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逆境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论逆境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54:02

文档简介

论逆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主旨,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2、品味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3、了解文章说理方法上的特点。
2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 2、联系现实生活,自我探究,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3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欧洲已经摆脱了中世纪的阴影,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期虽已过去,但它的余辉还没有销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样一个历史背景,给培根的哲学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培根出身于一个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发展起来的新贵族家庭,父亲曾任国王的掌玺大臣。他12岁时就进入牛津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从政,先后担任过副检察长、检察长等要职,1617年为掌玺大臣,1618年任大法官,同年封维鲁兰男爵,1621年封圣?阿尔班子爵。正在他官场得意的时候,突然被控受贿而去官,并被送入伦敦塔,但4天后便被国王下令释放。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1957年,《培根论人生》在英国首次出版。至今四百多年来。它历经数次再版重印,几乎被译为人类所有的语言。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培根论人生》一书是培根的处女作,也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培根仍对该书做了修改。这部书虽然篇幅不大,却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如一部二十四史。培根原就是一位博学之士,在此书中,他更是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类人文学科。培根还善用比喻,书中不乏睿智的格言警句,直到今日,仍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本文标题也译作“论逆境”。本文篇幅短小,不过400余汉字,对这样一个重大论题,作者举重若轻,表现出对人生深刻的洞察。 (2)有关“逆境”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贺拉斯《歌集》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除了上述有关“逆境”的名言警句外,你了解的还有哪些?你喜欢课文中哪些精彩语句? ②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顺境”与“逆境”的? ③本文在说理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本文思路清楚,环环相扣而又逻辑分明。文章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的”)引用古罗马先哲的名言和古代神话故事,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坚强的人”。切入题目,设下论题,为后面自己的观点张本。 第二层(“幸运说需要的美德”——“对比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把不同启示,及不同魅力进行比较,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厄运不仅仅是灾难和摧残,也是磨练和新生,帮助我们培养起坚忍的品格,去勇敢地面对厄运,战胜厄运,获取幸福。 第三层(“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结尾),以香料为喻,说明厄运中孕育着希望。 文章从“战胜厄运是奇迹”,到“战胜厄运需要坚忍的品格”,最后到“厄运不会把我们击垮,反而能显出我们最好的品格”,三层意思层深入,见解不断丰富,让我们从全新的视角去透视人生的厄运。 文中大量引用西方思想史上先哲及《圣经》中的名言事例,但议论通俗易懂。文章比喻优美隽永,富有诗意。论述中也多用对比手法,上下去相互映衬,措辞警策,暗含机锋,突出了所要表达的思想。如“运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要的美德是坚忍”,说理透彻,饶有意味。 三、问题探讨 1、诗人雪莱读培根的随笔《论死亡》后,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请结合这篇说理散文,谈谈文章所蕴含的诗性美体现在哪里。 2、培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四、活动体验 1、有人慨叹“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又有人认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来看待顺境与逆境呢?请以“顺境、逆境哪个更利于成长”为话题开展一次辩论活动。
课件29张PPT。培根论逆境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 (莎士比亚)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 伦) 名言警句目标导航了解作者及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学习本文的说理方法体会语言特色
树立正确对待逆境的理念议论文三要素:(一个)论点 (两种)论据
(四种)论证方法
论 点:作者在文中所持见解和主张
论 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学习一下整体感知 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提出论点后,作者是怎么论证的?
论逆境引用名言举例论证:古代神话比喻论证“战胜逆境令人敬佩”
“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无畏的神人”刺绣香料只有战胜逆境才能成功结构图解论证上有什么特色?
