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蚂蚁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4. 蚂蚁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1:2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蚂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2.学会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解读蚂蚁;
3.学会品析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2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较容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作品形象,但对于后文作者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我通过让学生从修辞的运用、词语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情感等角度去体会,来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怎样写的同时,了解体会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从而降低难度,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朗读,学会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解读蚂蚁;
2.学习本文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蚂蚁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动物。如果一只蚂蚁此时爬到了你的书桌上,你会怎么办呢?(生笑:捏死它。生:把它捏走扔掉)
也许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当代学者南帆,在面对书桌上的蚂蚁时,却有了不同常人的表现和思考。那么,他究竟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蚂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帆的《蚂蚁》,探个究竟。
二、了解南帆
三、检查预习情况
我们初步了解了作者,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请大家读一读。
畏、怯、谨、嗅、渺、悯、顷、捻、蹒、戳
2.请大家用组词的方式读。
3.请大家齐声朗读,每个词语连读两遍。
畏畏缩缩、胆怯、谨慎、嗅觉、渺小、怜悯、顷刻、捻碎、蹒跚、戳破
四、多媒体展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主要完成这样八个字的任务“阅读赏析、能力训练”。
请看屏幕:
活动一: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活动二: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解读蚂蚁。
活动三:品析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五、阅读赏析、能力训练
(一)品析能力训练一: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提示:可以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地描写,引发了作者……”的句式来概括。
请大家自由诵读课文,说说自己的看法。我提示一下,大家可以按照“本文通过对……的生动细致地描绘,引发了作者……”的句式来概括。
本文通过对一只小蚂蚁发现桌面上的饼干屑并在我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的生动细致地描绘,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与慨叹。
师:哪几段是对蚂蚁的描绘,哪几段是作者的思考与慨叹。
生:第1-5段是对蚂蚁的描绘,6-9段是作者的思考与慨叹。
(二)品析能力训练二: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解读蚂蚁。
师:通过探究一,我们发现,这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精彩描绘,一部分是哲理感慨。特别是对蚂蚁的精彩描绘别有一番情趣,将我们司空见惯的蚂蚁写得传神、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下面请大家专注朗读1-5段,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加以品味。
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品味语言:我喜欢“……”这一句(这几个词语),因为它……。
(学生读文,思考)
生1:我喜欢“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这一句。
因为它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既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
师:你是从修辞的方面赏析的,不错。另外,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运用得非常动人,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生1:畏畏缩缩、偷渡者。
师:“畏畏缩缩”是属于比较高级动物的心理状态,作者在此有意运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来描写蚂蚁的出场,夸张地表现出蚂蚁初到陌生环境时的畏惧之态。“偷渡者”则展现出蚂蚁既恐惧而又侥幸的情态。而且,“偷渡”是一个政治法律概念,涉及国际法的范畴,把蚂蚁的行为列入这个范畴,有点不伦不类。但正是这种不伦不类,产生了一种可笑、诙谐的趣味。
师:你有过类似于蚂蚁的这种畏畏缩缩地偷渡者经历吗?其实老师也有这样的经历,记得是在初一的时候,期中考试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当时心理非常忐忑,回到家的时候,我是偷偷地溜回自己的房间的,就像一个偷渡者。
生:我喜欢“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这一句。因为它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的景象。
师:你也是从修辞的方面赏析的,很好。其实,在这句话中“谨慎”“左顾右盼”“慢慢地”这三个词语搭配得也非常巧妙、有特色。删去其中任何一个,效果都会大打折扣,不再那么生动传神。我们依次把它们删除掉读读感受一下。
首先,我们把“谨慎地”删除掉,大家跟我一起读“它左顾右盼,慢慢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我们发现它不仅可以读成蚂蚁小心谨慎的行走之状,也可以读成蚂蚁优游不迫的行走之状。
下面,我们再把“左顾右盼”“慢慢地”删除掉读一下,“它谨慎地朝着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很显然,删去它们,谨慎之态就没有那么形象传神、具体准确。
生3:我喜欢“重大的判断、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信念坚定”这几个词语。因为作者用写人的词语形容小动物,风趣幽默。
师:这是一种写法,叫“大词小用”。什么是大词小用呢?
出示:大词小用就是把一些概念、范围较大的词语用在一个概念、范围较小的事物上,或者说,将一个小事物故意说成大事物,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师:作者用这些表现人的庄重词语形容小动物,显得风趣幽默。同时也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
生4:我喜欢“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这一句。因为它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劲。
师:这句话有一个字运用的极好,是哪一个?好在哪里?
师:“晕”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蚂蚁得到饼干屑的无比兴奋与激动。
一粒饼干屑,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蚂蚁的表现却是“惊奇地停了下来”,而且“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可以说是乐不可支。这强烈的反差产生了一种幽默诙谐感,由此我们也看出与人类的欲壑难填相反,蚂蚁是多么容易满足。
师小结:同学们很能干,通过大家刚才精彩的解读,我们不仅看到了一只胆小谨慎、执着、信念坚定的蚂蚁,而且还看到了一只特别容易满足的蚂蚁。我们说本文对蚂蚁的描绘别有一番情趣,那么,作者运用哪些写法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所写动物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呢?
师: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特别是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态、心理。这样笔下的形象就会生动形象。当然,这必须建立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多观察,多学习,采用多种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
(三)品析能力训练三:品析文章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课文6-9段写的是作者的内心感悟。请大家细读这几段,思考以下问题:
对于这几个问题,我们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男生思考负责第一个问题,女生负责第二个问题。奇数排的同学转过身去,大家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1.作者在文中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又说蚂蚁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怎么理解?
明确:你很会辩证的看待问题,并且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真正走进了课文,我们是否应该给他来点掌声。下面老师再重申一下他的观点:
文章说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这是站在人的角度来说的,原因是“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但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幸福是真的,因为蚂蚁并不知道它的幸福顷刻之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
2.文章末尾说“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而不说“感动”,为什么?(学生交流)
明确:从全文上看作者对蚂蚁毫无感动之情,而是一种怜悯和同情,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而由蚂蚁联想到人类自己。感慨如果改为感动,文中由于蚂蚁这种小动物的快乐而引起的种种感触、思考、慨叹、怜悯之意就无法体现了。
3.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内心有哪些感慨?
生:对生命的悲悯、同情;
对自足于眼前幸福的反思;
对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无奈;
对生命意义的冷静思考……
师:由一只小蚂蚁在我书桌上得到一粒饼干屑,南帆想到了太多太多。想到了对蚂蚁的怜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对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无奈,对生活、生命的思考。而所有的这些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也就是说借助于联想。由蚂蚁不知道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在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某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联想到“我”,在另一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同时联想要有恰当的契合点,具体到本文就是:从整个生物界来说,人类也是蚂蚁,都往往自足于眼前的幸福,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4.感悟式写法的训练
作者的这种由观察蚂蚁爬过桌子捡到一粒饼干屑的情形,想到自己,想到人生,写就美文的写作手法叫感悟式写法。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江河湖海,鱼虫鸟兽,都是我们的老师,都以它们独有的方式向人类昭示着人生的哲理。可为什么我们常常为作文无话可说而感到头疼呢?
请根据下列提示说说大自然能你什么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


),那是在启示我们(

六、课堂小结:
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蚂蚁》时,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吟诵课文。
蚂蚁
南帆
人类也是蚂蚁

蚂蚁——感悟——人类(感悟式写法)

自足眼前幸福
无法主宰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