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9 09:0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
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品味柏杨式的幽默、纯熟、洒脱、诙谐的语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本课主要要求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3重点难点
体会文章中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丑陋的中国人,还是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学生一定会答,“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
对,我们都愿意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但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的丑陋,并把它改掉。写过《丑陋的中国人》的柏杨先生今天就会走进我们的课堂,毫不留情的指出某些国人缺点。我们都用镜子照一照,这缺点你有没有?
板书课题: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柏杨
2.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走近作者——我熟悉他。
教师介绍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立邦,后改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幼丧母,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等。1985年在美国发表《丑陋的中国人》。2008年4月29日凌晨一时十二分,柏杨因为肺炎在台湾逝世,享年89岁。
(二)预测平台——我来表现。
指导语:请同学们踊跃举手朗读下面生字,解释下面词语。
1.我能读准。
榔头(
láng
)诅咒(
zǔ)迄今(
qì)干没(ɡān
mò)杜暹(xiān
)戋戋(
jiān

恐吓(
jiān
)歃血(
shà
xua)
2.我能解释。
干没:侵吞公家或别人的财物。
对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歃血:古代几方相会结盟。
潸然泪下: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
物极必反: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
转化。
(三)感知平台---我能读懂。
1.指导语:请同学们快速看课文,并在课本上标画下列问题。看完以后我
要检查你的学习痕迹呀!
①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什么现象?
没有书香,只有酒香。\书香世家,变为酒香世家。\酒柜代替书柜。
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书不还,恶言相告。
③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建议组织“借书必还大联盟”
教师追问:
作者批评了哪一种人?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国民素质低落的忧愤)人们应该怎样做呢?
三、合作探究——我会品味。
学生活动:学生先个人标画,再分组交流,最后班级内交流。
1、你能从文中找出似乎夸张失实,不合常理却引人会心而笑的词语吗?谈一谈你的体会?
.故作夸张、引人发笑、引起读者关注深思。
2.庄重的文言文和通俗的口语交错运用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找一找,品一品。
学生说到谐趣、新颖的表达效果即可
3.本文采用自我调侃、自我贬低的写法(把书主和自己写得很倒霉,似乎很不占理,处境很无奈很可怜,要书的做法很不得体等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面自我贬低,实显对方无理、可气,读之既有趣又有顿悟之乐,这是
风趣幽默的写法。
教师活动:教师要做好两方面。
一是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评价。学生能找出有关词语,特别像“天打雷劈”等较典型的即可,自己的感受,能说到风趣好笑,又能引人深思,则更好。
二是恰当追问几个小问题使学生越探越深。
例如:
a.如果作者语言很符合实际,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可能会有什么缺陷?(无趣味,不易于读者接受。)
b.作者故意小题大做、说得很严重的目的是什么?(会心一笑,引起关注。)
c.文中文言词语、书面语、口语混杂,岂不乱套了?(使文章新异,也是作者率性洒脱的体现。)
教师小结
柏杨式幽默
柏杨的幽默感,和其他幽默作家比较起来,有任情率性、无所顾忌、不怕“丑”的特点。柏杨散文的幽默,散发出一种辛辣的味道。在写作风格中,形成了“柏杨式幽默”。
四、创意表达——我也有故事
大约们每个同学都有借书阅读的经历,或有借而不给尴尬,借而得之得欣喜,也或有被借不还的无奈,讨书不给的愤懑,书回却坏的痛心
.
请同学说说自己的故事,让大家分享。
五、课堂小结
怀念作者---做一个美丽的人
柏杨走了。当年柏杨所列的国人的丑陋之处,现如今是否依然丑陋呢?中国人的“脏、乱、吵”的毛病改了吗?“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痼疾痊愈否?少了柏杨这面“民族的镜子”,今后我们该如何反思自己呢?柏杨已逝,要继承他的遗志,就必须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拥有美丽的人生!
六、课外练笔——学以致用
生活中,假设你的同学借了你一本书忘记还,你了学过此文,你会怎样把书讨回来?
附:
一、教学反思
亮点
1教案中的“谈话导入”环节设计贴近学生的思想,课堂上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我要做一个美丽的中国人”,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
2.问题设计精要,使课堂顺畅而高效。
3板书设计概括、直观,布局合理。
建议:
1.初读课文内容难免有些生涩,希望教师执教时切实布置好预习,
课文要先读两遍,仅靠课堂45分钟,效果可能会打折扣。
2问题“本文一开始列出了一种什么现象”,大多学生只指出“借书不还”这一大方面,而“书柜变酒柜、书香世家变酒香世家”的具体细节,还需教师略加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