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学案
1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字词和作家文学常识,并初步理清课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2.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分析方法,对于写景文章的写景顺序、景物特点、所运用的修辞等写作方法能够做出个人的分析与初步鉴赏,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作者写景的特色及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分析鉴赏。
3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2.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1.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2.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预 习 案
预
习
案
课前导学
一、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名: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
地: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
时:现代
评: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作:《绿》、《春》、《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尝试练习
1.走进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籍浙江绍兴,自称是江苏扬州人。原名(
),
字(
),号(
)。(
)
(时代)著名的(
)、(
)、(
),他宁愿饿死不受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是“表现我国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主要作品有
、
、
、
等。
2.自读课文,掌握文中字词
。
踞(
)
薄(
)阴
几绺(
)
倏(
)地
皱缬(
)
尘滓(
)
挹(
)
掬
(
)
什(
)刹
(
)
蕴(
)蓄
棱(
)角
明眸(
)善睐(
)
3.本文是一篇
(文体),这种文体最大的特点是
。
学生质疑
在自读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或产生了哪些疑问,把它标记在书上。
活动2【讲授】学 习 案
学
习
案
导学重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2.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导学难点:
1.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
2.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一、合作交流
1.在散文中,我们把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叫做文眼,那么本文的文眼是那一句呢?
2.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
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样写有何作用?
4.
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
(修辞或表现手法)
?请举例并加以说明。
明确:多方设喻精雕细刻
运用对比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涟漪(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
5.学生自由朗读这些比喻句,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试举例说明。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寄寓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6.作者把梅雨潭的绿与哪些景物进行对比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对比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对比,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7.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
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教师: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8.请以“我若能……”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我若能取你为料,我将赠给那失意的画家,她必能妙手丹青了
我若能编你为曲,我将赠给那美丽的哑女,她必能高歌欢唱了
教师追问: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能想象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舞女翩翩起舞,绿带随风飘动;盲妹双目复明,顾盼神采飞扬。这绿真是太神奇了。
9.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绿是生命的色彩,是大自然的色彩。由此可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师: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二、拓展延伸: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景致,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融于景的写法,运用比喻、排比、对比和想象等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练笔。
三、朗读演艺台
组织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作品,在全班播放最佳朗读作品
,给最佳朗读作品投票,欣赏最佳朗读作品并进行评价。评价时要紧扣作者对梅雨潭水的种种感情来评价。
活动3【练习】反 馈 案
反
馈
案
一、训练巩固:
1.
赏析第三段中的比喻句,说说这些比喻句都写出了梅雨潭绿的怎样的特点。
①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
)
②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
)
③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
④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
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
)
2.
为了突出表现梅雨潭之“绿”的
、
,作者又运用
的手法将各地有名的绿同梅雨潭之绿来对比:虎跑的绿壁“太浓”、什刹海的绿杨“太淡”、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都不能与梅雨潭明暗适中,浓淡相宜的绿相媲美,作者用这种细致的比较,同宋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描写颇有相似之处。宋玉写的是东家之子美的恰到好处,这里是绿的美恰到好处。
3.课文最后几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二、作业布置:
⒈必做:①背诵全文。
②完成配套练习。
⒉选做:小练笔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