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诗两首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08: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庐山瀑布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诗歌含义,掌握诗歌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表现事物的写法。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地情感。
4.比较探究,认识本单元几篇写瀑布的文章的异同,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写水。
2学情分析
1.因为有预习环节,学生对两首诗预想都比较喜欢,教师不必有太多分析,应该让学生多活动。
2.第二首诗想象奇特,结合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景物的表现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词句含义和诗歌写法。
4教学过程
望庐山瀑布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解题,介绍作者。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人之一,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
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运用课件指导朗读,全班自由读。
2、划分节奏,标注读音,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课件。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
    
师:对,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4、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三)、探究问题
1.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这首诗用浪漫主义手法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壮丽山川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五)、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六)、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站立起来的水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见过从高处流下来的水,那你们听过或者见过能站立起来的水么?现在我们就随一位诗人见识一下能站立起来的水吧!
(二)
、作者简介
伊路,女,现代诗人。出版诗集有《青春边缘》《行程》等。
(三)、诗歌解读
1.词语解释
惊恐万状
魂飞魄散
提心吊胆
目不转睛
刹那chà
巍峨wēié
2.朗读诗歌
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节理解诗意
第一节:写水的惊恐失声。
第二节:写水的大笑。
第三节:写水玩耍之状。
第四节:写水被驱赶的状态。
第五节:写水赶场演出。
第六节:写水像人一样有生命、决心、意志。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诗意,老师提问明确:这首诗生动的写了水的生命力,歌颂水,赞美生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四)、写法分析
《站立起来的水》主要运用拟人手法,把瀑布写活了,“它们一脚踩空”“大声叫喊着下来”“大笑着下来”“在玩耍”“在赶场”,生龙活虎,神采飞扬。别具一格的是结尾部分,作者写瀑布水是站立起来的,用它们众志成城的决心,坚强的意志,多姿多彩的生命,筑成了瀑布这巍峨壮丽的丰碑。这是多么离奇的相像,又是多么热情的赞美,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活了起来,站立了起来。
(五)问题讨论
文章先写水惊恐万状,不可遏止的奔涌状态后又写成是赶场的演员,如何理解?
把水看成了人,一个人,一群人,争先恐后的奔来。寄寓了作者对水的喜爱之情,文后说他们为了一刹那而急着过来,奔涌过来,显示了辉煌的生命之美,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命的赞颂之情。
(七)比较探究
《望庐山瀑布水》《站立起来的水》《黄果树瀑布》
都是写瀑布的,它们描写的角度有何异同?
《站立起来的水》从听觉角度写水的声音——像是在叫喊;从视觉角度写水的形态——像是在玩耍、被驱赶着的、在赶场;还从观察者的角度写人的感受:感觉水是重叠着,站立起来的,有决心,有意志,有生命。《望庐山瀑布水》《站立起来的水》写的都是远观瀑布的情景,而《黄果树瀑布》则是写近看瀑布的情景,作者不但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用手抚摸,用躯体感受。
写法上《望庐山瀑布水》主要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站立起来的水》主要运用拟人手法,写水的情态,《黄果树瀑布》则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写水的声音。
(八)拓展联想
要求学生把搜集到的诗句说出来交流。
(九)布置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紫烟(

前川(

绝壁(

踩空(

顽皮(

复杂(

兴奋(

刺激(

翻新(

展览(

2、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提心___胆
夜以___日
多___多彩
___峨壮观
魂飞___散
惊恐万___
无穷无___
不___一切
目不转___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⑴遥看瀑布挂前川
川:
⑵疑是银河落九天
九天:
⑶水从绝壁上失声叫喊下来
绝壁:
4、文学常识填空。
《望庐山瀑布水》一文的作者是_____,字太白,号_______,____朝伟大诗人。《站立起来的水》作者是当代女诗人______。
5、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水》。
活动2【导入】诗两首教学设计
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