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黄生借书说 袁枚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重点字词。
2、 懂得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3、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乾隆时考中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居住在南京小仓山,筑随园,生活奢华。他的诗风格清新灵巧,大都描写日常生活。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了解作者了解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非常活泼的文体,篇幅不长,内容是议论性的,常就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跟现代的杂文或杂感相似。
这篇“说”是作者就黄生允修向自己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枚( ) 斋( )
俟( ) 辄( )
俸 ( ) 吝 ( )
惴惴( ) 摩玩( )
庋藏( ) zhāisìzhéguǐmóméifènglìnzhuì1.易读错的字文言知识2.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条件关系的连词假借 而强假焉假的古义
今义古义
今义夫人那个人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可惜值得珍惜惋惜3.一词多义 为一说
若业为吾所有
非独书为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为动词,写、作介词,被然连词,然而代词,这样动词,是子不闻藏书者乎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子代词,你名词,儿子吾不得而见之矣
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助词,的代指黄生之表感叹语气代词,它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焉兼词,“于之”,泛指有书的人助词,……地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归而形诸梦
生固幸而遇予乎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示承接,并、并且连词,表修饰关系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有张氏藏书甚富富富有多(连词,因而)4.词性活用 汗牛塞屋
庋藏焉
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唯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流汗名词作状语,用放置器物的木板或架子收藏名词用作动词,现出、出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迫切的心情名词用作动词,公开同别人共用5.文言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省略“授”的代词宾语“之”)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译时要在主语“七略、四库”后加判断动词“是”)(3)倒装句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状语后置句,为“以书授之”)(4)被动句 若业为吾所有
(“为……所……”是一种表示被动的句式,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施动者,表示被动关系)归而形诸梦(状语后置句)书非借不能读也:书(要)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去读它。非、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可是皇帝读书的有几个呢?然,然而、可是,连词,表转折。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看来,就是我原来不幸而遇到姓张的吧。然则,这样看来,就……(紧承上文而引发下文)。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不仅书籍是这样,世上的事物都是这样。非独,不仅,不只。然,代词,这样。
其切如是:求书迫切像这种程度。是,代词,这样。6、重点句子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
相信自己的能力!
研读课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书非借不能读也。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这一新颖独到的见解,使读者产生渴望知其所以然的吸引力。紧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同学们看看这样的例证有几个?
明确:三个。①天子──七略四库,②富家──汗牛塞屋,愤慨地指责位高书多而不读。③其他──“祖父积、子孙弃”更不屑一提。历数三种人藏书不读书,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有书而不读,依此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如何呢?“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为什么呢?
明确:作者由书及物,类比推理。
两种心情,两种态度。这样触类引申,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论点。
以上由书及物均是从别人说起,接着是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体,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做官)前后对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
(读第三段) 通籍 前:家贫难致 有所览辄省记——勤奋
后:俸去书来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惰,自己的做官前后的表现对比,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怎样理解末句的感叹?
明确:末句(第3段)中的“叹”应为“感叹”,“惜”应为“珍惜”,而“借者”则应不只指袁枚自己,还应包括那些家贫借书攻读者。 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的。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课文分析2.第二部分(4段):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本文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照应开头,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本文作者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说理,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谁找的“对比”多?1.天子、富贵家藏书之多与“余”幼时和黄生无书的对比;
2.一些人家“祖父”藏书与“子孙”弃书的对比;
3.藏书者有书不读与“余”和黄生无书可读的对比;
4.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5.藏书者与借书者对书的不同心理的对比;
6.“余”幼时与做官后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7.“余”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的对比;
8.“余”幼时之“不幸”与黄生之“幸”的对比。
明确作用: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直接论证中心论点的三个方面是5,6,7三组对比。概括中心思想 课文以社会实例和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及青年人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发奋读书。拓展积累读书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手方悔读书迟。
3、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4、我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高尔基
5、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6、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8、书籍是造就人类灵魂的工具。——雨果
9、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课思子自知。——苏轼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同学们,学了本文,知道了过去许多人想读书而读不到,现在我们已有了很好的条件,同学们阅读的愿望都能满足,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书!再见!