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想像说话,理解整首词的意思,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可贵品格和“报春不争春”的崇高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梅花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的语文习惯有了一定的进步,能收集语文素材,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欠缺,课外知识广度和深度上积累较少。
3重点难点
诵读诗词,掌握朗读的方法, 品味词的意境,感受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趣
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描写对象。无论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芬芳四溢;还是“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的铮铮傲骨。古人都写出来了梅的深刻意蕴。那么一代伟人毛泽东以怎样的胸襟“激扬文字”赞颂他心目中的梅花的呢?今天咱们就来品味他的《卜算子 咏梅》。
活动2【活动】赏梅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梅花图,深入意境,建立起学生的生活与语文的联系,吟诵有关梅花的诗词名句,感受梅花的美好形象,自由说话,谈感受,以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3【活动】诵梅
“咏”,即抑扬顿挫地吟唱,含有赞美之意。这里的朗读以“咏”切入,有利于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让学生在倾听、评议中,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初步读出词的韵味来。从而使学生在这充满热情的朗读过程中,渐渐走进诗词,对词中的内容、词中的感情有所感知。
师生赛读的目的在于,用老师声情并茂、充满激情地吟诵使学生发觉自己朗读还不到位,通过评议,明白只有理解了词的内容、领悟了词中的感情,才能真正地读出神韵来,进而产生进一步读懂、读好诗词的心向。具体步骤如下:1.倾听诵读,走进词境,感受诗人情怀。
2.开展竞赛,融入己情,尽显伟人风采。
3.集体诵读,震撼人心,激荡胸中情怀。
活动4【活动】品梅
一、想象画面,描绘意境
发挥想像,用扩展法描述意境,把词上下阕的画面描述出来.学生读想结合,想像画面
教师引导: “冰雪中,梅花俏然盛开在枝头。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再用心地读读这段诗词,看看哪些字词引起了你的注意,由这些字词,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呢?”二、闭目神游,评议画面
指名学生描绘想像的画面,其余同学闭目想象描述同学所说的意境美,评议画面,交流心中的感受。(着重描绘“百丈冰”“花枝俏”的情景)设计理念:第一段诗词描绘的是梅花俏然怒放在冰雪之中的画面,赞美了梅花傲霜斗雪、不畏严寒的品格。如何让学生感悟到梅花的品格,产生敬佩、赞美之情呢?首先要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相融合。所以这一板块的设计走了这几步:①读诗词,说内容,让学生初步地整体感知语言的内涵。②扣住“百丈冰、花枝俏”等字词,展开想像,浮现画面,将语言文字演变成丰富、细腻的画面。一方面,学生借助语言,动用智慧,开展想象,将文字变为画面,从而走进教材;另一方面,学生又以自己的情感赋语言予声色和动感,将教材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之中。③描绘画面,评议画面,交流感受。先描绘再评议再描绘,评中谈感受,议中作交流。这时的描绘,不单是对画面被动的语言表达,更是学生内心情感的表白;这时的画面,不单是语言文字的形象反映,更是学生内心感受的写照。画面与感受相融,描绘与表白相交。在这相融相交中,学生既是描绘着又是体验着环境的验恶,既是描绘着又是感受着梅花的“俏”然姿态。
四、深入意境,品词析句
1.品“俏”意,悟品格,表真情“
此时,你认为这‘俏’字是什么意思呢?你对梅花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在上面的想像说话中,学生已将“俏”字描绘成一个个梅花迎着严寒傲然开放的具体画面,这儿让他们说“俏”字应作何理解,旨在引导学生从那些形象的姿态中感悟出其傲霜斗雪的品格。让他们谈自己对梅花的感情,是让学生借此抒发对梅花的敬佩、赞美之情。因为以上的想像说话源自于语言文字,也来自于学生的真切感受,所以这儿的“悟品格,表真情”是水到渠成的。]2.品味“笑”意,感受崇高。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词,说说这段写什么。
