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日历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3. 日历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1:2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3.
日历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还不够好,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做到认真听讲。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绩好,可大多数学生懒惰成性,不愿多动脑、动手、动口,没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其次,仍有部分学生学语文只盲目地学“课本”,课外阅读极少甚至没有,积累太少。通过本课学习逐步让学生改变这种面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4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
仔细朗读文章,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
教学步骤:
1、检查课前预习成果。
①听写课前抄写的6个词语,并有选择地让学生口头造句。如:刻骨铭心、黯淡无光。
②本文的标题是“日历”,但文章显然不仅仅是写日历,那么文章究竟是写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明确:写时间,写生命;告诉我们时间易逝,生命易逝,要倍加珍惜(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到重要的句子来支撑自己的看法)。21cnjy.com
2、朗读文章,感知文章深意。
①既然同学们知道本文不只是写日历,而是有更深层的意思,是时间与生命。就请大家再次专心致志地朗读文章一遍,再次感知文章的深意。21教育网
(自由朗读,感知深意)
②再读文章,理清脉络。
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21·cn·jy·com
第一组朗读2—3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第二组朗读4—6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第三组朗读8—9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第四组朗读10—15自然段,并归纳大意。
明确: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www.21-cn-jy.com
3、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4、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2·1·c·n·j·y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5、作业:
①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②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