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生字词
2、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
3、体会课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感受梅雨潭的绿的特点,体会作者情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比喻、对比、想象等手法多侧面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教学方法
:导学探究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学领航
1、导入新课:有人说: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用发现的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皆可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临水骋怀单元我们感知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见底,领略了黃果树瀑布巨大的声响和惊心动魄的气势,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朱自清先生对水的全新演绎,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2、出示本课学习,学生朗读明确
(自读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方向,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活动2【活动】二、学生自主学习
1、背景说明及人物介绍(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并摘录到书上)
①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成长于江苏扬州,自称是扬州人。
时:现代
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②梅雨潭
梅雨潭是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的一处名胜。温州一带的山,都属于连绵不断的雁荡山脉。然而仙岩所属的大罗山却远离群山,巍然坐落在温瑞平原上。它东临东海,南北各距瑞安和温州三十多里。其山平地拔起,峻崖陡壁,水源充沛,虽方圆不过数十里,却多瀑布潭,而尤集中在西麓瑞安境内的仙岩附近。瀑布潭比较著名的有三个:梅雨潭、雷潭和龙须潭。其中以梅雨潭最有特色。
2、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惊诧()尘滓()皱缬()镶()踞()绺()
倏()穹()掬()襟袖之间()明眸善睐()
棱角()蕴蓄()什刹海()着实()
踞:倏:
挹:尘滓:
皱缬:襟袖之间:
明眸善睐:
3.感情朗读,整体感知。
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活动3【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质疑、解疑
1、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活动4【活动】四、展示讲解(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由已经掌握的学生或老师在黑板前进行必要的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质疑。
活动5【活动】五、拓展提升
再读课文《绿》第三段,想想作者一开始都称“绿”为“她”,后来为什么又改称为“你”呢?
活动6【测试】六、当堂检测(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1.
按拼音写出汉字组词:
⑴(jù)
在
⑵尘(zǐ)
⑶几(liǔ)
⑷(qióng)
门
⑸(léng)
角
⑹皱(xié)
⑺(shí
chà)
海
⑻(yì)
你为眼
⑼(jū)
你入口
⑽明(móu)
善(lài)
2.
选择恰当的答案:
⑴使用“√”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短语
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阴沉。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A冷若冰霜,艳如桃李;B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⑵下面这段话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腿。
②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
③我呵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④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
⑤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
⑥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A.
①③⑤④②⑥
B.
⑥⑤①②④③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①②⑥⑤④
3、说说下列比喻各表现了梅雨潭的什么特点?
①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
②想少妇拖着的裙幅。
③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活动7【活动】七、课堂反思(有反省才能有发展,有思考才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