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出 教学设计 (4)

文档属性

名称 1. 日出 教学设计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0:5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日出
教学设计
1课标要求与教学内容分析 
《日出》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所目睹的一次日出。在此之前,作者还交代了海涅、屠格涅夫对日出的经历。作者细致描绘日出时的瑰丽的景象,以此来比拟新中国,讴歌新生、光明的祖国。21教育网
2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生字词。
2、学习本文运用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手法。
3、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的景象的描写所表述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写景散文虽已学了很多,并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这样一篇将诗情和深刻哲理相融合的文章,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21cnjy.com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手法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大家看过日出吗?
谁能把你看到的日出景象来描述一下?
今天我们随当代作家刘白羽一起来看看在飞机上看到的日出,又是怎样的雄奇、壮丽。
活动2【讲授】课前热身 
(一)简介作者、背景。(
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1、作者:刘白羽(1916—2005),当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散文集《红玛瑙集》、《芳草集》等。1937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草原上》。晚年笔耕不辍,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朱德的前半生),小说《第二个太阳》(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回忆录《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传记文学奖),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2、背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刘白羽始终不渝地坚持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进而为社会主义,为人民写作的宗旨。特别是1955年后,他担任文化领导工作以来,始终坚持创作,写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讴歌新思想、新风尚的优秀作品,《日出》一文就是写于这个时期的名篇。21·cn·jy·com
(二)处理生字生词:(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魅力(mèi)萧瑟(xiāosè)弥漫(mí)
绯红(fēi)
泛滥(làn)
精辟(pì)
炽热(chì)
晨曦(xī)
窒息(zhì)
天穹(qióng)
衣襟(jīn)
俯瞰(kàn)
无羁(jī)
簇拥(cù)
矗立(chù)
迸射(bèng)酣睡(hān)黛色(dài)
瑟瑟:形容凋落、凄凉。
魅力:能吸引人的力量。
晨曦:太阳初升时的光线。
弥漫:指尘土、烟雾、河水等充满或遍布各处。
活动3【讲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单独思考抢答)
1、文章的结构是怎样安排的?
2、文中写了哪些日出的景象?作者主要描写的是哪次日出的景象?
活动4【讲授】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
1、本文题目是“日出”,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为何要写落日?
2、本文主要内容应该是描写在飞机上看到的日。出景象,可作者为什么要引用海涅、屠格涅夫对日出的描写?另外文中还记叙了两次未看到日出的经历,这又是为什么?
活动5【活动】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本文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文中有关日出的图画共五幅,前四幅全是铺垫,全是曲写,是欲扬先抑,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6【练习】学以致用 
学生自己动手写作,并在全班展示
试运用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进行一个片段练习,描写日出时的景象,写后展示交流。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1、课后题一、二题。
2、课后完善自己的习作,下节课上课展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