(2)想像“山花烂漫”的情景,感受春天的美好。[这儿的想象既是在理解“烂漫”一词,又是让学生感受春天里百花争艳的情景,为下面感悟梅花报春不争春的崇高精神作辅垫。](3)朗读整首词,想像说话:“你若是梅花,在这山花烂漫,百花争艳的春天里,你会怎样想呢?”(4)品味“笑”意,感受崇高:“这首词中的梅花在花丛中是怎样的呢?你从这个‘笑’字感受到了什么?”设计理念:顺应着第一段的教学,第二段的教学可以说应该是很顺利成章的,接着上一段的赞美之情,学生从一个“笑”字能很快地悟出这是欢笑,是欣慰之笑。但是,这种“悟”多少带有“虚假”的成分,因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顺着上段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得出梅花另一个可贵精神是件容易的事。其实,梅花报春却不争春、不居功自傲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与它不畏严寒的品格相比,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所说的难度,是指在让学生由衷地感受到,由衷地赞美梅花的一种博大胸怀上有难度。)所以这儿的设计先进行角色转换,联系整首词,让学生将自己想像成在争奇斗艳的百花丛中的梅花,谈谈自己当时的心情。这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各抒己见、相互对话的平台。在交流中,或许有正面的意见,像词中的梅花一样为自己唤来了这美好的春天而感到欣慰,为唤醒了百花而高兴,为自己战胜严寒又为春天增添美丽而欢笑;或许有反面的意见,会因为自己历经了险恶迎来了春天而没有其他的花逗人爱,而感到沮丧,会因为得不到别人的夸奖而嫉忌、怨恨其他的花,感到不快。不管是怎样的意见,怎样的想法,都应该让学生呈现出来。然后通过品味词中的“笑”意,是用教材中梅花报春不争春、不居功自傲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给学生以价值观上的引领,使学生在感受梅花崇高精神的同时,受到教育,这就触及到了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这样的教学就具有了真意。]
活动5【练习】写梅
1.想一想,历史上拥有梅这种品质的革命先烈,你能举出一个事例来吗?
2.以梅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文字。
课件24张PPT。梦 让每一个孩子
打开心灵的窗
在同一片天空下
翱翔
赏 梅 梅花喜欢漫天雪 满城桃李望东君,
破蜡红梅未上春。 梅花香自苦寒来雪虐风饕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向来冰雪凝严地,
力斡春回竟是谁?
当年腊月半,
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
俱来雪里看。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临泽县第四中学 李克志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词、积累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练笔,深入意境,感受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可贵品格和“报春不争春”的崇高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梅花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做一个乐观的人。
学习方法与步骤资源平台:展示梅花素材,创建主题空间。
基础:整体感知,积累字词,夯实基础。
诵梅:读出诗词的音韵美,感受美丽形象。
品梅:品味诗词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
写梅:深入生活,体验反思,展示个性。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一代伟人—毛泽东卜算子词牌咏梅题目整体感知
归: 到:
已是: 犹:
俏:
烂漫:回来回来正是仍然俊俏,美好的样子这里形容盛开的样子. 字词积累风雨/送春归,飞雪/ 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 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诵 梅 停顿重音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感情 1.倾听诵读,走进词境,感受诗人情怀。
2.开展竞赛,融入己情,尽显伟人风采。
3.集体诵读,震撼人心,激荡胸中情怀。
伟人诗词大家读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朗读欣赏朗读停顿重音节奏语气语调语速感情1.发挥想像,用扩展法描述意境,把词上下阕的画面描述出来.
方法指导:想象,把词中的梅花还原成生活中的画面。
2.品味词的意境,找出你喜欢的词或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或词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句式:我喜欢_________,
因为它___________.
品 梅 感受意境美 品评语言美 理解情感美(修辞、用词、表达作用、情感表达等) 颂 梅 1.想一想,历史上拥有梅这种品质的革命先烈,你能举出一个事例来吗?
2.以梅为话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文字。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