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的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3.感受和学习列宁格勒人民的强健精神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列宁格勒的树》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一篇比较探究的课文,与《每天诞生一次》和《辛劳的蚂蚁》两篇文章比较探究,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对学生来说也容易理解。但由于《每天诞生一次》和《辛劳的蚂蚁》这两篇课文还没有上,所以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没有设计与这两篇文章的对比阅读。
3重点难点
重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及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难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过着幸福宁静的生活。我们远离战争、饥饿和寒冷,战争的残酷、恐怖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们难以想象的。你们知道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下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吗?今天我们走进《列宁格勒的树》,去看看被围困了900天的列宁格勒城的人们在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刻,宁愿冻死也不砍一棵树的壮举,让我们的灵魂接受一次洗礼,去感受一下人性的光辉吧。
活动2【讲授】出示学习目标
1.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3.感受和学习列宁格勒人民的强健精神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活动3【讲授】了解写作背景
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时间长达900天,该市共约64.2万人饿死和冻死,2.1万人死于德军的空袭和炮击,但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战,挫败了德军占领列宁格勒的战略目标,并把强大的德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苏联西北战场上,从而有力地支援了苏军在其他战场的胜利。
活动4【讲授】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句式: 宁可_ _ _ _ ,也不 _ _ _ _ )
活动5【讲授】探究课文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说最使你感动的语句有哪些,找出来细细读一读,品一品,讨论交流:哪些细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
重点讨论分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本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没有对这一情节进行过多的描写、渲染,只是用平静的笔触进行了简洁的叙述,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是哪三个细节呢?
明确:小棺材、冻馁而死的孩子、旧铺板。
作者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既没有女士脸上的表情,也没有寒冷对她脸色和躯体的效果,也看不出作者感情的特殊性,他追求的不是煸情,而是以叙述来说明问题,我们同样被打动了。看来,打动人心不光靠描写、渲染的手法,叙述同样能产生感动的效果,这真是“殊途同归”啊!
3、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地描绘一下当时的场景。
学生思考并回答。
4、作者一边进行冷静地叙述,一边又在叙述中进行对比,请同学们说说对比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一方面是如此严酷的饥寒,“人们卖房屋,变卖首饰,变卖家具,卖一切可卖之物,只为换取一点可怜的口粮和棉毯”;另一方面却是:“在最艰苦的900天内,列宁格勒城里的人们,没有为生计砍伐过一棵树”、“没有谁去砍树生火取暖”。
5、光有这样的对比似乎还不太充分,因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又采用了议论、抒情手法加以补充,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
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起了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6、为了进一步印证这一点,作者又列举了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笼罩下的列宁格勒的人们的一些生活状况:剧照贴满大街小巷,剧院天天夜里开演,观众座无虚席;学校准时开学,上课铃声从未间断……
多么坚强高贵的人们啊,在厄运、苦难面前,他们仍从容地、有尊严地活着。这是一群宁死不屈、百折不挠、精神强健的人,正因为他们具有树一样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才有了不让侵略者前进一步的辉煌。
7、能用《日历》里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他们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8、900个日日夜夜啊,人们生活在饥寒交迫中,即使一个又一个离家失所的人冻死在街头,人们也没有砍伐一棵树来取暖,人们何以把树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生命是无价的,但不代表它是最宝贵的,正如裴多菲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树的绿色是被围困的人们心中的希望,唯一的精神寄托。正是这一片绿支撑着他们熬过900个苦难的日子。
9、请同学们结合《每天诞生一次》的内容,想象一下,列宁格勒的人们从烟雾里透出的曙光中醒来时,看到这片绿,他们会想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他们在醒来的一刹那可能有一种陌生感,也有一丝庆幸的心理——“我又活过来了?”我还活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明天还能扑向崭新的太阳,还有见到下一个黎明的希望。对他们来说,生命即绿,假使有一天见不着绿了,那么,死亡也就来临了。
10、同学们知道老山兰的故事吗?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钢铁战士血洒南疆,誓守国土,在炮火硝烟中,日夜陪伴我们战士的,就是绿色的兰花,战士们取名“老山兰”。他们把从阵地上采撷来的兰花栽在废弃的空罐头瓶里或栽在阵地前沿的土里,甚至栽在了钢盔里。战士们精心呵护着它们,那墨绿色的叶片给炮火硝烟中的战士们带来丝丝生活的慰藉,绿是生命,是和平,是希望,多少人为了心中的那片绿挺身而出。
和平年代,我们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绿,人类与绿色应和谐相处。想想战争年代的那些人们吧!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摧残眼前的这片绿呢?请爱护眼前的一草一木吧,我们将会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
活动6【活动】阅读比较、探究
如果以《列宁格勒的树》为材料,你会如何接着写《每天诞生一次》或《日历》呢?试动笔写写看。
活动7【作业】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1、2、3题。
课件12张PPT。列宁格勒的树 李专 1、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3、?感受和学习列宁格勒人民的强健精神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 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用“宁可……也不 …… ”这组关联词来表达。)
文中哪些细节、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请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再读课文,品味细节
朗读第4自然段,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描绘这个场景。
(温馨提示:可以从当时的天气状况,年轻女子的穿着、表情、脸色以及这个女子的心理活动等方面入手,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写50字左右即可。)
情景再现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阴云密布的天空,飘着鹅毛般的大雪。一位穿着单薄、脸色苍白的年轻母亲拖着一具小棺材踉跄在街头。她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孩子,她的心在滴血,但她的眼神中已没有了悲伤,她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她相信:乌云总会过去,胜利的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900个地狱
般的日夜列宁格勒的女演员仍然坚持演出精神强健 人格高贵学校准时开学“老山兰”的故事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钢铁战士血洒南疆,誓守国土,在炮火硝烟中,日夜陪伴我们战士的,就是绿色的兰花,战士们取名“老山兰”。他们把从阵地上采撷(xié)来的兰花栽在废弃的空罐头瓶里或栽在阵地前沿的土里,甚至栽在了钢盔里。战士们精心呵护着它们,那墨绿色的叶片给炮火硝烟中的战士们带来丝丝生活的慰藉(jiè),绿是生命,是和平,是希望,也是尊严。故事链接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个人尊严,民族气节而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来捍卫尊严。无数可歌可泣的用生命换取尊严的故事贯穿着古今中外的人类历史。
你知道哪些与此有关的故事?? 拓展延伸 人有远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那便是人的尊严和信念。谁拥有高贵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谁将拥有一切 !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勇于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困难,以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