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孔孟论学习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7. 孔孟论学习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08:53: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 孔孟论学习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感知古今语言的不同。
2.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见解。
教学难点: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孔孟的名言警句导入,引出对孔孟及《论语》《孟子》有关知识的了解。
二、作者、作品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总结主旨
孔孟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孔孟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四、重点语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四、写作特点21教育网
《论语》不以善譬称;但偶尔也有生动确切的比喻,使读者耳目一新。
《孟子》的语言特色,一般认为与《论语》基本相同,属语录体。孟子的寓言,则多有民间故事色彩。
板书设计:
孔孟论学习
1.要有好的求知态度
好学—谦虚老实—以学习为乐
2.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按时复习—总结复习—发现新知—学思结合—注重启发
3.要有好的学习原则
居之安,则资之深—积累重要—坚持不懈
4.要有好的学习原则—修养身心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