能不能把人物的神情和气质表现出来。
1、请同学们看毛泽东做出不过黄河的决定的片段,先想象揣摩一下这里描写的几个动作。齐读。
哪个同学来表演一下这几个动作?
学生表演后,评价归纳:“立”、“掼”、“踩”几个动作干净利索,“迸”出的话更是掷地有声,这个片段展示出毛泽东怎样的气度?(坚强、果敢、自信、干练等)。
2、请同学们接着往下看课文,在做出这个决定后,他是怎样行动的?标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3、请同学们合上书本,根据老师的提示想象当时的情景。
(师感情诵读)做出决定后,一声号令“放心跟我走”,首当其冲,带领部队,非常“从容”、“不紧不慢”地在敌人的枪口下走上河堤,多么的雄壮!
当卫士们从惊愕中惊醒,围上来保护他时,他一声大喝:“哪个?退下!”这时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你的眼前?——神圣、威武、英勇、高大……
这样的人,这样的气魄,能不令你敬佩、令你倾倒吗?
是的,令人敬佩,也令敌人敬畏。敌人也被眼前的场景吓傻了,硬是傻呆呆、眼睁睁地看着他走过河堤,翻过小土岗,不见了。脱险了!
4、同学们再想一下,他的这一决定是不是被逼急了,一时的感情冲动,部队侥幸得以脱险的?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讨论,归纳:不是。特别是描写他作这个决定之前的神态、要烟、骂人、吸烟等,都表明了他的焦虑,他思想斗争的激烈、复杂。
5、对这一决策的高明之处,在下文任弼时和毛泽东的辩论中清晰的体现了出来。请同学们同位结合,分角色朗读任弼时和毛泽东的对话,进一步体会决策的英明及他们的个性特点。
任弼时:坦率真诚工作方法得当
毛泽东:争强好胜机智老辣
活动5【导入】、课堂小结

本文成功塑造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伟大形象。他凭着非凡的才略、过人的胆识、细致的观察、缜密的思考,使部队化险为夷。他的镇定、机智、勇敢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在此,我再送同学们一句歌德的名言“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伟大的目标与达到伟大目标的决心”,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对大家能有所启迪。
活动6【导入】拓展运用
六、拓展运用
本文成功运用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即描写人物不直接写某人,而是通过外在环境或其他人物来衬托。你是否把自己的一份心情(欢乐、喜悦、悲伤、愤怒……)用生动可感的精彩片段描述出来。
课件14张PPT。黄河化险权延赤学习目标一、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二、学习通过外部描写体现人物心理的写法
三、感受逆境中伟人的精神境界 权延赤,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河北完县。1970年北京工业学院毕业。历任空军某部无线电技师、宣传干事、大队副政委、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学创作员。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多年之欲》《狼毒花》,长篇纪实文学《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等。检查预习滞留 猝然 孱弱
蹙眉 澧水 愠怒
辅弼 蠕动 炙烤
一撮 咆哮 攥住
葭芦河 湿漉漉 掼
咄咄逼人 踉跄
zhìcùcháncùlǐyùnbìrúzhìcuōpáoxiàozuànjiālùguànduōliàngqiàng整体感知简述课文内容
注意:概述队伍面临着什么样的险情?