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思考讨论举例论证时用到古希腊神话的例子,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神话故事不是真的,是人们幻想的,但是在中世纪的西方,由于科技生产力的不发达,人们认识的局限以及宗教意识的影响,人们认为美丽的古希腊神话就是真的,是事实,而且古希腊神话也的确喻示了很多人生道理,所以作者在这里用这个例子是非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本文的论证过程中还运用了比喻来说理,语言优美,比喻生动形象,极富绘画美。
问题一明确 培根“幸运固然令人羡慕…… ”
“确实如此…… ”
“塞涅卡还说过…… ”
“古代诗人…… ”
“这个故事…… ”“幸运所需要的…… ”
“一切幸福……”
“最美的刺绣…… ”
“从这种图像……”
“正如恶劣的品质…… ”
论逆境 “幸运固然令人羡慕,但战胜逆境则令人惊佩。” 这是塞涅卡模仿斯多葛派哲学讲的一句名言。 本文题目是“论逆境”,是作者发表对逆境的看法,作者首先引用名言导出自己对逆境的态度。这句名言的意思是幸运让人羡慕,但是能够战胜逆境更值得人们敬佩,强调的是后者。 确实如此。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作者肯定这句名言表达出的内涵,引出自己的观点主张,战胜逆境才能创造奇迹,也就是说要想获得非同一般的成功必须要战胜逆境。 塞涅卡还说过一句更深刻的格言:“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无畏的神人。” 这是一句诗一样美的妙语。 作者继续引用名言,说明逆境对人生的意义,开始论证自己的观点。伟人首先平常人,他们也会脆弱,但是他们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他们比一般人多了战胜逆境的精神和勇气,所以他们又是无所畏惧的神人。这句话语言简单但是内容丰富,像诗歌一样美妙。例如: 《黄河化险》中的毛主席?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当赫(hè)克里斯去解救盗火种给人类的英雄普罗米修斯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瓦罐里漂洋过海的。 作者用这个例子来证明塞涅卡的名言“伟人既是脆弱的凡人,又是无畏的神人”。赫克里斯是神话故事中的大英雄,但他首先和凡人是一样的,他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在逆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任务。 这个故事其实正是人生的象征:因为每一个基督徒也是驾着血肉之躯的轻舟,横游波涛翻滚的人生之海的。在这里每一个基督徒指的是世上的每一个人,赫克里斯的故事象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简陋的瓦罐指的是我们脆弱的血肉之躯,拯救普罗米修斯的危险历程象征我们波涛翻滚的人生之路,整个故事说的就是人的一生是不免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逆境,赫克里斯是大英雄,每个要想成为伟人英雄的人也要像他那样战胜逆境。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 幸运时需要的美德是懂得限制自己的行为,身处逆境时,需要的美德是坚持不懈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作者觉得后者比前者更加的难能可贵,作者强调的是战胜逆境中显现的品德更加难得珍贵,为论证自己的观点服务。 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 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一面,就像我们经常说的福祸相存的道理一样,居安要思危,居危不气馁,所以身处逆境时我们要乐观要积极向上,不能绝望,要坚定信心,把逆境当做成就美好品德的机会。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以刺绣为喻,体现逆境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出色的成就总是如雨后彩虹般出现在风雨之后,逆境是机会,战胜它才能成功,才能获得人生最美的风景。 从这种图像中去汲取启示吧。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逆境能塑造人最好的品质,“烈火”象征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逆境,“最浓郁的芳香”指的就是逆境中表现出的坚强意志、不懈精神这些优秀品质。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福中显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被显示的。 幸福让人放松警惕,逆境磨炼人的意志,就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逆境能够成就一个人美好的品德,在安逸享乐中灭亡。作者强调的是逆境对人生的积极影响,人最美好的品质诞生在逆境对人生的磨砺中,结尾再次证明逆境对造就美好人生有重要意义。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16、17世纪之际的哲学家,经验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有:《学术的进展》、《新工具》、《新大西岛》等。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交流认识
谈谈你对逆境的认识 人生的旅途肯定有逆境,面对逆境我们要做强者,我们要坦然面对一切,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会,把挫折当做通向成功的阶梯,与逆境抗争,在挫折中奋起。送给同学们的话小结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作者在谈论对逆境的看法时,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生动形象,意味悠长。
文中每句话都是作者的独到见解,文笔紧凑、警句迭出,且富有诗意地道出了成熟的人生经验,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这样的句子。
练一练
阅读《学 贵 质 疑》,完成练习题。学 贵 质 疑 ①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而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用之于人民的事业。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 ②人们常常把知识比作海洋,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学问,总会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段则是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一点,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③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达尔文对“特创论”的怀疑,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于他随“贝格尔”号帆船环球旅行之后,观察和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考察和研究了无数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探讨之后,才向根深蒂固的“特创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这是一场真理对谬误的挑战,其结果自然是真理胜利。可见,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文章开头引述清代学者陈宪章的话的目的是( )。         
2.本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论证了( )的
观点,从而得出( )
这一结论,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学贵质疑 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 “任何有效的怀疑,都依赖于对事实的仔细分析和对理论的深入研究” 举例论证 谢谢观赏敬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