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格勒的树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列宁格勒的树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1: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列宁格勒的树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中衬托手法的运用。
3、感受和学习列宁格勒人民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情分析
初二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最适合对其进行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孩子总是更重视知识、能力的提升,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不够,尤其是对生命深层次的感悟与思索更是有所缺失。阅历尚浅的他们未曾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因此,在他人的故事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保持强健的精神和高贵的人格很有必要。
3重点难点
1、理解并学习文中衬托手法的运用。
2、感悟生命,珍爱生命,培养健强的人格精神。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诗歌导入
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并朗诵萧红的作品:
我只愿
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
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
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
都是我未曾谋面的故乡
那些我将要见的人
都会成为我的朋友
以前是以前
现在是现在
我不能选择
怎么生怎么死
但我能决定
怎么爱怎么活
提问:最能触动你的是哪几句?(最后四句)“是啊,生命的大河时而波澜不惊,时而波涛汹涌、险象环生,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我们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列宁格勒人民在被围困的900多天里是怎么爱、怎么活的。”
活动2【讲授】了解背景
60多年前的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妄图一举拿下这座城市,却遭到苏联军民英勇顽强的抵抗。于是,希特勒下令严密封锁该城,企图以断水、断粮等手段征服列宁格勒,从而开始了900天的围困期。但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屈服,他们顽强抵抗,传奇般地战胜了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的罪恶计划。
活动3【测试】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
踉跄(
)(

冻馁(

凝眸(
)
早夭(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怎样了?)
活动4【活动】品读课文
1、列宁格勒发生了什么事?课文中用哪八个字写出了当时的坏境?
被围困900个日夜
阴云惨淡
魔剑高悬
2、在这战火纷纷,温饱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树最终怎样?
得以保存,郁郁葱葱
3.文中通过哪些事例说明了列宁格勒的树得以保存的原因?
年轻母亲葬送孩子的小棺材是用旧铺板钉的,而不是用新木料做的。
被困900天,人们变卖一切物品换取口粮和棉毯,却取暖。没有谁试图用柴火。
4、温饱是第一要务,但是没有谁砍树用柴火取暖,这是为什么?
列宁格勒的人们把树看得比他们的生命还重要,表现出他们誓死保护树木的可贵精神。
5、列宁格勒的人为什么“把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因为树那样郁郁葱葱,富有生命力,它青春常在,压不垮,摧不倒,象征着人类坚毅的意志和傲骨。
活动5【活动】合作探究
文章是在讴歌列宁格勒的树吗?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方法,写列宁格勒的树,实则写列宁格勒的人民,他们用生命保护了树,树成了他们尊严与高贵的象征。
活动6【讲授】 图片展示
展示图片“900个地狱般的日夜”,并揭示“精神强健,人格高贵”
活动7【讲授】 课堂小结
本文以凝重、深情的语言,
记叙了列宁格勒在被德国法西斯围困时,列宁格勒的人民在没有饭吃,没有东西取暖的关键时刻,没有向城内的树木伸出砍伐之手的事例,揭示了精神强健、人格高贵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活动8【讲授】 板书设计
活动9【活动】 拓展延伸
中华民族也是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中华儿女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走过了这艰难的历史。说说为民族振兴强大而不懈奋斗的英雄故事,并从中领悟他们的壮美风采。
(老师补充老山兰的故事)
活动10【作业】作业布置
搜集中外为民族强大而不懈奋斗的英雄故事,写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