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课件+教案(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绿 课件+教案(共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8 22:00:55

文档简介

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2学情分析
我把这篇文章作为一个范例,借助这一名篇引导学生学会掌握鉴赏散文的方法,训练学生“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并把这篇文章放置到整个散文单元教学中去考虑,舍去旁枝,利用现有教材内容,紧扣文章语言点,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走进作者,解决字词。
2、认真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
4.1.2学时重点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4.1.3学时难点
赏析美句,学习写作技巧。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绿》朱自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绿》朱自清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名: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江苏扬州人 时:当代 评: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踪迹》、《背影》、《春》 《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
2、字词
基础训练37页第一题(略)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4、速读(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找出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生:第一观察点:山边;观察到了梅雨瀑; 第二观察点:梅雨亭边;观察到了梅雨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站在水边;观察到梅雨潭的绿。
5、由观察点可知,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写景顺序是怎样的?有主次详略之分吗? 6、在三个观察点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梅雨潭的绿,集中在文章的第三段,默读文段。并用文段中的两个词语概括作者对梅雨潭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7、面对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描写之中。接下来,请大家熟读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对绿的热爱之情。
4.2 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2、学习写作技巧。
4.2.2学时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4.2.3学时难点
能运用这些写作手法仿写写景的句子。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绿》朱自清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
活动2【讲授】《绿》朱自清    第二课时
1、赏绿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绿的句子,读读品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欣赏的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准确的词语、饱含深情的语句等)
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老师加以点评。
2、谈绿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在酝酿之中。朱自清这一时期的思想,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生回答:
老师总结: 赞美梅雨潭的绿,抒发对绿的倾慕与向往,表现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写“绿”
运用比喻、拟人、衬托、叠词、联想等手法写一写你喜欢的景色。
活动3【活动】《绿》朱自清  第二课时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绿的句子,读读品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欣赏的角度:修辞、表现手法、准确的词语、饱含深情的语句等) 1、比喻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 样嫩;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2、衬托
梅雨瀑衬托梅雨潭的绿的美
用其他四地的绿衬托梅雨潭的绿的恰到好处
3、拟人 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4质疑
①这儿的人称由“她”变成了“你”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强烈抒情的需要
②“女儿绿”,这一名字是仿照玉石 “祖母绿”而起的。能否将文中的“女儿绿”换成 “祖母绿”,为什么?
5、联想的运用 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 她必能明眸善睐 6、师总结 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叠词、联想等手法, 融情于景, 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