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3-04 18: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都德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都 德
(1840─1897)
1866年 《磨坊文札》
1868年 《小东西》
1870年应征入伍。
1873年 《月曜故事集》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gěng
zhuàn

duó
chéng
qí dǎo
wǎn
chà
xuān
gē bo
zhòu

ào huǐ
yào shi

小弗朗士看见了什么?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最后一次上课。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1.“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频,变故迭起,人心惶惶。
  2.通过孩子的疑惑的眼光,在小说以开始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一件大事。
  首先,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
  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如日本在东北台湾的奴化教育、普鲁士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强迫推行德语。对一个民族的军事占领还不是真正的占领,只有通过语文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