又是怎样化险为夷的?找出文中描写毛泽东神情的词句,揣摩当时毛泽东的心理,完成下表 听到有人以为可能要渡黄河
猛然掀起眼皮,目光咄咄逼人责怪妄加揣测的战士恩来说过了葭芦河就有回旋余地望住周恩来,神色严肃
担心群众会认为过了葭芦河就安全了
前边有人喊到黄河边上了
脸色阴沉,双眉紧蹙形势危急,心情沉重
两批战士都无法渡过葭芦河神色肃穆严峻渡河失败,思虑重重
接到香烟,陷入思考目光淡漠,眉头微蹙心无旁婺,专注思考
决定不过黄河,走上堤岸用讥嘲的目光朝敌人射击胸有成竹,蔑视敌人任弼时肯定了不过黄河的决策
神色变得庄严,凝视着远方
深感责任重大,决策艰难任弼时批评他做事带情绪脸也胀红了,望着任弼时半晌无语……点一 头。对正确的批评感到难为情, 经过思考终于接受思考 :认真阅读课文,具体谈谈毛泽东凭借什么化险为夷的? 关键在毛泽东说的两段话和一句话,以及唱的一段京剧。总之,毛泽东不是盲目,任性,而是努力保持沉着镇定,运用智慧和胆识,凭借军事谋略化险为夷的。同时,大家对领袖的信任、爱戴,部队的纪律性、团结,干部、战士不怕牺牲、保护同志的精神,周恩来的冷静机敏和带头作用,等等,使整个队伍没有慌乱。这些都是化险为夷的重要条件。 关键时刻的思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文中将毛泽东的思考变成生动可感的精彩片段,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全文的重点,化险的决策就是这时做出来的。作者先写了点烟的波折,而思考是抽象的,不可视,不可感的活动,作者如何将思考过程呈现出来呢?于是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烟的可视性,来表现不可感的思想活动。烟灰的伸长和断落,写的是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战士的期待;从鼻孔里流出又吸回的青烟,可以联想到反复的斟酌;描写青烟的词语,如“撞碎”“弥漫”“闪耀”,既是烟的形状,又是思想的活动。作者从烟的形状中找到了思想的形状。顺理成章地,那掼下得烟头,就是决策的心灵肖像了。 合作、探究、交流1、文题“黄河化险”中的“险”具体指什么?课文是如何写黄河的,有怎样的作用?前有黄河后有追兵,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应此称为“险”。对黄河没有正面描写,但在听觉上进行了概括性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紧张、矛盾、不平静。 3、全文中,毛泽东的心态变化非常多,总结一下可以分为几个 层次? 听到有人提出渡过黄河摆脱追兵时,毛泽东大动肝火:“我有言在先,不过黄河。谁还说这种屁话?”当时的火气、怒气,以及毛泽东作为领导人却说出常人说的粗话,表明形势的严峻和决策的坚定、不可动摇。 下定决心不过黄河而过葭芦河时,毛泽东从紧张到轻松。战士们抢渡葭芦河失败,而敌人的追兵已至,这一切都在逼着他改变原来的决策,做出新的选择。 毛泽东想抽烟,先是没有烟,后来点不着烟,他情绪失控到骂人。毛泽东做出不过黄河的决定作出决定后,他又显出特有的轻松与幽默。在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严峻中透出成竹在胸的轻松。在与任弼时的辩论中,毛泽东说明了他的决策是深思熟虑、思谋周到的辩论中任弼时说他“有一种意气藏在里面”,他“半响无语”,最终也不得不“勉强笑笑,点一下头”,表示认可。险情终于彻底化解,毛泽东唱《空城计》,以诸葛亮自诩4、细读任弼时与毛泽东争论的部分。说说这里所表现出的两人的个性、关系,说说任弼时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样的语言最终使毛泽东接受了批评?两人对话中表现的性格,不是指决策过程中毛泽东的性格。毛泽东的性格:争强好胜,敏捷坦诚,能言善辩,行事有些意气用事。任弼时的性格:责任心强,厚道认真,真诚直爽,敢提意见。两人的关系既是上、下级又是亲密的战友。
任弼时用一种实话实说的方式和不掩饰作假的语言,最终使注重实事求是的毛泽东认真思考,接受了批评。 5、写毛泽东骂人、发脾气,是不是有损伟人的形象?为什么 毛泽东发火看似无理,实则表现了他当时精神的高度集中,写出了他的真性情 揭示主题 这是一篇纪实性的作品。文章记叙了毛泽东带领一支红军部队在黄河岸边与敌人斗智斗勇,最终化险为夷的经过。表现了毛泽东作为一代领袖的远见卓识以及敢于挑战的精神,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伟人形象。写法借鉴 本文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文章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句子,应该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所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在今后的作文中学会正确地运用这些描写人物、塑造人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