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孔孟论学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学情分析
先贤经典,影响深远,对于八年级学生,识记背诵是关键,理解领悟较困难,教师引导解惑,朗读背诵应该能够达到要求,深层的理解还需结合自己阅历循序渐进,将后的人生道路上慢慢融化。
3重点难点
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同学们,圣人在时下似乎成了一个讽刺的称呼,但在古时候却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美称,我们鼻祖孔子,就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他的学生“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古代先贤对于学习等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千百年来倍受后人的敬仰。学习了今天这一课,大家就不难找到答案了。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孔孟论学习》(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出示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资料;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句意思;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识记课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活动3【讲授】题解及孔孟知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体例是“语录体”。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现仅存“内书”七篇。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提出了“义”的观念,“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
活动4【活动】检查预习
给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悱不发举一隅奕之为数
辟若掘井
流杵也
两生到黑板上注音,其他的在课堂练习上做,然后同桌相互检查。
活动5【活动】朗读课文
一、出示文言文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2、读清停顿3、读准重音4、读准语调
二、教师读前三则,男生读四-六则,女生读七-九则,全班齐读剩余部分。教师针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好的地方,对读得不太到位的地方进行点拨纠正,学生再自由朗读一边。
活动6【讲授】疏通文意
一、出示翻译文言文遵循的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样;
“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直译:偏重于原文字句进行翻译:a.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b.
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c删(删去不译的词语)d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e调(调整倒装句句序)f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g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h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2、意译:根据原文大意来翻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用意译)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结合课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不懂的地方圈点勾画,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班里,师生共同解决。
活动7【活动】师生互译
一、教师出示全文翻译,学生校对:
第一则: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愉快吗?
第二则: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第三则: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第四则:知道这个知识就是知道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懂得学问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以学问为快乐的人。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却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造就很深的学问,就是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左右逢源。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下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譬如去挖井,即使井挖得有九轫那么深了,只要还没有挖到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性地读了其中的二三根竹简罢了。仁道之君会无敌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二、让学生品味,总结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活动8【练习】课堂巩固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之:
a.不亦说乎b.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c.今夫奕之为数d.掘九轫而不及泉
e.是知也f.一日暴之
g.辟若掘井
2、说出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不同的含义:
a.思援弓缴而射之
b.二三策而已矣
c.今夫奕之为数d.非然
e.不愤不启
3、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一词多义)
得道多助君子深造之以道
与古人居则居之安
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人虽听之
4、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
活动9【作业】课内作业
一、翻译下列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二、朗读并默写全文
三、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读书之道?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