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的树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列宁格勒的树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1:18:32

文档简介

列宁格勒的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及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领悟列宁格勒的人们在坚苦卓绝的环境中所具有的宁死不屈、百折不挠、坚强高贵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八2 班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高,兴趣较浓,大多数学生课堂表现积极,有部分学生有独特思维,表达能力较强。还有个别学生基础较薄弱,课堂表现不够积极,还需要老师给予更多表现的机会。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群体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列宁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与人格的高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列宁格勒的树》
1.课前演讲。
2.讨论:你认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活动2【讲授】自主学习检测
1. 了解时代背景。(视频)
2. 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用 直线画出你不认识的字,用……线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用曲线画出你喜爱的句子。
(1)学生读完以后,老师提醒学生注意:
踉跄(liàng qiàng)  冻馁(něi)
(2)需要积累的词语:
不堪回首 战云密布 阴云惨淡 魔剑高悬 座无虚席
活动3【活动】我来读
齐读全文或指名朗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4【活动】我来品
1.重点讨论分析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本段写了悲惨的一幕,但作者没有对这一情节进行过多地描写、渲染,只是用平静的笔触进行了简洁地叙述,只交代了三个必要的细节,是哪三个细节呢?
2.跳读课文3 、5 、6自然段,看看文章中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3.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下,列宁格勒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活动5【活动】我来辩
辩题:列宁格勒的人们可以砍树吗?
正方观点:列宁格勒的人可以砍树
反方观点:列宁格勒的人不可以砍树
要求:
一辩陈述观点,二辩补充说明,三辩总结。(双方必须正面回答对方问题,提问和回答都要简洁明了。)
教师总结评价。
活动6【活动】我来议
1.列宁格勒的人何以把树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文章仅仅是在讴歌列宁格勒的树吗?
(1)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生命是是无价的,但并不代表它是最宝贵的,正如裴多菲在诗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树的绿色是被围困的人们心中的希望,唯一的精神寄托。正是这一片绿支撑着他们熬过900个苦难的日子。
(2)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是怎样的人们。那是一群精神强健人格高贵的人。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起了画龙点睛,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
活动7【活动】拓展延伸
1.说一说有关爱绿护绿的宣传标语。
2.中华民族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中华儿女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走过了这艰难的历史。说说为民族振兴强大而不懈奋斗的英雄故事,并从中领悟他们的壮美风采。
活动8【讲授】总结
和平年代,我们应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绿,人类与绿色应和谐相处。想想战争年代的那些人们吧!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摧残眼前的这片绿呢?请爱护眼前的一草一木吧,我们将会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
活动9【作业】作业
1. 如果以《列宁格勒的树》为材料,你会如何接着写《每天诞生一次》或《日历》呢?试动笔写写看。
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习题。
活动10【讲授】板书设计
列宁格勒的树
(衬托)      
树————人
郁郁葱葱 精神强健 人格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